女性,35岁。2年来反复出现右下腹不适,间断发热及腹泻,排黏液便,无脓血。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双膝关节肿胀,压痛(+)。PPD(-),钡剂灌肠示病变呈节段性,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大便细菌学检查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肠结核B.溃疡性结肠炎C.Crohn病D.风湿性关节炎E.坏死性小肠炎

题目

女性,35岁。2年来反复出现右下腹不适,间断发热及腹泻,排黏液便,无脓血。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双膝关节肿胀,压痛(+)。PPD(-),钡剂灌肠示病变呈节段性,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大便细菌学检查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溃疡性结肠炎

C.Crohn病

D.风湿性关节炎

E.坏死性小肠炎


相似考题
更多“女性,35岁。2年来反复出现右下腹不适,间断发热及腹泻,排黏液便,无脓血。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哪项最有助于鉴别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A.有无里急后重
    B.有无脓血便
    C.有无便血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有无发热

    答案:D
    解析:
    1.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与本例患者较为符合,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病变早期有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后肠腺窝底部形成小的隐窝脓肿。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即出现浅小的溃疡,并逐渐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可表现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变形,排列减少等萎缩性表现。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4.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诱因是低钾、钡剂灌肠、服用抗胆碱能或阿片类药物、结肠镜检查大量注气。

  • 第2题:

    女性,35岁。2年来反复出现右下腹不适,间断发热及腹泻,排黏液便,无脓血。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双膝关节肿胀,压痛(+)。PPD(-),钡剂灌肠示病变呈节段性,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大便细菌学检查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风湿性关节炎
    C.肠结核
    D.Crohn病
    E.坏死性小肠炎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女性,55岁,反复下腹痛、腹泻4个月,大便糊状、无黏液及脓血。体重下降约3kg。查体:轻度贫血貌,腹部平软,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肝脾无肿大。为明确诊断应行哪项检查()

    A钡灌肠

    B结肠镜

    C腹部B超

    D腹部CT

    E全消化道钡餐


    B

  • 第4题:

    女性,26岁。2个月前出现左下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每日4~6次,排便后腹痛缓解。四肢关节疼痛。查体:腹软,腹部未及包块,左下腹压痛,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肠结核
    C.肠阿米巴病
    D.慢性阑尾炎
    E.结肠癌

    答案:A
    解析:
    溃疡性结肠炎多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每日2~4次,严重者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可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

  • 第5题:

    女性,35岁。2年来反复出现右下腹不适,间断发热及腹泻,排黏液便,无脓血。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双膝关节肿胀,压痛(+)。PPD(-),钡剂灌肠示病变呈节段性,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大便细菌学检查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溃疡性结肠炎

    CCrohn病

    D风湿性关节炎

    E坏死性小肠炎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