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4岁。反复上腹痛5个月就诊。疼痛与饮食无关,常有反酸、腹泻,曾黑便2次,应用抑酸药效果不佳。上消化道钡餐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均有溃疡,基础排酸量(BAO)25mmol/h,该患者疾病诊断应为A、幽门管溃疡B、复合性溃疡C、促胃液素瘤D、胰腺B细胞腺瘤E、复合性溃疡恶变

题目

男性,24岁。反复上腹痛5个月就诊。疼痛与饮食无关,常有反酸、腹泻,曾黑便2次,应用抑酸药效果不佳。上消化道钡餐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均有溃疡,基础排酸量(BAO)25mmol/h,该患者疾病诊断应为

A、幽门管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促胃液素瘤

D、胰腺B细胞腺瘤

E、复合性溃疡恶变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C
更多“男性,24岁。反复上腹痛5个月就诊。疼痛与饮食无关,常有反酸、腹泻,曾黑便2次,应用抑酸药效果不佳。上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24岁,反复上腹痛1年,黑便2天。


    参考答案:1.问诊内容(13分)(1)现病史(10分)①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发病诱因,与精神紧张、劳累、饮酒、进食和季节的关系。(1分)大便的颜色、量,每天排便次数。(2分)伴随症状,有无反酸、烧心、呕吐、头晕、心悸、意识障碍。(2分)疼痛的性质、规律、放射部位、加重及缓解因素。(2分)一般情况,发病以来食欲、尿量、睡眠及体重变化情况。(1分)②诊疗经过(2分)是否到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1分)治疗用药情况。(1分)(2)相关病史(3分)是否有药物过敏史。(1分)与该疾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慢性胃肠疾病、慢性肝病史及肿瘤家族史,有无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史。(2分)2.问诊技巧(2分)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1分)能够围绕病情询问。(1分)

  • 第2题:

    患者,男性,50岁,消化性溃疡5年余,因上腹疼痛、反酸入院,治疗期间由于饮食不当并发大出血,此时不会出现

    A.呕吐
    B.黑便
    C.昏厥
    D.休克
    E.上腹痛加重

    答案:E
    解析:
    消化性溃疡并发大量出血前,常因溃疡局部的突然充血加剧而致上腹痛加重,出血后则可因充血减轻及血液对胃酸的中和与稀释作用,腹痛随之缓解。

  • 第3题:

    男性,20岁。上腹痛6个月就诊。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吐酸水,常腹泻,曾有黑粪2次,制酸药效果不佳。X线胃肠钡餐造影(GI)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均有溃疡,基础排酸量(BAO)25mmol/L,该病例的诊断为()。

    A多发性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胰腺非B细胞瘤

    D胰腺B细胞腺瘤

    E复合性溃疡恶变


    C
    胃泌素瘤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为非B细胞的胰岛细胞瘤,该病人有顽固性、非典型部位溃疡,有大量胃酸分泌;支持该诊断。

  • 第4题:

    男性,20岁。上腹痛6个月就诊。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吐酸水,常腹泻,曾有黑粪2次,制酸药效果不佳。X线胃肠钡剂造影(GI)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均有溃疡,基础排酸量(BAO)25mmol/L,该病例的诊断为

    A.多发性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胰腺非B细胞瘤
    D.胰腺B细胞腺瘤
    E.复合性溃疡恶变

    答案:C
    解析:
    胃泌瘤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为非B细胞的胰岛细胞瘤,该患者有顽固性、非典型部位溃疡,有大量胃酸分泌,支持该诊断。

  • 第5题:

    男性,20岁。上腹痛6个月就诊。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吐酸水,常腹泻,曾有黑粪2次,制酸药效果不佳。X线胃肠钡剂造影(GI)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均有溃疡,基础排酸量(BAO)25mmol/L,该病例的诊断为

    A.多发性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胰腺非B细胞瘤
    D.胰腺B细胞腺瘤
    E.复合性溃疡恶变

    答案:C
    解析:
    胃泌瘤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为非B细胞的胰岛细胞瘤,该病人有顽固性、非典型部位溃疡,有大量胃酸分泌,支持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