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IEEE 802.11 MAC层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模式中使用下列哪种帧间间隔()
A.SIFS
B.PIFS
C.DIFS
D.EIFS
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隔(DIFS)、点协调功能间隔(PIFS)、短帧间隔(SIFS) 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隔(DIFS)、点协调功能间隔(PIFS)、短帧间隔(SIFS)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IEEE802.11WLAN体系结构的简答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1)WLAN的体系结构由物理层(PHY)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物理层又分为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MD)、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PLCP)和PHY管理层等部分。其中,PLCP子层主要进行载波监听和物理层分组的建文,PMD子层主要提供了对无线介质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PHY层负责选择物理信道和调谐。物理层采用扩频工作方式,主要有FHSS(跳频扩频)、DSSS(直接序列扩频)、HR/DSSS(高速直接序列扩频)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4种。 2)WLAN的MAC子层定义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RTS/CTS通信控制机制和点协调功能(PCF)支持无竞争访问等3种访问控制机制。 3)IEEE802.11标准的MAC层定义了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其中,DCF定义了基本的CSMA/CA介质访问机制和介质竞争业务,是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作用于信道竞争期。点协调功能(PCF)工作于非竞争期。题目中“两者总是交替出现的”是指先由DCF竞争介质使用权,然后进入非竞争期,由PCF控制数据传输。 4)为了使各种MAC操作互相配合,IEEE802.11标准推荐使用DIFS、PIFS、SIFS等3种帧间隔(IFS)以便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这3种帧间隔的比较见表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