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县有一商人蔡某,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是你父亲生前寄存碓我这里的。”朋友的儿子问蔡某:“我父亲留下字据T P-57他直到临终也没对我说过这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 “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纸上说的不算数
B.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纸上说了什么,你不知道
C.我已经把字据牢牢记在心上,能背诵下来
D.做人的原则在我心中,不在外面
第1题:
清代吴县有一商人蔡某,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 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钱是你父亲生前寄存在我这里的。”朋友的儿子问蔡某:“我父亲留下字据了吗?他直到临终前也没对我说过这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通过上述的事例,可以推断( )。
A.在社会生活中,有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
B.利会中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钱
C.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讲信用
D.钱对人们的生活并不重要
第2题:
清代,吴县有一商人蔡某,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钱是你父亲生前寄存在我这里 的。”朋友的儿子问蔡某:“我父亲留下字据了吗?他直到临终也没对我说过这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推断( )。
A.在社会生活中,有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
B.不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钱
C.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讲信用
D.钱对人们的生活并不重要
第3题:
2004年7月,某市发生特大洪灾,陈某乘机倒卖粮食,被该市某公安局抓到。在询问陈某之初,他不承认自己有倒卖粮食的行为,公安人员蔡某和秦某非常生气,认为陈某态度恶劣,于是对其拳打脚踢,并不时用警棍电击陈某。当时蔡某的朋友王某(某商场职员)也在场,王某看着蔡某和秦某用警棍很是过瘾,也想试一下如何使用,于是要求蔡某和秦某让他来代他们行使职权,"审问"陈某。蔡某和秦某将其警棍交给王某,王某在"代行职权"过程中,长时间电击陈某,造成陈某多次昏厥。后蔡某对陈某泼冷水,让其清醒。陈某清醒以后,交代了自己的违法行为。于是蔡某和秦某二人对陈某做出处罚决定:捆绑示众5天,以示惩戒。具体做法是把陈某捆绑起来,每天早上7点送到该市广场,胸前挂一"粮贩子"的牌子,陈某不得越出公安人员为其划的一平方米活动区域,每两个小时可上一次厕所,每次5分钟。晚上一直站到8点钟,才回到公安分局拘留室休息。陈某被示众5天后释放。后查明,陈某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部分系王某电击所致,部分系蔡某和秦某殴打所致。
问题:
1.如果陈某请求赔偿,赔偿义务机关是谁?
2.陈某对蔡某和秦某殴打和电击造成的伤害可否请求国家赔偿?为什么?
3.对王某电击造成的伤害,应请求民事赔偿还是国家赔偿?为什么?
4.可否进行追偿?怎样追偿?
第4题:
从业人员对爱岗敬业的准确理解是( )。
A.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
B.只要干上一种工作,就埋头苦干一辈子
C.虽然不喜欢某岗位,但也必须长期干下去
D.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请结合下列案例和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回答第6-8题。 清代,无县有一商人蔡某。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钱是你父亲生前寄存在我这里的。”朋友的儿子问蔡某:“你给我父亲留下字据了吗?他直到临终也没对我说过这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
第5题:
第6题:
张某得知与其有纠纷的刘某曾持铁棍威胁其父亲后,从厨房取了一把菜刀藏于身上,前往刘某家滋事。因刘某不在家,张某便返回。刘某回家后听说张某来家闹事,便追赶上张某并持铁棍殴打张某,张某即持菜刀与刘某对打,双方互致轻伤。 张某听说刘某女婿蔡某扬言要找人殴打他,便准备了钢筋条藏在身上防身。某日,蔡某纠集周某在商店门口围住张某,要将其拉到路边胡同。张某不从,蔡某遂将张某踢倒,并同周某一起将张某按在地上殴打。张某即掏出钢筋扎向蔡某手掌,致蔡某轻伤。周某见蔡某受伤,便停止殴打张某。张某爬起后,辱骂周某,并对周某说“有种再来打我啊!”蔡某也叫“打他!”周某便捡起路边石头砸向张某致轻伤,张某用钢筋将周某扎致轻伤。 请根据刑法和有关规定,结合上述案例,论述对张某、刘某、蔡某、周某的上述行为如何定性,如何区分互殴与正当防卫,重点应当认定哪些案件事实、收集哪些证据。
第7题:
王某,男,32岁,出租车司机。 王某于1997年10月20日晚上0时,载一外企文秘小姐蔡某回家。途中,王某见蔡年轻漂亮,遂生歹念,将车开到僻静处停下,在车内用暴力奸污了蔡某。蔡在奋力反抗中,将王的脸抓破。王某认为这是给他犯罪留下罪证,惟恐罪行暴露,即决定杀人灭口。于是王某揪住蔡某头发,将蔡的头部猛撞车壁数下后,蔡某昏死过去,王某以为蔡某已经死亡,遂将蔡某弃于一荒野后,驾车逃逸。蔡某后被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后脱离危险。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应怎样处罚?并说明理由。
第8题:
蔡某系检察院清洁工,一次在打扫卫生时偷出了一封印有"绝密级"的举报信。蔡某打开举报信阅读,发现该信内容是一受贿分子甲受贿的主要线索。蔡某与甲联系,称如果甲给他50万元现金,他就销毁该信。甲给了蔡某50万元。蔡某获得钱以后怕把事情闹大,就把信放回了原处。蔡某的行为构成()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由蔡某负担
由华某负担
由丁某自负
由蔡某、华某分担
第12题:
敲诈勒索罪
诈骗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盗窃罪
第13题:
蔡某在偷一辆电动车的过程中,被车主郭某发现,郭某要抓蔡某扭送公安机关,蔡某还手,两人发生扭打,两人都被对方打成轻伤,民警赶到后将两人带到公安机关询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蔡某构成了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郭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C.蔡某构成了抢劫罪
D.郭某也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第14题:
看了上述案例,你认可下列说法中的( )。
A.蔡某的友人害怕儿子拿了钱后胡作非为,故没告诉他
B.蔡某的友人忘记了曾在蔡某那里寄存金子的事情
C.蔡某的友人在蔡某那里存钱没要字据,说明蔡某值得信任
D.蔡某的友人在蔡某那里没留字据,不合常规
第15题:
在清代,吴县有一商人蔡某,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释说:“钱是你父亲生前寄存在我这里的。”朋友的儿子问蔡某:“我父亲留下字据了吗?他直到临终也没对我说过这件事。钱,我不能要。”蔡某说“没留字据,但字据在我心中,而不在纸上。”看了上述案例,你认可下列说法中的( )
A.蔡某的友人好怕儿子拿了钱后胡作非为,故没有告诉他
B.蔡某的友人忘记了曾在蔡某那里寄存金子的事情
C.蔡某的友人在蔡某那里存钱没留字据,说明蔡某值得信任
D.蔡某的友人在蔡某那里存钱没留字据,不合常规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蔡某下班回家时在其居住的小区丢失了一部手机,价值约5000元。通过调取小区监控录像,发现该时段仅有李某经过,并有弯腰捡拾动作,遂到派出所报案,要求李某归还手机,但李某否认捡到手机。蔡某为要回手机,叫上几个朋友对李某进行殴打(轻微伤),李某出于无奈给了蔡某5000元,后李某报案。关于蔡某行为的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蔡某刑满释放后决定改邪归正,某日,以前的同伙张某找到蔡某,要蔡某与他去盗窃某商店,蔡某不愿意,但张某威胁蔡某说要告诉蔡某女友有关蔡某以前的劣迹,蔡某怕失去女友,就同意与张某盗窃商店.共同犯罪中蔡某属于()。
第20题:
出租车司机王某于晚间,载一小姐蔡某回家。途中,王某起了歹念,便把车停在一偏僻处,在车内用暴力强奸蔡某,蔡奋力反抗,脸朝下趴在车坐下,王某兽欲大发,竟奸入蔡某肛门并射精。在反抗中,蔡将王的脸抓破。王某认为这是给他犯罪留下罪证,唯恐罪行暴露,即决定杀人灭口。王某揪住蔡某头发,将蔡的头部猛撞车壁数下后,蔡某昏死过去。王某以为蔡某已经死亡,遂将蔡某弃于野外逃逸。蔡某后被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后脱离危险。关于王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第21题:
第22题: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帮助犯
第23题:
明确蔡某的购房需求
说明蔡某应交纳的相关税费政策
协助蔡某办理抵押贷款手续
告知蔡某房屋市场参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