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出水量大于()m³/h或井壁出现破损时,必须及时采取注浆封堵等加固处理。A、4B、5C、6

题目
井筒出水量大于()m³/h或井壁出现破损时,必须及时采取注浆封堵等加固处理。

A、4

B、5

C、6


相似考题
更多“井筒出水量大于()m³/h或井壁出现破损时,必须及时采取注浆封堵等加固处理。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井筒井深820m,采用地面预注浆堵水。注浆专业队认为当时不能检查注浆效果,没有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井筒施工单位责怪注浆效果差,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当检查预注浆工作质量时,发现工作面漏水量超过18m3/h。建设单位为避免延误井筒施工时间,要求在井筒建成后处理。在井筒后续施工中,因为井筒漏水越来越大,井壁质量无法保证,造成已建的多段井壁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井筒漏水严重,注浆单位采用壁后注浆处理后仍无济于事,最后建设方只能要求采用套壁补强的方法进行处理。
    问题
    ?1.有哪些原因造成背景中的井筒质量问题?应怎样进行注浆工作和井壁质量检验验收工作?
    ?2.该井筒应怎样进行验收?验收后的井筒对今后生产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本案例强调,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实施过程控制和及时控制原则,及早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以避免质量事故的损失。??1.案例中的质量事故原因是比较清楚的,即注浆效果差,造成井筒施工条件差,使处理漏水困难;井筒施工单位又未采取积极措施;同时建设单位对漏水和井壁质量问题不及时处理,堆积的质量问题造成最终严重的质量事故。这些原因都和没有很好实施过程控制与及时控制有关,延误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机。因此,及时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注浆工程的检验和井筒工程,要充分强调分项工程的自检,对当时无法检验的内容,要重视和检查当时的施工记录、检查和试验数据,必要时可以采取抽检等方法。
    ?2.井筒套壁后如井筒运行安全没有问题,则该井筒可以进行非正常验收。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责任的三方面,即注浆、井筒施工及建设方共同承担。套壁后的井筒影响矿井的生产能力,将对矿井的设计的生产能力、设备能力、生产布局等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 第2题:

    采用井壁注浆堵水时需遵守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有()。

    A.最大注浆压力必须小于井壁承载强度
    B.井筒在流沙层部位时,注浆口深度必须小于井壁厚度100mm
    C.井筒采用双层井壁支护时,注浆孔不得进入外壁
    D.注浆管必须固结在井壁中,并装有阀门。
    E.钻孔可能发生涌砂时,应采取套管法或其他安全措施。

    答案:B,C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274-279
    为保证安全,采用井壁注浆堵水时,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最大注浆压力必须小于井壁承载强度;
    2.井筒在流沙层部位时,注浆孔深度必须小于井壁厚度200mm。井筒采用双层井壁支护时,注浆孔应穿过内壁进入外壁100mm;
    3.注浆管必须固结在井壁中,并装有阀门。钻孔可能发生涌砂时,应采取套管法或其他安全措施。采用套管法注浆时,必须对套管的固结强度进行耐压试验,只有达到注浆终压后,才可使用。

  • 第3题:

    井筒采取井壁注浆的质量安全要求,正确的有( )。

    A.最大注浆压力必须小于井壁承载强度
    B.注浆点的注浆压力为该处的静水压力
    C.位于流沙层的单层井壁,注浆孔深度必须小于井壁厚度200mm
    D.位于流沙层的双层井壁,注浆孔深度必须进入外壁200mm
    E.采用套管法进行井壁注浆时,套管与孔壁的固结强度必须达到注浆终压后才可使用

    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井壁注浆的质量安全要求。注浆点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边界条件允许的最大注浆压力内。故选项B错误。位于流沙层的井筒段,井筒采用双层井壁支护时,注浆孔应当穿过内壁进入外壁100mm。故选项D错误。

  • 第4题:

    背景
    某井筒井深820m,采用地面预注浆堵水。注浆专业队认为当时不能检查注浆效果,没有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井筒施工单位责怪注浆效果差,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当检查预注浆工作质量时,发现工作面漏水量超过18m3/h。建设单位为避免延误井筒施工时间,要求在井筒建成后处理。在井筒后续施工中,因为井筒漏水越来越大,井壁质量无法保证,造成已建的多段井壁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井筒漏水严重,注浆单位采用壁后注浆处理后仍无济于事,最后建设方只能要求采用套壁补强的方法进行处理。
    问题
    ?1.有哪些原因造成背景中的井筒质量问题?应怎样进行注浆工作和井壁质量检验验收工作?
    ?2.该井筒应怎样进行验收?验收后的井筒对今后生产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本案例强调,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实施过程控制和及时控制原则,及早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以避免质量事故的损失。 ?1.案例中的质量事故原因是比较清楚的,即注浆效果差,造成井筒施工条件差,使处理漏水困难;井筒施工单位又未采取积极措施;同时建设单位对漏水和井壁质量问题不及时处理,堆积的质量问题造成最终严重的质量事故。这些原因都和没有很好实施过程控制与及时控制有关,延误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机。因此,及时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注浆工程的检验和井筒工程,要充分强调分项工程的自检,对当时无法检验的内容,要重视和检查当时的施工记录、检查和试验数据,必要时可以采取抽检等方法。
    ?
    2.井筒套壁后如井筒运行安全没有问题,则该井筒可以进行非正常验收。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责任的三方面,即注浆、井筒施工及建设方共同承担。套壁后的井筒影响矿井的生产能力,将对矿井的设计的生产能力、设备能力、生产布局等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 第5题:

    立井井筒穿过预测涌水量大于()的含水岩层或破碎带时,应采用地面或者工作注浆预注浆法进行堵水或加固。

    A.8m3/h
    B.9m3/h
    C.10m3/h
    D.11m3/h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109-110
    立井井筒穿过预测涌水量大于10M3/H的含水岩层或破碎带时,应采用地面或者工作注浆预注浆法进行堵水或加固。注浆前,必须编制注浆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