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你应如何判断其故障原因,如何处理?你应如何判断其故障原因,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如果消防报警主机中出现1只手动报警按钮故障,应该:1,查看主机详细信息,看具体报什么类型的故障;通过CRT确认具体位置,并同时通知工程维修人员,填写故障记录,汇报直接领导。2,现场看手报按钮有何异常,巡检灯是否闪烁。3,用万用表测试回路电压是否正常,排查线路故障。4,如果线路正常,更换备用手报按钮。如果消防主机中一次性报出一条消防报警回路的设备故障,1,查看CRT确认故障回路位置,并同时通知直接领导和工程维修人员,填写故障记录。2,建议领导安排巡查人员,现场关注故障回路区域。3,判断引起故障原因,配合工程人员排查故障

  • 第2题:

    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变,王安石不遭刑但其法废。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秦处于上升阶段而宋处于下降时期
    • B、商鞅变法彻底而王安石变法不彻底
    • C、商鞅变法为时较长百姓认同而王安石变法为时短暂百姓不认同
    • D、商鞅变法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而王安石变法不完全合于当时实际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试述国际促销的作用,并分析促销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国际促销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提供信息情报。
    (2)扩大产品需求,加速流通。
    (3)突出产品特点,建立产品形象。
    (4)稳定销售。
    国际市场营销中导致促销失败的原因有:
    (1)传递的渠道无法延伸到目标受众那里,信息未被接受。
    (2)信息收悉但被曲解,或模棱两可无法理解,或信息表达不反映文化差异。
    (3)虽然信息内容被理解,但缺乏号召力,无法说服接收者按传递者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 第4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诸法是:
    (1)均输法。
    (2)青苗法。
    (3)农田水利法。
    (4)免役法。
    (5)市易法。
    (6)方田均税法。
    整军诸法是:
    (1)将兵法。
    (2)保甲法。
    (3)保马法。
    (4)军器监。
    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 第5题:

    试述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1、价值学说是斯密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斯密在价值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
    2、斯密价值学说的二重性:其一是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斯密认为,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交换时购买的劳动量。其二是三种收入决定价值,斯密认为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构成。
    3、原因:混同了价值增值和价值形成;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和雇佣劳动者;混同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混同了价值决定和价值表现;混同了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

  • 第6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谓变法,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改良,因之就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变法后,原来社会上最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因之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 第7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正确答案:(1)败因:
    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②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还要注意用人。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诸法是:(1)均输法。(2)青苗法。(3)农田水利法。(4)免役法。(5)市易法。(6)方田均税法。整军诸法是:(1)将兵法。(2)保甲法。(3)保马法。(4)军器监。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你应如何判断其故障原因,如何处理?你应如何判断其故障原因,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如果消防报警主机中出现1只手动报警按钮故障,应该:1,查看主机详细信息,看具体报什么类型的故障;通过CRT确认具体位置,并同时通知工程维修人员,填写故障记录,汇报直接领导。2,现场看手报按钮有何异常,巡检灯是否闪烁。3,用万用表测试回路电压是否正常,排查线路故障。4,如果线路正常,更换备用手报按钮。如果消防主机中一次性报出一条消防报警回路的设备故障,1,查看CRT确认故障回路位置,并同时通知直接领导和工程维修人员,填写故障记录。2,建议领导安排巡查人员,现场关注故障回路区域。3,判断引起故障原因,配合工程人员排查故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主观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4)缺乏政治经验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及如何根据断口特征分析疲劳断裂的原因。

    正确答案: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1)疲劳源区(疲劳核心区):疲劳源区是疲劳破坏的始点,一般位于零件表面,但如果内部存在严重缺陷时,也可能发生在零件内部。疲劳源区的断面由于疲劳裂纹扩展缓慢及裂纹反复张开与闭合的搓揉摩擦而磨损严重,而有光亮和“晶粒”的表面结构。随着负荷应力幅度大小的不同,断口会出现位置不同的几个疲劳源。可按疲劳线的密度大小,判断疲劳源产生的早晚。
    (2)疲劳扩展区:疲劳扩展区存在一些以疲劳源为中心的,与裂纹方向相垂直的呈半圆形或扇形的疲劳弧线。
    (3)瞬时断裂区,它的特征与静载荷下的快速破坏区相似,脆性材料的断口呈粗糙的“晶粒”状结构或呈放射线;塑性材料的断口具有纤维状结构,在零件表面有剪切唇。
    根据断口的特征分析疲劳断裂原因:
    (1)塑性断裂:
    A.疲劳扩展区大,瞬时断裂区所占比例小;
    B.断裂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杯锥状,如在双向交变应力作用下,断口呈锯齿状,如单向扭转剪切断口呈斜45度剪切唇。
    (2)脆性断裂:
    A.疲劳扩展区大,瞬时断裂区小;
    B.断裂前基本无变形,拉断,剪切时断口平整;压断,扭断时断口呈斜45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谓变法,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改良,因之就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变法后,原来社会上最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因之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及如何根据断口特征分析疲劳断裂的原因。


    正确答案: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1)疲劳源区(疲劳核心区):疲劳源区是疲劳破坏的始点,一般位于零件表面,但如果内部存在严重缺陷时,也可能发生在零件内部。疲劳源区的断面由于疲劳裂纹扩展缓慢及裂纹反复张开与闭合的搓揉摩擦而磨损严重,而有光亮和“晶粒”的表面结构。随着负荷应力幅度大小的不同,断口会出现位置不同的几个疲劳源。可按疲劳线的密度大小,判断疲劳源产生的早晚。
    (2)疲劳扩展区:疲劳扩展区存在一些以疲劳源为中心的,与裂纹方向相垂直的呈半圆形或扇形的疲劳弧线。
    (3)瞬时断裂区,它的特征与静载荷下的快速破坏区相似,脆性材料的断口呈粗糙的“晶粒”状结构或呈放射线;塑性材料的断口具有纤维状结构,在零件表面有剪切唇。
    根据断口的特征分析疲劳断裂原因:
    (1)塑性断裂:
    A.疲劳扩展区大,瞬时断裂区所占比例小;
    B.断裂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杯锥状,如在双向交变应力作用下,断口呈锯齿状,如单向扭转剪切断口呈斜45度剪切唇。
    (2)脆性断裂:
    A.疲劳扩展区大,瞬时断裂区小;
    B.断裂前基本无变形,拉断,剪切时断口平整;压断,扭断时断口呈斜45度。

  • 第14题:

    试述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二,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第15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诸法是:(1)均输法。(2)青苗法。(3)农田水利法。(4)免役法。(5)市易法。(6)方田均税法。整军诸法是:(1)将兵法。(2)保甲法。(3)保马法。(4)军器监。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 第16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初年,虽然社会比较稳定,可是,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之中。至仁宗时(1022—1063年)时,社会危机日夜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予苛重,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失败原因:直接原因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法代表并不代表广大贫苦农民的利益,因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它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 第17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它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对封建主义妥协;它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惧怕人民群众,甚至仇视人民。

  • 第18题:

    苏轼在《反古菖蒲》诗中写道:“一人得饱满,余人皆不悦”,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这首诗表明()

    • A、苏轼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他反对变法对人民的搜刮
    • B、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压抑大地主、大官僚的行为
    • C、苏轼的政治主张与王安石变法存在分歧是因为两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 D、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变法的主要措施脱离社会实际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主观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4)缺乏政治经验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诸法是:
    (1)均输法。
    (2)青苗法。
    (3)农田水利法。
    (4)免役法。
    (5)市易法。
    (6)方田均税法。
    整军诸法是:
    (1)将兵法。
    (2)保甲法。
    (3)保马法。
    (4)军器监。
    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正确答案: (1)败因:
    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②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还要注意用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初年,虽然社会比较稳定,可是,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之中。至仁宗时(1022—1063年)时,社会危机日夜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予苛重,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失败原因:直接原因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法代表并不代表广大贫苦农民的利益,因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它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国际促销的作用,并分析促销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国际促销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提供信息情报。
    (2)扩大产品需求,加速流通。
    (3)突出产品特点,建立产品形象。
    (4)稳定销售。
    国际市场营销中导致促销失败的原因有:
    (1)传递的渠道无法延伸到目标受众那里,信息未被接受。
    (2)信息收悉但被曲解,或模棱两可无法理解,或信息表达不反映文化差异。
    (3)虽然信息内容被理解,但缺乏号召力,无法说服接收者按传递者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二,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