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变化?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应混同于以前的革命党,其原因是()

    • A、目标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 B、执政后建设和管理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 C、与法律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 D、革命任务并无不同

    正确答案:A,B,C

  • 第2题: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B

  • 第3题:

    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国第一次被资本主义国家打败
    •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 C、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中国近代社会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发生根本变化
    •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 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 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危机
    •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 C、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
    •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变化?


    正确答案: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 第7题:

    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 D、中国战败了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从公元前5世纪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它的特点是:
    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其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③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间的矛盾。

  • 第9题:

    单选题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的全局性质未变,局部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事物的主要矛盾未变化,次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事物的根据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D

    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发生了根本变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没有远大前途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也即事物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

  • 第10题:

    多选题
    脑死亡的提出从伦理上()。
    A

    使死亡定义发生了根本改变

    B

    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C

    对死亡判断发生了根本变化

    D

    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E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A

    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危机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C

    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

    D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从公元前5世纪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它的特点是:
    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其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③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间的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

    • A、中国资源被掠夺
    • 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 C、中国封建制度衰落
    • D、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诞生了哪些它们有哪此特点?


    正确答案: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宣传,中国无产阶级不断觉醒。他们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始要嫠求创办自己的报刊作为本阶级舆论工具。“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的报刊。主要有:第一个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
    一、1920年《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由党的上海发起组创办,李达主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理论机关刊物。该刊着重介绍共产党的建党理论,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以及列宁的学说,还发表了一些初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中国革命问题的文章,批判了当时一些反马列主义的反动思潮。
    二、改组后1920《新青年》。在《共产党》月刊创刊的前两个月,党的上海发起组就将《新青年》改组为自己的机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配合后来创刊的《共产党》月刊,为宣传和捍卫真正的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堂准备作出了贡献。
    三、《劳动界》周刊,1920年8月15日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它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中国内外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争取解放。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浅显地向工人兄弟解释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唤醒了工人阶级的觉悟。被工人们称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劳动界》出至1921年1月23日第24期停刊。
    四、《劳动音》周刊,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的,主要编辑人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1920年12月5日停刊,仅出5期。该刊用大量触目惊心的真实事便反映了当时工人受剥湛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用正确的方法指导了工人们的罢工斗争,很受工人群众的受戴和欢迎。
    五、《劳动者》周刊(1920年10月3日至1921年1月2日)和《劳动与妇女》周刊(1921年2月13日),都由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这两个刊物在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的通俗宣传,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地政府,实现社会主义,争取解放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同时也比较明显地宣传一些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的思想。
    我国的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虽属初创,但开始形成了自已的特点和优良传统。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旗帜鲜明,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2、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3、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在工人群众中开展组织工作;4、在办报思想上很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 第15题: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 B、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 C、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脑死亡的提出从伦理上()。

    • A、 使死亡定义发生了根本改变
    • B、 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 C、 对死亡判断发生了根本变化
    • D、 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 E、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其主要表现是()。

    • A、地主阶级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如官僚地主的出现)
    • B、部分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 C、工人阶级的诞生
    • D、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档案成分发生了若干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档案,主要有()

    • A、技术档案
    • B、学校教育档案
    • C、科研档案
    • D、城建档案
    • E、照片、影片档案

    正确答案:A,B,E

  • 第19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 第20题:

    单选题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A

    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诞生了哪些它们有哪此特点?

    正确答案: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宣传,中国无产阶级不断觉醒。他们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始要嫠求创办自己的报刊作为本阶级舆论工具。“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的报刊。主要有:第一个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
    一、1920年《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由党的上海发起组创办,李达主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理论机关刊物。该刊着重介绍共产党的建党理论,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以及列宁的学说,还发表了一些初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中国革命问题的文章,批判了当时一些反马列主义的反动思潮。
    二、改组后1920《新青年》。在《共产党》月刊创刊的前两个月,党的上海发起组就将《新青年》改组为自己的机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配合后来创刊的《共产党》月刊,为宣传和捍卫真正的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堂准备作出了贡献。
    三、《劳动界》周刊,1920年8月15日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它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中国内外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争取解放。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浅显地向工人兄弟解释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唤醒了工人阶级的觉悟。被工人们称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劳动界》出至1921年1月23日第24期停刊。
    四、《劳动音》周刊,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的,主要编辑人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1920年12月5日停刊,仅出5期。该刊用大量触目惊心的真实事便反映了当时工人受剥湛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用正确的方法指导了工人们的罢工斗争,很受工人群众的受戴和欢迎。
    五、《劳动者》周刊(1920年10月3日至1921年1月2日)和《劳动与妇女》周刊(1921年2月13日),都由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这两个刊物在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的通俗宣传,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地政府,实现社会主义,争取解放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同时也比较明显地宣传一些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的思想。
    我国的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虽属初创,但开始形成了自已的特点和优良传统。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旗帜鲜明,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2、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3、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在工人群众中开展组织工作;4、在办报思想上很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档案成分发生了若干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档案,主要有()
    A

    技术档案

    B

    学校教育档案

    C

    科研档案

    D

    城建档案

    E

    照片、影片档案


    正确答案: C,B
    解析: 1840年鸦片战争后推行变法新政,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以挽救灭亡,各种新档案如科学技术档案、财经档案、教学档案、电报档案、照片、影片、录音档案等应时而生。

  • 第23题:

    多选题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应混同于以前的革命党,其原因是()
    A

    目标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B

    执政后建设和管理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与法律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

    革命任务并无不同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鸦片战争后1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害关系,经济上又有相当的实力,受到清朝地方大吏的器重,买办商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
    鸦片战争后不久,在五口通商地区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其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出现了一批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强国御侮的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还在鸦片战争前,在主张鸦片,坚持抵抗外国侵略的同时,林则徐就派人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搜集有关资料,翻译西书,编成《四洲志》。魏源则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