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
第1题:
熙宁兴学中,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第2题: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第3题:
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
第4题:
科举制自产生后,经过唐代200多年的发展,形成的考试方法有()
第5题:
唐朝科举考试方法中的策问是从()射策发展而来的。
第6题:
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
第7题:
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
第8题:
帖经
墨义
口试
策问
第9题:
帖经
口试
墨义
策问
诗赋
第10题:
第11题:
帖经
墨义
策问
诗赋
第12题:
帖经
策问
诗赋
墨义
第13题:
“科举考试”的科目到唐朝时已发展为:()。
第14题:
王安石变法时规定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其目的在于()
第15题: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和()。
第16题:
隋唐科举考试中,由考官任揭经书的某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露出中间一行,再裁纸为帖,贴盖其中的数字,令应试者填出来,这种方法是()
第17题:
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
第18题:
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
第19题:
策文
八股文
诗赋
义理
第20题:
西汉
魏晋
隋朝
东汉
第21题:
帖经
墨义
策问
诗赋
第22题:
第23题:
创立于唐朝,沿用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是国家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会试是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乡试后第二年秋在礼部举行,又称“秋试”
科举考试一直采用八股文这种文体
殿试,又称“廷试”,由皇帝亲自策问,取中者称进士
第24题:
帖经
墨义
诗赋
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