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材料二说明蒋介石对失掉东三省热河持何态度反映出蒋介石的对日政策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史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竞……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非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至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依据?


    答案:
    解析:
    (1)表面上说是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
    (2)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恨,力图消灭。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三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就在晋东南和平汉路沿线向解放区进攻。
    (3)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材料四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4)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材料四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的办法”。事实上,当时美军侵占了上海、秦皇岛等大中城市,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和运送军队。

  • 第2题:

    蒋介石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是对日本经济侵华的反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由于可见,蒋介电推行的对日政策是()


    正确答案:不抵抗,蒋介电推行的这一政策的结果是东三省沦亡。

  • 第4题:

    皖南事变前后的史实反映出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与()


    正确答案:中共决裂

  • 第5题:

    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1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视,力图消灭.
    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由此看出蒋介石对中共是必欲除之.
    材料三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

  • 第6题: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

    • A、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 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
    • C、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 D、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7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密电张学良,称“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了()政策。


    正确答案:地方;不抵抗

  • 第8题:

    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各阶级、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发表政治主张,要求立即对日抵抗,但是当时蒋介石的态度是()

    • A、对日本还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和平外交方法解决
    • B、坚决抵抗,立即对日作战
    • C、观望各国对华的态度
    • D、坚持反共,反对抗日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汪伪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
    A

    与帝国主义勾结

    B

    代表阶层不同

    C

    对日政策不同

    D

    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1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视,力图消灭.
    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由此看出蒋介石对中共是必欲除之.
    材料三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一一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我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政府之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多大关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一蒋介石《剿匪的理论与实际》 材料三,我常觉得要应付困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的国家力量要有忠实的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前年五月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材料四,(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灭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近卫声明)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要破坏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 ——1938年12月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一是针对什么事件对此,蒋介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九一八事变",绝对不抵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一一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我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政府之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多大关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一蒋介石《剿匪的理论与实际》 材料三,我常觉得要应付困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的国家力量要有忠实的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前年五月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材料四,(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灭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近卫声明)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要破坏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 ——1938年12月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三反映出蒋介石外交政策的实质如何?

    正确答案: 对外政策要认清弱国地位,保持和平,争取和平,借口自己国是弱国,实质是集中全力剿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围剿红军的总指挥是()。

    • A、何应钦
    • B、蒋介石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汪伪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与帝国主义勾结
    • B、代表阶层不同
    • C、对日政策不同
    • D、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请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1)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2)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幻想通过公开的外交活动阻止日本的侵略,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九一八事变后,不愿抵抗,而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逼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有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3)蒋介石只看到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动。
    (4)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反共。其结果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 第16题:

    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既同日本侵略者谋求妥协,又坚持抗战;既推行反共政策,又不放弃国共合作的俩面政策。

  • 第17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 A、以抗日为最终目的
    • B、对日不抵抗
    • C、先消除内战再全力抗日
    • D、反共为主要目的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材料一,我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一一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我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政府之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多大关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一蒋介石《剿匪的理论与实际》 材料三,我常觉得要应付困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的国家力量要有忠实的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前年五月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材料四,(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灭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近卫声明)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要破坏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 ——1938年12月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二说明蒋介石对失掉东三省热河持何态度反映出蒋介石的对日政策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认为要负责任,但又没有多大关系,不抵抗,由绝对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

  • 第19题:

    《蒋介石日记》中写道: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

    • A、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
    • B、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
    •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D、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
    A

    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B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

    C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D

    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蒋介石日记》中写道: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
    A

    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

    B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

    C

    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密电张学良,称“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了()政策。

    正确答案: 地方,不抵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一一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我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政府之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多大关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一蒋介石《剿匪的理论与实际》 材料三,我常觉得要应付困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的国家力量要有忠实的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前年五月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材料四,(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灭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近卫声明)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要破坏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 ——1938年12月蒋介石的声明 对比材料三,四,说明材料四中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材料四中蒋许诺"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持维系的正义".对日要抵抗的原因是日本的进攻威胁了蒋政权的利益,四大家族的利益及后台英美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