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英国得以建立海上霸权的主要条件是()
A.宗教改革的开展
B.传统工业的发展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国内政局的稳定
第1题: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昧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
第2题:
16至18世纪英国为建立海上霸权先后打败了()、()和()三个国家。
第3题:
荷兰,曾经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然而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荷兰失去左右世界霸权的根本原因是()
第4题:
16世纪的西班牙()①被英国打败而失去海上霸权②大力进行殖民扩张③出现了人文主义作家塞万提斯④资助麦哲伦环球航行
第5题:
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主要目的是()
第6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对外目标主要是()
第7题:
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开始涉足海上霸权。
第8题:
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第9题:
完全占领巴尔干半岛地区
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继续维持欧洲均势形势
打败德国夺回欧洲霸权
第10题:
打击法国的海上贸易
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
保护英国的海外贸易
确立英国的海上霸权
第11题:
英国
荷兰
法国
葡萄牙
第12题:
第13题:
英国哪个城市的建筑群因其与英国海上霸权地位相关而列为世界遗产?()
第14题:
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第15题: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根本目的是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
第16题:
16世纪末,英国得以建立海上霸权的主要条件是()
第17题:
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第18题:
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取代其海上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第19题:
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其焦点是:()
第20题:
争夺欧洲霸权
争夺巴尔干半岛
争夺海上霸权
争夺殖民地
第21题:
第22题:
利物浦
曼彻斯特
南安普敦
第23题:
宗教改革的开展
传统工业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增强
国内政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