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目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相似考题
更多“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br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br />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br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例,XML中是如何处理类似于HTML中的单边标记的?A.</br>B.
    /C.D.

    以<br>为例,XML中是如何处理类似于HTML中的单边标记的?

    A.<bf></br>

    B.<br>/

    C.<br/>

    D.<br<>


    正确答案:D

  • 第2题:

    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阶段。

    • A、防御
    • B、相持
    • C、反攻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全国抗战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全国抗战爆发后首先处于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3年下半年以后,抗日战争逐渐转入局部反攻阶段

    • A、南京
    • B、长沙
    • C、武汉

    正确答案:C

  • 第5题: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中国的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阶段。

    • A、防御
    • B、收缩
    • C、相持

    正确答案:C

  • 第6题: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中不包括:()

    • A、日本侵略军战线拉得过长
    • B、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本侵略军后方
    • C、太平洋战争牵制日军兵力
    • D、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的积累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对国民党以()为主,以()为辅。


    正确答案:政治诱降;军事打击

  • 第8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 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 D、进攻正面战场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物质中,ΔfGθm=0的是()

    • A、Br2(g)
    • B、Br2(l)
    • C、Br2(aq)
    • D、Br–(aq)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改变:由大规模进攻正面战场改变为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战略方针.
    原因: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和财力不足,难以继续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也使日军受到牵制.国民政府的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的艰苦斗争,以及国民党仍未放弃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立场.这些情况导致了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影响:国民党内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了南京伪政权,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则发生动摇,通过五届五中全会将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形成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并成为中坚力量,但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和蒋的联合进攻和封锁,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中有“先基址后间址”的寻址方式,基址寄存器为BR,形式地址为A,则有效地址为()。

    A.(BR)+A
    B.(BR+A)
    C.((BR)+A)
    D.((BR))+A

    答案:C
    解析:
    先基址,即基址寄存器内容加形式地址,(BR)+A;再问址,即EA=((BR)((BR)+A)。

  • 第14题:

    简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有什么变化及原因。


    正确答案:变化: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原因: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 第15题:

    下列选项属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提出观点的有()。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确定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 B、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 C、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 D、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正确答案:B,C,D

  • 第16题: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零?()

    • A、Br2(g)
    • B、Br-(aq)
    • C、Br2(l)
    • D、Br2(aq)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已知φθCl2/Cl-=1.36VφθBr2/Br-=1.07V。反应Br2+2Cl-=2Br-+Cl2是()进行。


    正确答案:向左

  • 第18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正确答案: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 第20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改变:由大规模进攻正面战场改变为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战略方针.
    原因: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和财力不足,难以继续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也使日军受到牵制.国民政府的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的艰苦斗争,以及国民党仍未放弃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立场.这些情况导致了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影响:国民党内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了南京伪政权,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则发生动摇,通过五届五中全会将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形成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并成为中坚力量,但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和蒋的联合进攻和封锁,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 第21题:

    一载有电流I的细导线分别均匀密绕在半径为R和r的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R=2r),两螺线管单位长度上的匝数相等。两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R和Br应满足()

    • A、BR=2Br
    • B、BR=Br
    • C、2BR=Br
    • D、BR=4Br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溴的乙酸-乙酸钠溶液和碘代甲烷反应的反应式为()。
    A

    CH3I+Br→CH3Br+I

    B

    CH3I+Br2→CHBr+I

    C

    C2H5I+Br2→C2H5Br+IBr

    D

    CH3I+Br2→CH3Br+IBr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

    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

    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

    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

    进攻正面战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