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题目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纪念日上发言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是() ①屠杀印第安人 ②发现新大陆 ③沟通欧美文明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交汇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材料一: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Glahn的估讦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1/30。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二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国际方面:1929—1933年国际经济大危机;日本大举侵华。
    国内方面: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内币制混乱,不利经济发展;国共内战。

  • 第3题: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到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B

  • 第4题: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材料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 第5题:

    “文明史观”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某校历史研究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展开了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讨论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误算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讨论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讨论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根据讨论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水平1: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2分)必然性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水平2:只看到偶然性或必然性一面。
    观点:是偶然的。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观点:是必然的。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 第6题:

    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③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经济史权威估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由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运往亚洲。……美洲白银18世纪产量约为74000吨,其中52000吨运往欧洲,其中40%约20000吨运往亚洲。另外留在美洲本土的白银约有3000吨横渡太平洋经马尼拉运抵中国。如果再加上日本和其他地方生产的白银,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弗兰克《白银资本》序 材料三: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世界大革命,也不可能推动否定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一所说的“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含义: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处于该中心的最边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处于中心区。

  • 第8题:

    “文明史观”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某校历史研究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展开了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讨论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误算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讨论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讨论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讨论二“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此事件,有何合理性?


    正确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或整体的角度)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 第9题: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 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化、文明和能力水平。” 材料二:(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一冲突’或‘不和’的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 材料三:(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 根据材料一、二、三,欧洲、拉美学者在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上有几种观点?


    正确答案: 有的认为“发现”对美洲进步起推动作用,
    有的认为是蹂躏美洲和种族灭绝,
    也有的认为欧洲移民与美洲土著和非洲黑人共同创造了现在的美洲文明。

  • 第12题:

    单选题
    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 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 第14题:

    《1573年,世界在忙碌什么?》一文这样写道:16世纪中叶,在玻利维亚中南部海拔5000米的波托西山发现了富有的大银矿,贪婪的西班牙人雪片般纷至沓来,引起了震动全欧洲的持续两个世纪之久的“白银热”,高原之城波托西也随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当时全欧洲出现“白银热”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
    • B、殖民掠夺的必然结果
    • C、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 D、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材料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 第16题: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人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该则材料不能说明()

    • A、美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
    •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
    • C、白银流人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 D、白银的开采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材料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结合材料三,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 第18题:

    墨西哥总统费利佩一卡尔德龙在2007年10月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纪念日上发言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①屠杀印第安人 ②发现新大陆 沟通欧美文明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化、文明和能力水平。” 材料二:(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一冲突’或‘不和’的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 材料三:(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 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正确答案: 不能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连成一体,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崭新时代,
    当然哥伦布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迫使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 第20题: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 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A

    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

    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C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