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北方少数民族有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其中()男子辫发垂肩,女子辫发盘髻,其服尚白,认为白色洁净。亦着背子与汉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彩领。
A.辽
B.契丹
C.蒙古
D.女真
第1题:
3000年前的(),已有了辫髻、高髻等各种不同的发式。
第2题: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第3题:
下列关于各民族服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第4题: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见,作者的意图是()
第5题:
宋代时北方少数民族有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其中()男子辫发垂肩,女子辫发盘髻,其服尚白,认为白色洁净。亦着背子与汉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彩领。
第6题:
金代的妇女和男子一般都留头辫发。
第7题:
美发服务项目中,()是运用分股盘束技术和多种造型手法,将头发盘束成造型各异的发式。
第8题:
民国时期的男子剪辫留短发,而女子仍不许剪掉长发。()
第9题: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契丹族
女真族
第10题:
锥髻
螺髻
高髻
髡发
第11题:
契丹族、女真族、觉项族
鲜卑族、党项族、女真族
党项族、契丹族、女真族
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
第12题:
练垂
盖头
头戴
辫套
第13题:
民国初平女子发式流行()。
第14题:
契丹是生活在我国辽河和滦河上游的少数民族,长期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他们的发式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宋代契丹女子少年时是()。
第15题:
建立与南宋对峙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的民族是()
第16题:
辛亥革命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第17题:
据徐柯《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第18题:
一般后脑枕骨部或后颈部,也有梳在顶部一侧的是()部位。
第19题:
发束分三股,二压一,一压三,三压二,二压一的是()
第20题:
传统白族未婚妇女垂辫或盘辫于顶
蒙古族人爱戴四棱绣花帽
藏语称藏袍为“朱巴”
旗袍为满族服饰
第21题:
辽
契丹
蒙古
女真
第22题: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第23题:
辫发盘髻
两把头
旗头
大拉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