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第1题:
第2题:
蔡邑哭董卓触怒王允,这是进言放过蔡邑的人是:()
第3题: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4题:
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5题:
《小雅·车攻》一诗,据说是写周朝哪个君王会同诸侯到东都洛邑打猎演武的隆重场景?()
第6题: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第7题:
明朝立国之初即确立了封藩制。洪武二年,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此后有明一代除储君外的皇子均册封为王。永乐以后,藩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有明一代,避免了藩王的作乱谋反。
第8题:
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古今字)
第9题:
主张推行分封制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地
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第10题:
第11题:
临汾
永济
运城
长治
第12题:
施恩于诸侯子弟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第13题:
即墨建城前平度属于莱国的棠邑,也称为棠邑城,即今之李园街道()村,《孟子.尽心下》记载“孟子发棠”即指此地。
第14题:
《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第15题: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第16题:
幽王被杀,西周结束。周平王即位后,被迫东迁都于洛邑,当时的洛邑就是今天的()。
第17题: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18题:
“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上文中的“朕”是()
第19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第20题:
周厉王
周宣王
周文王
周武王
第21题:
实行郡国并行制
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分封同姓诸侯国
第22题:
第23题: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