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对
更多“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是不准确的?( )。

    A.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B.有关个人隐私的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C.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D.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C
    公开审判是刑事审判的一项基本原则,但也有例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2)有关个个隐私的案件,如强奸案件等(3)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其中,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一律不公开;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根据《高法解释》第121条,对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应当决定不公开审理。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是历年司法考试的高频考点,请考生认真复习。

  • 第2题:

    根据刑法理论与刑法规定,牵连犯(  )。
    A.只能属于一罪,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B.都属于数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C.除刑法特别规定外,其余的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D.除刑法有“从一重处断”规定外,其余的按数罪并罚处理


    答案:C
    解析:
    【精解】在牵连犯中,由于行为人实施了两个行为,两个行为构成两个独立的犯罪,所以牵连犯是实质的数罪。但是考虑到两个犯罪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牵连犯,原则上是从一重处断。但是我国刑法分则在很多情况下突破了这一原则,更多地考虑到牵连犯是实质数罪的本质,所以规定牵连犯要进行数罪并罚。故选C项。

  • 第3题:

    明律规定,凡逃弃荒田一律归先占开垦者所有,旧主回归,则由官府另行拨田耕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什么样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 第6题:

    对明代都察院司法执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
    • B、复核或审理京师职官犯罪案件
    • C、不复核或审理京师斩、绞监候案件
    • D、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涉及国际秘密的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B

    有关个人隐私的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C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

    D

    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明代以惩治官吏和豪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特别法是()
    A

    《大诰》

    B

    《明令》

    C

    《大明律》

    D

    《问刑条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唐律》和《明律》对谋杀都有明确规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唐律》中谋杀不是必要共犯,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B

    《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

    C

    《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D

    《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正确答案: B,D
    解析:
    从《唐律疏议》中可以看到,谋杀首先被定义为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但在《唐律》中谋杀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即谋杀不再是必要共犯,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因此,在唐代及以后的历代法典中,“谋杀人”条依然对谋杀看作是一种必要共犯。为了对各行为人准确量刑,有必要对共同谋杀行为人中共同犯罪人进行认定。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同时,明律也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相同

  • 第11题:

    判断题
    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一律不公开审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明代“化外人”犯罪适用《大明律》的原则是(  )。[2004年真题]
    A

    一律适用

    B

    适用其本国法

    C

    不适用

    D

    依被告原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唐代《名例律》规定:“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按其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大明律·名例律》对“化外人有犯”问题的规定作了重要改变,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明代抛弃了唐律规定的化外人处理原则,化外人犯罪一律适用《大明律》,以便从重打击可能逃脱的严重犯罪。

  • 第13题: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张某被采取强制措施时17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B.李某在审理时15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C.钱某犯罪时16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D.赵某被立案时18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答案:B
    解析: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据此可知,判断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一律不公开或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情况,标准是“开庭审理时”未达到法定年龄,而不是指采取强制措施、犯罪、立案时。故选B。

  • 第14题:

    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处断;异类相犯,依()处断


    正确答案:本国法律;唐律

  • 第15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是不准确的()。

    • A、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 B、有关个人隐私的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 C、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 D、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 B、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 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 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 A、必须公开审理
    • B、一律公开审理
    • C、一律不公开审理
    • D、一般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处断;异类相犯,依唐律处断。


    正确答案:本国法律

  • 第19题:

    判断题
    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什么样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处断;异类相犯,依唐律处断。

    正确答案: 本国法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A

    一律不公开审理

    B

    一律公开审理

    C

    可以不公开审理

    D

    可以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处断;异类相犯,依()处断

    正确答案: 本国法律,唐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