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末主持修律的专门机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末修律中正式颁行的诉讼法规是:

    A.《刑事民事诉讼法》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清末修律》


    正确答案:D

  • 第2题:

    试述清末修律的影响。


    参考答案:

    晚清修律虽然迫于内忧外患,主观上是一次被动的法律改革,但是在客观上却引发了系列反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修律直接导致了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刑法、民法、商法等草案,无论从体例上还是从内容上,无论从原则上还是从表达术语上,都突破了中华法系的框架,大量沿用西方近代的法律术语,法律原则和制度,且逐步传播并为中国人慢慢接受。中华法系原有的内容、原则、体系等正在慢慢消失,最终走向解体。可以说,新法律的诞生是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解体的直接原因。
    其次,修律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清末修律前后持续了近十年时间,在这十年中,修订法律馆吸收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法律精神和原则,参照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成文法体系,根据中国国情初步设计了一套近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制度和法律虽然实施时间较短,有些甚至还没来得及实施,但是它们在客观上却成为后来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基础,为中国法律从封闭的传统体系走向开放的近代法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国法制近代化必不可少的步骤。
    再次,修律直接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此次变法修律,是中国自商鞅变法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引进和介绍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与制度。为了修律,清廷直接派重臣出洋考察西方法律制度,引进法律思想与观念;修订法律馆等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翻译了三百多种西方法律文本和法学书籍,并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西方法律知识、参与草拟法律草案;大批留学生也积极介绍西方制度与思想。这些都直接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制度和观念的引进和传播,有效改变了中国人的法律观和世界观。


  • 第3题:

    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清末修律实现了我国法律的近代化

    B.沈家本主持了清末修律活动

    C.清末修律使得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差别得以明确

    D.清末修律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


    正确答案:BC
    解析:考查要点是清末修律。清末修律使得我国近代法制出现了转型,导致了中华法系最终走向解体,但是也应当看到,清末修律有其局限性,即保留了许多传统礼教的残余,清末修律导致了许多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律的产生,因此,清末修律并没有实现我国法律的近代化。可见,A项表述错误。沈家本作为我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精通西方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因此,清政府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等人的举荐下,推举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实为合适人选,在沈家本的主持下,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律活动,可见,修律活动与沈家本息息相关,修律活动也是沈家本对中国法制的伟大贡献。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清末修律一改以往“诸法合体,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分”的弊端。可见,C项表述正确。清末修律最主要的成果体现在对刑律的修订,并制颁了《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可见,D项表述错误。

  • 第4题:

    关于清末修律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末修律活动导致了中华法系走向解体
    B.清末修律活动最主要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刑律的修订上
    C.清末修律拉开了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D.清末修律使得近现代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了普及


    答案:D
    解析:
    【精解】D项错在:清末修律使得近现代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不是完全普及。注意:c项表述没有错,清末修律拉开了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的序幕,但并没有使得中国法律近代化。

  • 第5题:

    (2008年真题)清末修律的主要主持者是(  )。
    A.康有为
    B.伍廷芳
    C.沈家本
    D.袁世凯


    答案:C
    解析:
    解析:1902年,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从而拉开了清末修律的序幕,其中,沈家本为修律的核心人物,故选C项。

  • 第6题:

    清末沈家本主持的修律活动的主要成果包括(  )。
    A.《大清新刑律》
    B.《暂行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革案》


    答案:A,C,D
    解析:
    《暂行新刑律》是北洋时期以《大清新刑律》为基础删修颁布的法律,其余A、C、D均是清末修律的成果。

  • 第7题:

    清末主持修律的专门机构是()。

    • A、资政院
    • B、咨议局
    • C、修订法律馆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持人是()

    • A、沈家本
    • B、张之洞
    • C、袁世凯
    • D、劳乃宣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试分析清末变法修律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导致了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
    (2)确立了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的价值基础。
    (3)奠定了中国近现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初步框架。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清末修律的影响。

    正确答案: 晚清修律虽然迫于内忧外患,主观上是一次被动的法律改革,但是在客观上却引发了系列反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修律直接导致了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刑法、民法、商法等草案,无论从体例上还是从内容上,无论从原则上还是从表达术语上,都突破了中华法系的框架,大量沿用西方近代的法律术语,法律原则和制度,且逐步传播并为中国人慢慢接受。中华法系原有的内容、原则、体系等正在慢慢消失,最终走向解体。可以说,新法律的诞生是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解体的直接原因。
    其次,修律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清末修律前后持续了近十年时间,在这十年中,修订法律馆吸收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法律精神和原则,参照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成文法体系,根据中国国情初步设计了一套近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制度和法律虽然实施时间较短,有些甚至还没来得及实施,但是它们在客观上却成为后来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基础,为中国法律从封闭的传统体系走向开放的近代法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国法制近代化必不可少的步骤。
    再次,修律直接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此次变法修律,是中国自商鞅变法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引进和介绍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与制度。为了修律,清廷直接派重臣出洋考察西方法律制度,引进法律思想与观念;修订法律馆等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翻译了三百多种西方法律文本和法学书籍,并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西方法律知识、参与草拟法律草案;大批留学生也积极介绍西方制度与思想。这些都直接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制度和观念的引进和传播,有效改变了中国人的法律观和世界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1902年,清廷命沉家本等为修律大臣,并下达下谕,规定修律的指导思想是:"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此后又陆续发布上谕,反复强调其指导思想,表示绝不能动摇"三纲五常"这一"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活动的历史意义包括()。
    A

    清末变法修律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

    B

    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C

    清末变法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

    D

    清末变法修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法律编撰体例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持人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袁世凯

    D.劳乃宣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下列有关沈家本修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沈家本主持了清末大部分商事法律的修订

    B.沈家本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

    C.沈家本在修律过程中强调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法原则

    D.沈家本企图通过修律活动收回治外法权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是沈家本对修律活动所作的贡献。清末修律始终与沈家本息息相关。沈家本从任刑部补官以来,专攻法律之学。历任山西按察使、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等职。沈家本精通中国古代法律,对西方法律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批判总结古今中外法律,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开明官僚。在沈家本主持下,清末对我国的法律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不过需要注意,沈家本并没有参与大多数商事法律的修订,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清末修律的重点是对刑律的修订,在沈家本的主持下,清末制定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可见,B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沈家本在修律过程中,根据西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资产阶级刑法原则,反对比附断案,在他起草的新刑律时强调:“旧律之宜变通者,厥有五端”,其中之一就是“删除比附”,可见,C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沈家本修律过程中,英国曾经保证,如果清末实施修律,英国将放弃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沈家本依此力图通过修订法律收回治外法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见,D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当然,张之洞对于沈家本的这种看法持怀疑态度。张之洞指出:西方列强专视国家兵力之强弱,船坚炮利,试图通过修律收回治外法权是不可能的。平心而论,张之洞的看法不无可取之处,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清末修律的重要意义。

  • 第15题:

    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末修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法系
    B.通过修律,清政府收回了“治外法权”
    C.清末修律的成果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
    D.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上的“诸法合体”,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答案:D
    解析:
    清末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选项A错误。1946年二战结束后,当法国宣布放弃在华特权时,治外法权才在中国寿终正寝,选项B错误。清末修律活动在客观上对后世的立法有着显著的影响: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为中华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它的成果并未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故选项C错误。在形式上,清末修律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典或法规,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在内容上,中华法系的“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故选项D正确。

  • 第16题:

    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
    B、清末修律贯穿着仿效西方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的方针
    C、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次倒退
    D、清末修律促进了部分中国人法制观念的形成

    答案:A,B,D
    解析:
    C项是错误的。清末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清末大规模的立法,参照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为其后民国政府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修律活动并不是倒退,而是一种进步,它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 第17题:

    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
    B.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了我国最早的商事法——《大清商律草案》
    C.无论是对刑律的修订,还是对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的参与
    D.清末修律活动宣告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法制走向了近代化


    答案:C
    解析:
    解析:《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我国最早的商事法是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的《钦定大清商律》;日本法学家参与了修律活动,其中参与刑律修订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参与民事法律修订的是松冈义正,参与商事法律修订的是志田钾太郎。

  • 第18题:

    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活动的历史意义包括()。

    • A、清末变法修律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
    • B、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C、清末变法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
    • D、清末变法修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法律编撰体例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暂行新刑律》是清末修律中制定的刑法典。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简述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政治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的丧失
    ①由五口通商大臣到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②由协定关税到总税务司控制中国的关税,内政与外交
    ③由领事裁判权到全面践踏中国的司法主权
    ④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清朝国运的危机
    思想背景:
    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与传统观念的更新,由盲目排外到中体西用,由维护三纲到批判三纲,由专制神圣到君宪、共和,由以人治国到以法治国,由司法与行政不分到司法独立,由以刑为主到诸法并重
    指导思想:
    1,西法与中法结合,务期中外通行。
    “务期中外通行”是晚清修律的宗旨和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它通过沈家本等人论证和修律实践,得到了具体贯彻。
    2,修律与研核法理结合
    沈家本依然认识到法理学的昌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并从变法修律的需要出发,探讨西方法理学,用以指导改革旧律,创建新章。
    3,修律与促进法治文明结合
    清刑源于明律,但较之尤为严酷,因此沈家本力图通过改变刑律落后与野蛮的现状,促进法治文明。

  • 第21题:

    试述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西结合。
    (2)效仿西方国家法制。
    (3)具有明显的移植痕迹。

  • 第22题:

    单选题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持人是()
    A

    沈家本

    B

    张之洞

    C

    袁世凯

    D

    劳乃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之间的论战。

    正确答案: 礼教派与法理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