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题目

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英国广播公司的概况及其特点。
    概况: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二战”后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是英国国有公营的机构。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根据英王颁布的“皇家特许证书”改组为公营,并在全国独家经营无线电广播。
    特点: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决定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任命主持日常工
    作的经营委员会领导成员。理事会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代表,政府提名,国王任命。经费来源主要是受众交纳的收音机、电视机执照费,对外广播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禁止做商业广告或播送付费节目

  • 第2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第3题:

    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对文学的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盛唐诗歌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迅速淡化,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开拓了诗歌个性化的创作道路,推进了唐代诗风的转变。杜甫把诗歌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他的诗“三吏”、“三别”、《春望》等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灾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被誉为“诗史”。从诗歌发展来看,李白结束了一个时代,杜甫则开启了一个时代。杜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大历(766—779)至贞元(785—805)初年,诗坛上多是平庸之作。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是这一时期较重要的诗人。直到贞元元和(806—820)年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次高潮。艺术成就虽不若盛唐,但百舸争流,异彩纷呈,个性之鲜明,创作之丰富,又在盛唐至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元缜、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 第4题:

    简述国际电视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正确答案: 国际电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标志着国际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到20世纪末,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开办官方、半官方的国际电视台,商业性的国际电视台更有上百个之多。
    同国际广播相比,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两个明显特点:
    ①民办先行,官办后上。国际电视是民办的商业台首先兴起,至今它们仍是这一领域的主力,政府掌管的国际电视机构是以后才出现的。
    ②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并举。与国际广播以新闻时事为主的做法不同,国际电视的新闻节目固然影响巨大,娱乐节目更是丰富多彩,文化传播的比重比国际广播大得多。

  • 第5题:

    简述我国体操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体操发展概况:
    体操在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体操的萌芽。它是巨有民族特点的古代体操,引进的近代体操和不断进步的现代体操,构成我国体操历史发展的主干。1908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所体操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徒手体操和兵式操。1958年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型体操比赛。1964年,由于国际体联的原因,我国退出国际体操组织。1978年,我国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合法席位,才被重新恢复。1979年,在间隔15年之后,我国体操选手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重露头角。80年代举行的两届奥运会上,我国体操运动员连获佳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体操运动的格局、赛制、规则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复杂情况下,我国体操界同心协力,在造辉煌,持续稳定地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 第6题:

    简述心理学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1)古希腊柏拉图把灵魂分为欲望,勇敢,智慧。;
    (2)16、17世纪,法国生理学家笛卡尔首次提出“反射”概念;
    (3)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创建了世界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4)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得创建“精神分析学派”。

  • 第7题:

    简述明代美术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明代虽然没有设立画院,但是有宫廷画家,统治者从民间网络职业美术家与工匠艺术家,使宫廷美术发挥有助于政治教化功能,同事创造符合贵族欣赏趣味的美术品。
    (1)绘画方面。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星。在绘画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在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等。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型人物、墨骨赋彩等独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荣局面。
    明代绘画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明初,画坛主要以崇尚宋代院体画风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为主流,名手遍于宫廷与民间。明代宫廷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取材比较狭窄。
    明代中期,苏州成为江南一带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其以复古为更新的文化氛围,日益勃兴的收藏鉴赏书法、名画的风尚,促成了远承元代文人画传统的吴门画派的崛起。
    明代后期,花鸟、山水、人物画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出现多种流派和画风。花鸟画方面,陈淳和徐渭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人物画方面,既有追求拙丑趣味的变型人物画风,又有精到传神的肖像画派。山水画方面,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对扭转明末山水画坛的流弊局面做出了贡献。
    明代的民间绘画比较活跃,尤其是木刻版画有较大发展。戏曲、传奇、小说等文学作品插图的成就最突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最著名的徽派版画。此外,年画在明末已初步形成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南北两大创作基地,为清代年画的繁兴创造了条件。
    明代的画论著述比前代丰富,不仅画史、画论众多,还出现众多书辑录,题跋,笔记也多成为专集。王履的《华山图序》、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
    (2)书法方面。明代书法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书法家以三宋(宋克、宋璲、宋广)以及擅长“台阁体”的“二沈”(沈度、沈粲)为代表。鸣笛中期文人书法得到极大发展,出现吴门派书法。晚明书法诸家并立,书风各异,徐渭、董其昌、米万钟等。
    (3)建筑和雕塑方面。明清的建筑和雕塑,呈现出进一步的丁兴华、世俗化的倾向。建筑方面,都城建设气势雄伟,皇家宫苑、陵寝规模宏大。宫式和民用建筑日趋定型化。园林建设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雕塑方面,艺术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敬神意识的衰落和市俗审美趣味的上升上。大中型雕塑及佛像造像方面衰落不振,装饰雕刻及小品观赏性雕塑方面显示了活力。
    (4)工艺美术方面。明清工艺美术发展的成熟阶段,它不仅是对传统的总结与提升,也成为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石。陶瓷方面的青花瓷、斗彩、五彩、宜兴紫砂壶,织绣印染方面的顾绣,金属工艺方面的景泰蓝、宣德炉以及独具特色的明式家具等等。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在中世纪的英国普通人持有土地的方式。

    正确答案: 从理论上讲,英王是英国全国土地的惟一所有者,只有他才对土地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其他人都是按照不同的条件在不同的名义之下保有土地,他们被称为土地持有人或土地租借人,这些条件被称为“土地保有条件”,依照这些条件,保有人可以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所谓的“地产权”就是指这种权利。当然他们要对上级领主或英王负特定的义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①比德(约672—735),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英吉利教会史》,他确立了基督教的纪年法,以基督的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即A·D来计算年代
    ②安瑟伦(约1033—1109),他在神学历史观方面有所成就,他是中世纪早期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宁一方面又根据新的历史情况加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法国史学的概况。

    正确答案: ①卡西奥多路斯(约490—583),著有《编年史》《奇特史》和《三部史书》
    ②格雷戈里,其代表作《历史》(《法兰克人史》),其中内容十分丰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他的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当时教会.行政事务.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由于历史上法兰克人和法兰克王国早期历史记载较少,所以他的急躁显得弥足珍贵
    ③艾哈因德(约770—840),代表作《查理大帝传》,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的宽容.博爱的赞扬,这些品质都与基督教伦理精神相符
    ④伦巴第人保罗的《伦巴第史》
    ⑤尼特哈德(约795—844)著有《历史》—真实记载加洛林王朝解体的历史
    ⑥基伯特(1053—1124)—《法国人的神圣事业》《自传》《神圣的保证》内容上以圣教徒.教会史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英国大议会的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拜占庭史学的发展状况,并与西欧史学发展状况作比较。

    正确答案: (1)拜占庭史学的发展状况:
    ①早期史学(从君士坦丁到反对偶像崇拜时期) 攸内皮厄斯(约345—420)—《编年史》;左息马斯(约490—510)—《新历史》,从奥古斯都—410年西哥特人攻陷表现对基督教的厌恶;普罗科匹厄斯(约500—565)—《查世丁尼征战记》(《战记》)和《秘史》、《战记》为后人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秘史》表现对皇后的不满,揭露两人的私生活,还有《哥特战争史》、《论查世丁尼时代的建筑》;提奥芬尼(758—817),《编年史》.他维护基督教信仰,评击破坏圣像运动; 尼斯福鲁斯(758—828)《皇帝摩里斯统治时代及其后简史》;
    ②从全盛时代到帝国的衰亡:利奥《历史》,记载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战争;普塞罗斯(1018—1078)《970—1077年编年史》(《编年史》),围绕世俗生活展开的; 安娜·康尼娜(1083—1148)《亚里西亚德》(《亚历克赛皇帝政事记》)体现了大国主义思想。
    (2)与西欧史学发展状况作比较:把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多为当代史,真实可信;更为关注世俗的政治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世纪思维的发展。
    (1)中世纪西方思维的发展:阿奎那得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2)中世纪中国得思维特点:魏晋新道家的悟理、禅宗的顿悟、宋代的理学(集大成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 第14题:

    简述在中世纪的英国普通人持有土地的方式。


    正确答案:从理论上讲,英王是英国全国土地的惟一所有者,只有他才对土地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其他人都是按照不同的条件在不同的名义之下保有土地,他们被称为土地持有人或土地租借人,这些条件被称为“土地保有条件”,依照这些条件,保有人可以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所谓的“地产权”就是指这种权利。当然他们要对上级领主或英王负特定的义务。

  • 第15题:

    简述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


    正确答案: (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
    (2)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4)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 第16题:

    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①.比德(约672—735),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英吉利教会史》,他确立了基督教的纪年法,以基督的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即A•D来计算年代。
    ②.安瑟伦(约1033—1109),他在神学历史观方面有所成就,他是中世纪早期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宁一方面又根据新的历史情况加以发展。

  • 第17题:

    简述手机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1)模拟式手机
    模拟式手机泛指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第一代移动通信俗称“本地通”,多采用TACS制,频分多址(FDMA.方式。TACS制于1985年由英国提出并投人商用运营。
    (2)数字式手机
    现在正处于移动通信的第二阶段,数字式手机泛指第二代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第二代数字式手机,俗称“全球通”,始于1980年,欧洲各国为了创造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泛欧蜂窝移动通信网,联合了20多个国家的电信营运商、研究所和生产商组成标准化委员会。1982年,在欧洲邮电协会(CEPT)组织内设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开发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87年在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及数字调制方面取得一致意见,进人20世纪90年代,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欧洲研制成功并投人商用。
    (3)第三代手机(3G手机)
    第三代手机以能达到3G频段为主要特征。用的第三代手机已经问世,主要采用CDMA2000技术。显然,它必须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相适应,第三代手机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不仅能传送语音信号,也为传递图像信号奠定了基础。
    ②手机中可加装微型摄像头,可实时拍摄景物,使可视通信成为可能,可随意拨打可视电话。
    ③由于通频带拓宽,通过无线电网络技术,能轻松地上网,能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能下载网上文件和图片,实现多媒体通信。因此具有“掌上电脑”之称。
    ④手机与商务通浑然一体,能以手写体录人文字。
    (4)第四代手机
    第四代移动电话机的4G技术已经问世。美国AT&T实验室正在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研究的目标是提高手机访问互联网的速率。目前,手机上网的连接速率大约为调制解调器的1/4,而采用4G技术的连接速率一开始就能达到拨号调制解调器的十几倍,但现在还不能将这种技术转向实用化。

  • 第18题:

    简述北宋词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词是有宋一代最有特色的文体。就北宋词而言,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宋初至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人承续《花间》派和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晏殊开拓了宋词婉约派的正宗风格,欧阳修开宋词士大夫化之风气,他们在词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音调词格方面郡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重要人物。
    从仁宗天圣、景祜以后至哲宗,是北宋词的刨造时期,代表人物是柳永、苏轼和秦观等,柳永开刨了慢词体制,开拓了词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宋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他“以诗为词”,是对词的一大解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把词引上了正统诗文的道路。秦观词是宋代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他们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从哲宗末年至北宋亡,是北宋词的总结时期,出现了“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其典丽精工的词风已开南宋雅派词之先河。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古代罗马史学产生、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①从城邦发展到帝国,这是罗马人的政治遗产,由此而蓄积形成有别于希腊城邦文明的文化,这是罗马人所构建的政治文化。
    ②从模仿到奠立,广采博收的罗马文化,承接希腊人的成果,也吸收其他外来文化。
    ③史学之滥觞。罗马史学的产生,归之于希腊史学的影响。在罗马帝国产生了最初的几个历史学家,费边·皮克托——《罗马史》,阿利曼图斯——《罗马史》,老伽图的《起源》,瓦罗的《七人组》。
    ④拉丁史学的发展,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他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凯撒——《高卢战记》,《内战记》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文字真实可靠。
    另一种:
    ①希腊史学的模仿者:布匿战争摧毁迦太基,使其成为罗马行省,模仿起步。代表性的有费边·皮克托《罗马史》,阿利曼图斯《罗马史》,史学理论家波里比乌斯《通史》,老伽图《起源》,瓦罗《七人组》
    ②拉丁史学的诞生和发展(罗马共和国早期):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凯撒《高卢战记》
    ③古罗马史学的繁荣时期(帝国早期):“史坛双臂”——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史》、塔西佗《历史》、《编年史》、希腊史家——普鲁塔克《名人传》、阿庇安《罗马史》、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史学理论专著出现——卢基阿努斯《怎样撰写历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广播公司的概况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二战”后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是英国国有公营的机构。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根据英王颁布的“皇家特许证书”改组为公营,并在全国独家经营无线电广播。
    特点: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决定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任命主持日常工作的经营委员会领导成员。理事会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代表,政府提名,国王任命。经费来源主要是受众交纳的收音机、电视机执照费,对外广播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禁止做商业广告或播送付费节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中世纪史学的贡献?

    正确答案: 1、历史认识上的整体历史观念和世界历史观念,是自基督教史学诞生以后才有的。
    2、基督纪年方法被后人相袭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优点:
    1、中世纪史学扬弃了希罗多德、俢昔底德史学中的两种主导观念,人性的乐观主义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实质主义观念;
    2、中世纪史学是一场革命性的转折,是基督教思想对西方史学关于精神价值的思考;
    3、中世纪史学首次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史观,第一次将历史理解为进步;
    4、中世纪史学尤其是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世界通史,在时间、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
    5、中世纪史学观注历史的连续性,从而使史学家们用历史分期的方式来研究历史。
    缺点:为了赞扬上帝,篡改历史,资料被篡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史学的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 ⑴走出编年史的传统
    ①伯纳德·安德烈(1521卒)《亨利七世的生平和事业》《亨利七世年代记》
    ②托马斯·莫尔(1478—1535)《乌托邦》《国王查理三世史》,对人物内心世界剖析
    ③维吉尔(1470—1555)《英国史》,资料比较充分,具有近代意义。
    ⑵新的起点:
    ①威廉坎登(1551—1623)《不列颠尼亚》《残稿》《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英格兰和爱尔兰年代记》
    ②培根(1561—1626)《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自己对历史的主观看法,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
    ③克拉林敦(1609—1674)《英国叛乱与内战史》将个人的主观色彩融入到历史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

    正确答案: (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
    (2)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4)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