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
第1题: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白绢或()上。
A、绿绢
B、白布
C、黄布
D、黑布
第2题:
租庸调制度中的调上交的实物是:()
A.绢
B.粮食
C.劳动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第3题:
第4题:
我国地租形态变化轨迹为:()
第5题:
在我国封建社会,应服役的人如不愿服役,可向政府交纳一定钱物由政府另雇人代替,该法最早实行于西汉。
第6题:
赀指处罚犯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或服一定的劳役的刑罚。
第7题:
试论唐代租庸调与两税法的区别
第8题: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第9题:
第10题:
绢
金钱
力役
粮食
第11题:
①②③④正确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第12题:
绢
粮食
劳动力
以上说法都正确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A.绢
B.金钱
C.力役
D.粮食
第15题:
第16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第17题: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其中的“布”是指()
第18题:
租庸调制度中的调上交的实物是:()
第19题: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第20题:
下列汇率的表达方式中,()以一定数量(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第21题:
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实物地租
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货币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临时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永久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