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

题目

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


相似考题
更多“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白绢或()上。

    A、绿绢

    B、白布

    C、黄布

    D、黑布


    参考答案:C

  • 第2题:

    租庸调制度中的调上交的实物是:()

    A.绢

    B.粮食

    C.劳动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A

  • 第3题: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
    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③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状况下的赋税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对租庸调制的考查,在复习中要掌握租庸调的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其本质、内涵,仔细分析“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对照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 第4题:

    我国地租形态变化轨迹为:()

    • A、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实物地租
    • B、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 C、货币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
    • D、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在我国封建社会,应服役的人如不愿服役,可向政府交纳一定钱物由政府另雇人代替,该法最早实行于西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赀指处罚犯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或服一定的劳役的刑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试论唐代租庸调与两税法的区别


    正确答案: (1)首先,从征税对象来看,两税法的征税面比租庸调更广泛。租庸调体制下,贵族官僚具有免税的特权。寄居外地的客户也可逃避赋税,居无定所的商人更无需纳税。纳税的主体只是居住在原籍的农户,纳税面很窄。许多贫穷的农户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所以租庸调的征税对象极不稳定。而两税法体制下,占有大量土地和拥有许多财产的贵族官僚也必须缴纳户税和地税,是全民纳税的体制。其纳税面更广,税源更稳定,使国家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
    (2)从立税的原则来看,两税法比租庸调更为公平。租庸调体制下,赋税征收的依据是“身丁”,而不顾事实上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差距。如所周知,均田制的实行并不彻底,许多成丁的受田量严重不足,这样就导致土地少、财产少的穷丁,与那些有田庄、有财产的富丁,缴纳一样的税额,这样就很不公平。实行两税法之后,赋税征收的依据转向“资产”。户税的征收是按照户等的划分来进行。富裕之家,户等高,便多纳税。贫穷之家,户等低,便少纳税。地税的征收是根据土地的多少来征税赋税的,土地多的有产之家,需要多交地税,无地少地的贫穷之户,就少交地税。这样赋税的征收,就变得更为公平合理。
    (3)租庸调的实施是和均田制的实行相配套使用的,而均田制本身有限制土地过分兼并和贫富悬殊的内涵。两税法实行后,等于从法制上肯定了土地兼并的合理性。之后土地兼并以更迅猛的速度进行,直接导致了唐后期贫富差距的悬殊。
    (4)租庸调体制下,征收的赋税额是规定死的;而两税法体制下,是“量出定入”。根据支出来规定收税的数量,这样政府就可以逐渐扩大税额,通过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来满足其财政支出。

  • 第8题: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填空题
    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A

    B

    金钱

    C

    力役

    D

    粮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A

    ①②③④正确

    B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C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租庸调制度中的调上交的实物是:()
    A

    B

    粮食

    C

    劳动力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14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A.绢

    B.金钱

    C.力役

    D.粮食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判断,颁发诏书的是( )。

    A.孝德天皇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信息“班田收授法”可知为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 第16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 A、绢
    • B、金钱
    • C、力役
    • D、粮食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其中的“布”是指()

    • A、丝织品
    • B、麻织品
    • C、棉织品
    • D、毛织品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租庸调制度中的调上交的实物是:()

    • A、绢
    • B、粮食
    • C、劳动力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 A、①②③④正确
    • 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下列汇率的表达方式中,()以一定数量(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 A、临时标价法
    • B、间接标价法
    • C、永久标价法
    • D、直接标价法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地租形态变化轨迹为:()
    A

    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实物地租

    B

    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C

    货币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

    D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赀指处罚犯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或服一定的劳役的刑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汇率的表达方式中,()以一定数量(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A

    临时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永久标价法

    D

    直接标价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