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左传》是怎样的关系?试加论述。
第1题:
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具有怎样的意义?试加论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鼓吹天有意志并享有绝对权威,司马迁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天体的运行都有自己一定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又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之纲纪”。(《太史公自序》)司马迁认为天道、人事各有自己的规律,不能由任何人的主观愿望去作随心所欲的安排,人的祸福与天毫无关系。这显然是与董仲舒宣扬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相对立的。
“通古今之变”,目的在于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相互联系中,找出一些因果关系作为当今的借鉴。为了达到“通古今之变”的目的,他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通史体裁,把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为止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活动过程全部贯串在一起,使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以及礼法制度的沿革损益,在历史长河中比较得一目了然。
第2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
A《春秋》、《左传》
B《左传》、《国语》
C《春秋》、《国语》
D《国语》、《战国策》
第3题:
先秦历史著作中分国别记事的两部书是()。
第4题:
《春秋》和《左传》是怎样的关系?试加论述。
第5题:
下列春秋三传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详载其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
第7题:
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第8题:
战国时期的主要史籍是《左传》和《国语》。《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一部古老的编年史。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
第12题:
第13题:
论述字义和词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个汉字在多数情况下,记录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语素。字义就是语素义。现代汉语的词除一部分单音节此外,大量是语素和语素组合而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或多音节合成词,写下来就是两个或多个字。
①有的字仅仅代表一个音节,并不代表语素,这时,汉字也就没有字义。例如“沙发”中的“沙”和“发”。
②有的字在某个词语中没有意义,但是在另外一个词语中却是有意义的。例如“沙发”中的“沙”没有意义,但是在“沙漠”“沙丘”中的“沙”是有意义的。
略
第14题:
关于《左传》和《春秋》的关系,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第15题:
福柯怎样论述权利和知识的关系?
第16题:
春秋战国时期私人修撰的史书:《春秋》及《左传》和《国语》《竹书经年》《世本》().
第17题:
《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第18题:
为什么说教育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第19题:
王夫之是怎样论述“理”和“欲”的关系的?
第20题:
《春秋》和《战国策》
《春秋》和《左传》
《国语》和《战国策》
《左传》和《国语》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春秋》《左传》
《左传》《国语》
《春秋》《国语》
《国语》《战国策》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