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印度的陵墓建筑特点及艺术成就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陵墓建筑的最主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唐——突出了建筑的神圣性;宋——综合汉唐手法,环境总体气氛组织的较好;明清——艺术形象突出、手法成熟。

  • 第2题:

    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整体布局: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
    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 第3题:

    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主要表现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

  • 第4题:

    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

  • 第5题:

    凡高和高更的艺术特点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凡高:是一位热爱生活和艺术的画家,视绘画如宗教,以全部的生命投入艺术创作中力图用色彩来揭示精神,用笔触来表达情感的冲动,强烈的色彩表现个人感受和内在激情,运用清晰的点,旋转运动的线状笔触,夸张变形的形象创作.
    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反感,他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追求个人主观愿望和追求.

  • 第6题:

    鲁本斯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他把意大利艺术的优雅完美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创造出既有夸张的形体,多变的线条、鲜明的色彩、精湛的细部刻画、洒脱的用笔,又不失正确比例和优美造型的艺术.他的作品渲染宫廷的富丽堂皇和歌颂帝王权贵的势力,因此人称为巴罗克绘画大师.油画技法一般是一次完成,用笔奔放,色彩明快鲜艳.生气勃勃.不过某些形象过分健硕夸张,显得浮华缺少内在的气质.对浪漫主义艺术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 第7题:

    问答题
    比加索的艺术特点和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20世纪最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立体派画家.他最大贡献是艺术风格和手法方面永无止境的开拓与探索.处绘画外还在陶瓷,雕塑等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和建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凡高和高更的艺术特点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凡高:是一位热爱生活和艺术的画家,视绘画如宗教,以全部的生命投入艺术创作中力图用色彩来揭示精神,用笔触来表达情感的冲动,强烈的色彩表现个人感受和内在激情,运用清晰的点,旋转运动的线状笔触,夸张变形的形象创作.
    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反感,他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追求个人主观愿望和追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鲁本斯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他把意大利艺术的优雅完美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创造出既有夸张的形体,多变的线条、鲜明的色彩、精湛的细部刻画、洒脱的用笔,又不失正确比例和优美造型的艺术.他的作品渲染宫廷的富丽堂皇和歌颂帝王权贵的势力,因此人称为巴罗克绘画大师.油画技法一般是一次完成,用笔奔放,色彩明快鲜艳.生气勃勃.不过某些形象过分健硕夸张,显得浮华缺少内在的气质.对浪漫主义艺术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印度的陵墓建筑特点及艺术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建筑特点 :印度的建筑不论类型,建筑形制还是装饰题材都受伊朗及中亚过来的伊斯兰教很大的影响。以中亚和伊朗高原的集中式陵墓为蓝本,印度发展了自己的纪念性陵墓建筑的形制,比起它的先型来,要复杂得多。增加了高大宽阔的台基;四方而抹角的主体,每个立面完全一样,分三段,中央一段高起,设主要的凹龛伊旺;台基或八角形主体的角上有小亭子,以穹顶覆盖,和中央大穹顶呼应。最杰出的成就是泰姬陵,它主要体现在总体布局的完美,建筑物完整的构图,适宜的尺度,多方位的对比,柔和的天际线,使陵墓建筑肃穆、明朗的形象完美体现出来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陵墓建筑的最主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唐——突出了建筑的神圣性;宋——综合汉唐手法,环境总体气氛组织的较好;明清——艺术形象突出、手法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印度的陵墓建筑特点及艺术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建筑特点 :印度的建筑不论类型,建筑形制还是装饰题材都受伊朗及中亚过来的伊斯兰教很大的影响。以中亚和伊朗高原的集中式陵墓为蓝本,印度发展了自己的纪念性陵墓建筑的形制,比起它的先型来,要复杂得多。增加了高大宽阔的台基;四方而抹角的主体,每个立面完全一样,分三段,中央一段高起,设主要的凹龛伊旺;台基或八角形主体的角上有小亭子,以穹顶覆盖,和中央大穹顶呼应。最杰出的成就是泰姬陵,它主要体现在总体布局的完美,建筑物完整的构图,适宜的尺度,多方位的对比,柔和的天际线,使陵墓建筑肃穆、明朗的形象完美体现出来了。

  • 第14题:

    比加索的艺术特点和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20世纪最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立体派画家.他最大贡献是艺术风格和手法方面永无止境的开拓与探索.处绘画外还在陶瓷,雕塑等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和建树.

  • 第15题:

    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陵墓突出了建筑的神圣性

    •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明清代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柯罗.米勒和库尔贝各自艺术特点和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柯罗:风景画画家,将古典风景过度到印象绘画,作品既有古典的典雅,宁静,又有浪漫的诗意画意,也有现实的淳朴自然,还追求印象光和色彩.用含蓄和谐的风格,精湛的技巧和题材多样表现自然.米勒:著名的农民画家,以质朴、真诚、亲切的笔调反映农家生活.
    库尔贝: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代表和旗手.倡导艺术的真实,主张师法自然,去华就实,表现自己亲眼所见.敢于标新立异的艺术家.

  • 第17题:

    列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列宾:<1>代表了巡回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广泛描绘俄国下层生活,心里刻画深入,艺术手法朴素易懂。
    <2>擅长各种体裁:
    A.走上民主主义的标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苦难人民的揭露和控诉。
    B.历史题材:鲜明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索菲娅公主》《伊凡。雷帝杀子》。
    C.对先进人士的从内心加以肯定的〈托尔斯泰像〉
    D.对革命者同情的:《意外归来》。

  • 第18题:

    问答题
    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 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主要表现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  )陵墓突出了建筑的神圣性。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清代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唐代以前的朝代多注重陵墓本身的造型设计,采用十字轴线对称的截锥体,富有稳定、坚实、严肃的特征,并在陵丘顶上建立寝殿,突出建筑的神圣性。唐代开始重视陵寝的自然环境,多在陵前设置很长的神道,并用门阙、石刻加深序列层次,常用山峰作为坟丘,展示出雄伟壮阔的气势。

  • 第20题:

    问答题
    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古埃及建筑的成就及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成就:(1)形象逼人(2)掌握了突出建筑纪念性的基本构图原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体形简单明确的轴线对称处理纵深构图严肃永恒压抑和神秘(3)利用大自然来加强建筑艺术表现力(4)大量应用雕塑(5)明确了建筑作为统治和镇压的精神力量(6)柱式的雏形
    艺术特点:(1)金字塔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于外部形象(2)金字塔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以及方锥形在沙漠环境里得到充分体现(3)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4)艺术思维是直觉的、原始的金字塔带着强烈的原始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列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列宾:<1>代表了巡回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广泛描绘俄国下层生活,心里刻画深入,艺术手法朴素易懂。
    <2>擅长各种体裁:
    A.走上民主主义的标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苦难人民的揭露和控诉。
    B.历史题材:鲜明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索菲娅公主》《伊凡。雷帝杀子》。
    C.对先进人士的从内心加以肯定的〈托尔斯泰像〉
    D.对革命者同情的:《意外归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整体布局: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
    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建筑是中世纪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A

    宫殿

    B

    宗教

    C

    陵墓

    D

    城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