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更多“昆阳古战场 ”相关问题
  • 第1题:

    郑和出生在()

    • A、云南昆阳
    • B、江苏南京
    • C、福建长乐
    • D、辽宁大连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官渡古战场


    正确答案: 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 第3题:

    昆阳古战场


    正确答案: 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 第4题:

    背水一战的典故来自()。

    • A、巨鹿之战
    • B、井陉之战
    • C、昆阳之战
    • D、城濮之战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对《吊古战场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是明朗、欢快的
    • B、李华《吊古战场文》描绘了凄惨阴暗的古战场,控诉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痛
    • C、本文属于“文赋”体,特点是“铺采摛文”,即用华丽的词藻来描述
    • D、《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悲凉、哀戚的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古代项羽"破釜沉舟"战胜秦军是在哪次战役?()

    • A、牧野之战
    • B、巨鹿之战
    • C、官渡之战
    • D、昆阳之战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背水一战的典故来自()。
    A

    巨鹿之战

    B

    井陉之战

    C

    昆阳之战

    D

    城濮之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牧野古战场

    正确答案: 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昆阳古战场

    正确答案: 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吊古战场文》的主旨是否“在守不在战”?

    正确答案: 边患不靖,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地尖锐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作者主张,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所言未必尽当,但用心可贵,精神可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我国第一个国际地层剖面—云南昆阳寒武系剖面,位于昆阳磷矿露天采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湖北省旅游重点打造“六古”,包括(  )。
    A

    华容古道

    B

    夷陵古战场

    C

    赤壁古战场

    D

    鄂州吴王古都

    E

    武昌黄鹤古楼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湖北省现有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达181处,且典故多、遗迹多,有史有据,个性分明。其中,武汉、荆州、宜昌、襄樊、鄂州、咸宁和荆门等七个城市,具有较多的三国旅游景点。其中,重点打造的“六古”,即襄樊古隆中、荆州古城、赤壁古战场、鄂州吴王古都、武昌黄鹤古楼、当阳关陵古庙,并通过长江汉江旅游线路将武汉、荆州、襄樊和宜昌的三国旅游精品连接起来。

  • 第13题:

    我国第一个国际地层剖面—云南昆阳寒武系剖面,位于昆阳磷矿露天采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昆阳之战


    正确答案: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绿林军在昆阳大破王莽军主力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23年,为了镇压绿林军,王莽派王邑、王寻率40多万官军围困昆阳。昆阳城内的绿林军只有几千人。绿林军派刘秀突围出城,调集援军,刘秀调集3000援军猛攻王莽军大营。城内绿林军乘势而出,内外夹攻,全歼王莽军主力。接着绿林军乘胜直捣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

  • 第15题:

    崤山古战场


    正确答案: 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 第16题:

    课文《吊古战场文》是()

    • A、杂文
    • B、韵文
    • C、骈文
    • D、抒情文

    正确答案:B,C,D

  • 第17题:

    对《吊古战场文》语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吊古战场文》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 B、《吊古战场文》用绵丽的语言营造了雄长的气势
    • C、《吊古战场文》七个自然段全部押韵
    • D、《吊古战场文》的语言体现了唐代古文由骈入散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多选题
    对《吊古战场文》语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吊古战场文》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B

    《吊古战场文》用绵丽的语言营造了雄长的气势

    C

    《吊古战场文》七个自然段全部押韵

    D

    《吊古战场文》的语言体现了唐代古文由骈入散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官渡古战场

    正确答案: 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对《吊古战场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是明朗、欢快的

    B

    李华《吊古战场文》描绘了凄惨阴暗的古战场,控诉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痛

    C

    本文属于“文赋”体,特点是“铺采摛文”,即用华丽的词藻来描述

    D

    《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悲凉、哀戚的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九里山什么时期的古战场?

    正确答案: 刘邦、项羽楚汉鏖兵的古战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古战场、竹海博物馆

    正确答案: 目前国内唯一以收藏和展陈竹类标本及有关竹文化资料的博物馆。在西景区小桥镇。第一馆为“竹类标本”展厅,对我国的竹资源和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陈列了竹海竹类的标本和古代的弩、火箭等竹制军事武器,竹箩筐、竹档席、竹棚栏等与工业、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竹器的图片和实物,以及竹海造纸用的各种设备,竹海人雕塑供奉的蔡伦塑像等,让人们更加了解竹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成就。第二观为“竹文化”展厅,陈列着元代的竹公神像,古老的竹图腾和竹鼓、花号、竹笛等竹器展览。收藏展出了明、清以来的文人墨客以及今天相当一批文艺界名人的有关竹的诗、书、画等作品。第三馆为“竹工艺品”展厅,陈列着竹编、竹雕作品,我国传统竹工艺和现代竹工艺作品,有竹椅、竹床、竹沙发、竹茶盒等竹制品,其中最珍贵的是明代竹根雕老寿星、一张全部用竹制作的华贵典雅的竹宫廷床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是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昆阳之战

    正确答案: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绿林军在昆阳大破王莽军主力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23年,为了镇压绿林军,王莽派王邑、王寻率40多万官军围困昆阳。昆阳城内的绿林军只有几千人。绿林军派刘秀突围出城,调集援军,刘秀调集3000援军猛攻王莽军大营。城内绿林军乘势而出,内外夹攻,全歼王莽军主力。接着绿林军乘胜直捣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