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西周分封国家的文化 ”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 A、分封爵位
    • B、分封奴隶与平民
    • C、分封土地
    • D、规定义务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正确答案: (1)周初的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即周王室在整个统治区内封邦建立各个诸国,各地诸侯王“受民受疆土”,以达到“以藩屏周”的政治目的。周初先后分封了71国,姬姓独居53。其中主要的封国有:鲁、晋、卫、齐、燕、宋、吴等。
    (2)分封制评析:分封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除了“天子建国”的分封外,下面还有“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贰宗”的层层分封。经过大分封,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分封制在当时是进步的,它是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阶段。不过,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也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
    (3)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所谓宗法制,就是在同一血缘关系的奴隶主贵族中间,按嫡庶、长幼、亲疏的不同,确定尊卑、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宗法制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西周时才最后形成为严密的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宗法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但由于周人同姓百世不婚,就利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联系起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样,国家就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制度,是调和统治者内部关系以便加强统治的制度。
    1.使族权和政权合一,各级贵族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形成奴隶制国家的体制。
    2.通过宗法制使各级奴隶主牢固树立“尊主”、“敬宗”观念。
    3.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占首要地位,并联合异姓贵族以扩大统治阵营。
    4.依据宗法关系,确定贵族的等级区别并形成奴隶制度的各种名分。

  • 第3题:

    西周分封制


    正确答案: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又称为“封建”、“分土封侯”制,即封邦建国。周灭商后,为了有效的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设诸侯国,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以拱卫王室。相传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三类:一是王室子弟。这类诸侯国不仅数量多,所在位置也多为要冲之地,与王室关系密切,是西周诸侯国的主体部分。二是异姓诸侯。这些人虽不是王室子弟,但世代与周人有同盟关系,于是分封他们去建立诸侯国,以诸侯的身份继续为周王室效力,齐国和宋国就属于这种类型。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这类封国一般比较小,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在西周政治中作用不大。西周的封国,有的是原来就建立的,周重新明确了跟它们的关系,有的是经过一番开辟草莱的活动,建筑了城郭宗庙才开始建立起来的。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赋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世袭制。从西向东,重要的封国在黄河北岸的是晋、卫、燕,在黄河南岸的许、蔡、陈、宋、曹、鲁、齐。东南最远的吴和建立较晚的秦和郑,后来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关系也较以前密切。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联系两方面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 第4题:

    简述西周分封国家的文化


    正确答案: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公爽的封国,可能原建都于今北京房山县的董家林一带,后迁至蓟,即北京城西南角附近。这是周王朝北疆的一个诸侯大国。
    文化有接受商人的影响,也有保存自己固有独特的色彩,同时还接受了草原的影响以及西边羌人的影响,它本身就是很有包容性的混合体。今天北京附近的燕国所在地,从这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里面有商人文化的地盘,有周人文化的地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的地盘,三者共存;由此可见周人又采取了所谓包容性极强的政策,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合作、共存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

  • 第5题:

    周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西周国家政权
    • B、消灭商朝残余势力
    • C、保障西周国家兵源
    • D、向诸侯国征收财物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后果。


    正确答案: 特点:一、从分封的布局结构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二、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三、从分封的人口结构上来看,大多数的封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其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合的人口组合方式。
    后果:分封制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移民活动,从而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重组与融合。

  • 第7题:

    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简述西周文化特征


    正确答案: 1、西周都邑迄今未发现城墙;迄今未发现西周王陵。
    2、西周墓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不流行腰坑殉狗和殉人等习俗,随葬青铜礼器以食器中的鼎、簋为核心,随葬陶器以鬲、罐为核心。墓葬中常见“毁兵”习俗,流行拆车葬,与马分开埋葬。
    3、青铜工艺衰退,造型和纹饰趋于简单化。但有铭铜器却增多。青铜酒器在西周中期以后大大减少;
    4、甲骨文发现不多,卜甲、卜骨一般用方钻方凿,刻辞细小;金文有了新发展,常见长篇铭文,有些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建筑用砖、瓦。

  • 第9题:

    单选题
    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正确答案: (1)周初的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即周王室在整个统治区内封邦建立各个诸国,各地诸侯王“受民受疆土”,以达到“以藩屏周”的政治目的。周初先后分封了71国,姬姓独居53。其中主要的封国有:鲁、晋、卫、齐、燕、宋、吴等。
    (2)分封制评析:分封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除了“天子建国”的分封外,下面还有“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贰宗”的层层分封。经过大分封,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分封制在当时是进步的,它是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阶段。不过,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也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
    (3)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所谓宗法制,就是在同一血缘关系的奴隶主贵族中间,按嫡庶、长幼、亲疏的不同,确定尊卑、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宗法制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西周时才最后形成为严密的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宗法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但由于周人同姓百世不婚,就利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联系起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样,国家就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制度,是调和统治者内部关系以便加强统治的制度。
    1.使族权和政权合一,各级贵族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形成奴隶制国家的体制。
    2.通过宗法制使各级奴隶主牢固树立“尊主”、“敬宗”观念。
    3.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占首要地位,并联合异姓贵族以扩大统治阵营。
    4.依据宗法关系,确定贵族的等级区别并形成奴隶制度的各种名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西周初年的分封

    正确答案: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分诸侯,建藩卫”。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事君主,在封国内业实行分封制,层层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政治宝塔,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分封制是西周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西周初年分封了许多诸侯国,下列诸侯国属于西周初年分封的是(  )。
    A

    鲁国

    B

    秦国

    C

    宋国

    D

    晋国


    正确答案: C,B
    解析:

  • 第13题:

    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 A、甲骨文记载
    • B、古代地名
    • C、半坡文化
    • D、西周的分封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都于上(商?)丘的国家是()

    • A、鲁
    • B、卫
    • C、宋
    • D、齐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西周初年的分封


    正确答案: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分诸侯,建藩卫”。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事君主,在封国内业实行分封制,层层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政治宝塔,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 第16题:

    西周分封国家的文化(★燕国)


    正确答案: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公爽的封国,可能原建都于今北京房山县的董家林一带,后迁至蓟,即北京城西南角附近。这是周王朝北疆的一个诸侯大国。文化有接受商人的影响,也有保存自己固有独特的色彩,同时还接受了草原的影响以及西边羌人的影响,它本身就是很有包容性的混合体。今天北京附近的燕国所在地,从这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里面有商人文化的地盘,有周人文化的地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的地盘,三者共存;由此可见周人又采取了所谓包容性极强的政策,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合作、共存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

  • 第17题:

    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周公所首创,但是分封不是从西周开始的,而西周分封的规模与商代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 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 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后果。

    正确答案: 特点:一、从分封的布局结构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二、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三、从分封的人口结构上来看,大多数的封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其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合的人口组合方式。
    后果:分封制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移民活动,从而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重组与融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周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西周国家政权

    B

    消灭商朝残余势力

    C

    保障西周国家兵源

    D

    向诸侯国征收财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西周开始在全国实行分封制,其中河南分封的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
    A

    宋国,今商丘

    B

    淮国,今淮阳

    C

    许国,今安阳

    D

    郑国,今郑州


    正确答案: D,B
    解析:
    宋国,分封在今商丘。B项,淮国,无文献记载。C项,许国,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市。D项,郑国,分封在今陕西华县东。

  • 第23题:

    单选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都于上(商?)丘的国家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周公所首创,但是分封不是从西周开始的,而西周分封的规模与商代相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