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题目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近代体育科技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标志的近代体育的兴起,一开始就与科学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近代体育科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发掘人体潜能阶段(自然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训练,提高身体素质,获得技术的改进。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身体素质的分类,训练内容和方法、营养等。
    (2)改进开发技术阶段(系统训练阶段)——主要是通过对运动技术的理论研究,利用经典科学理论,改进和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对技术原理的分析和对技术的改进,以及营养、疲劳与恢复等。
    (3)全面研究综合开发阶段(科学化训练阶段)——不仅注重人体生理潜能和技术的开发,而且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引入体育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的研究范围。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综合,使运动成绩不断逼近极限。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心理和体育社会学的综合研究。

  • 第2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田制论。


    正确答案:土地问题是中国历代政府和思想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龚自珍提出农宗论,企图用宗族关系来缓和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洪秀全以平分土地为解决土地问题的理想方案。主张通过减租来减轻农民痛苦的有陶煦和钟天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批评了地主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将这一政策作为防止中国经济发展后发生社会革命的主要保证。孙中山晚年还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刘师培在参加同盟会期间批判了历代地权的失平,提出了“农人革命”的主张。章炳麟起初赞成平均地权,后来仅主张在人口适中的地区进行均田。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主张曾受到梁启超的抨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 第3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正确答案: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时期。它是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的过程。从鸦片战争至共和国的建立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明显地表现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续发展,虽然已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机器工业,但都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1860~1894年)进入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时期,人们对西方经济制度加深了了解,对西方的经济理论仍然所知不多。
    第三阶段(1895~1919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有些中国学者已经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初步的影响。
    第四阶段(1919~1949年)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上已和西方接轨。

  • 第4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利用外资论。


    正确答案: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外资必然会进入中国,本无所谓利用。但有些思想家从发展民族经济考虑,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主张。这主张首先表现在兴建铁路上,马建忠、薛福成、钟天纬以及后来的孙中山等都主张借外债以兴铁路。
    马建忠反对招洋股,认为招洋股会使外人控制中国的利权。何启、胡礼垣则主张造铁路要入洋股而反对借洋款,认为借洋款的损失很大。孙中山认为利用外资不妨以路权相让四十年,以加速铁路的发展。对利用外资的利弊作全面分析的是梁启超,他也主张用洋债而勿用洋股。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则是希望充分利用外资的计划。

  • 第5题: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的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第二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后,面临深重的民族灾难,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第三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逐渐认识到国防与民生互为表里的,并大胆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正确答案: 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时期。它是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的过程。从鸦片战争至共和国的建立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明显地表现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续发展,虽然已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机器工业,但都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1860~1894年)进入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时期,人们对西方经济制度加深了了解,对西方的经济理论仍然所知不多。
    第三阶段(1895~1919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有些中国学者已经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初步的影响。
    第四阶段(1919~1949年)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上已和西方接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城市变化发展的特点(五个阶段)。

    正确答案: (1)19实际中叶至19世纪末叶。
    鸦片战争后,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租界台湾,给其后不久,又在《虎门条约》中被迫开放“外人居留地”,使中国开始出现了“租界”,使一些城市记性发展起来,以上海、天津为突出。而封建阶级的“洋务派”,利用资本主义技术,开办军事工厂,对城市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2)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
    由《马关条约》作为起点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
    《马关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设厂,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使一些城市大量设厂,发展更为迅速。
    “八国联军”侵略以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产生一批帝国主义独占城市。
    这一时期沿江、沿海的城市,开辟商埠,设定租界。
    1911年辛亥革命,连连的战争,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军阀、政客、地主向租界集中,造成租界畸形繁荣。
    (3)20世纪20年代前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中国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城市发展很快。
    (4)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日战争以前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建立国民党政权,其政治中心南京,经济中心上海,均有较大发展,并制定过规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东北,企图把东北作为侵略全中国的基地,使得东北的城市都变为典型的殖民地城市。
    (5)抗日战争期间至全国解放前夕。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大中城市,不少城市受到严重破坏。国民党向内地撤退,将沿海部分工业内迁,使西南、西北城市有所发展。
    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使得一些城市扩建和新建。由于军事需要,修了西北西南的公路,使得沿线城镇繁荣起来。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陪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集中在这里,内迁工业较多,抗战时期有较大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前50年为草创起步阶段。
    2.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学科建立基业阶段。
    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为开始初步繁荣发展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义利论。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贵义贱利思想占主导地位。它的积极作用是对人们的求利活动有所制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消极作用是对人们的求利活动束缚过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有些思想家如薛福成、陈炽都对贵义贱利思想进行了批判,这对解放人们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也存在贬低义的作用的倾向。严复主张义利合,是把义统一于个人的“长久真实之利”,实为对义的否定。何启、胡礼垣则根本不谈义,他们所主张的是一种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孙中山提出要恢复道德文明,主张发扬经过改造的传统道德规范,实际上是重新肯定了义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兴商务和振兴实业论。

    正确答案: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萌芽于魏源。第二阶段的经济发展思想以兴商务为中心。第三阶段产生了“实业”一词,人们逐渐以“振兴实业”来代表农工商业的发展,并产生了工业化的思想。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梁启超指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次年康有为正式提出了“定为工国”的主张,这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张謇认为振兴实业应以棉铁为中心,实行棉铁主义。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则首次为中国工业化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他考虑到振兴实业以后会加剧贫富对立,主张大实业国有和节制资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兴铁路论。

    正确答案: 铁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及其支持者纷纷著文或上奏要求建造铁路,而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造铁路的理由由刘锡鸿集其大成,钟天纬对它进行了逐条批驳。
    第三阶段建造铁路的思想更加发展,何启垣认为铁路是“振兴之祖”,主张县县通铁路。造铁路需要巨额资本,多数主张发挥商人的积极性,由商人承办。何启、胡礼垣提出要“独任商民,勿加‘官督’二字”,而张之洞在拟办粤汉铁路湖南段时仍发表了一套官督商办、官商分权的理论。孙中山也非常重视铁路建设,提出以铁路多少为衡量一国贫富的标准。他的《实业计划》即以铁路建设为重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军事思想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A

    古代军事思想

    B

    近代军事思想

    C

    现代军事思想

    D

    当代军事思想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军事思想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A、古代军事思想
    • B、近代军事思想
    • C、现代军事思想
    • D、当代军事思想

    正确答案:A,B,C

  • 第14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消费论。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黜奢崇俭占主导地位,也有少数思想家指出奢侈的积极作用。魏源一方面肯定俭是美德,另一方面又主张富人崇奢,理由和古代的说法相同。到第三阶段有些思想家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讨论奢俭问题。谭嗣同、梁启超都批判了黜奢崇俭,主张富人投资新式企业以求利,严复则肯定俭的积极作用,又批评了守财奴式的俭,主张将节省下来的财富用于投资。他还提出消费和积累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一种是相对人口过剩思想,如薛福成和陈炽,认为只要发展机器工业,人满之患就可以解决;谭嗣同认为通过世界范围的移民可以解决局部地区的人满。主张不存在人满之患的有包世臣、梁启超、廖仲恺、孙中山等,他们大多从发展农业的潜力来说明中国的人口没有达到饱和点。廖仲恺、孙中山都批评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 第15题:

    简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1.新中国成立前50年为草创起步阶段。
    2.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学科建立基业阶段。
    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为开始初步繁荣发展阶段。

  • 第16题:

    军事思想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简述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向垄断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向垄断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正确答案: 我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按照罗斯斯文文托的阶段划分法,他把我国进入起飞的年代定在20世纪50年代,如果剔除十年动乱,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起飞的后期。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发展阶段理论,我国正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向投资导向阶段过渡的时期。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现阶段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我国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3.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
    4.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动。
    5.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农工商关系论。

    正确答案: 中国在战国以后重农抑商思想占主导地位,反抑商思想亦在发展。近代第一阶段仍有抑商和反抑商思想。第二阶段重商思想兴起,有以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战及争取贸易顺差等理论,还产生了工为商基或工或商本的思想。
    第三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以工或以工农为本;这时的以农为本是从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的角度说的,同传统的农本思想已有区别。对于本末业的划分,严复、张謇仍予以肯定,但认为本末之分并不表示有所轻重。严复还将本末业的概念推向世界范围。对于农工商业的关系,从第二阶段起一般都肯定其相互促进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利用外资论。

    正确答案: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外资必然会进入中国,本无所谓利用。但有些思想家从发展民族经济考虑,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主张。这主张首先表现在兴建铁路上,马建忠、薛福成、钟天纬以及后来的孙中山等都主张借外债以兴铁路。
    马建忠反对招洋股,认为招洋股会使外人控制中国的利权。何启、胡礼垣则主张造铁路要入洋股而反对借洋款,认为借洋款的损失很大。孙中山认为利用外资不妨以路权相让四十年,以加速铁路的发展。对利用外资的利弊作全面分析的是梁启超,他也主张用洋债而勿用洋股。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则是希望充分利用外资的计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体育科技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以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标志的近代体育的兴起,一开始就与科学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近代体育科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发掘人体潜能阶段(自然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训练,提高身体素质,获得技术的改进。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身体素质的分类,训练内容和方法、营养等。
    (2)改进开发技术阶段(系统训练阶段)——主要是通过对运动技术的理论研究,利用经典科学理论,改进和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对技术原理的分析和对技术的改进,以及营养、疲劳与恢复等。
    (3)全面研究综合开发阶段(科学化训练阶段)——不仅注重人体生理潜能和技术的开发,而且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引入体育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的研究范围。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综合,使运动成绩不断逼近极限。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心理和体育社会学的综合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趋向。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前,由鸦片进口白银外流导致了银钱比价持续上升。加之战后持续的贸易入超和战争赔款,均需用银支付,使得银钱并用的传统币制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受外来铸币的影响,中国民间和地方政权也逐渐仿西法铸造的银币。由于没有统一的、确定的制度,铸币者越多,货币流通领域也越杂乱无章。交易中收受各种货币,不但辩伪、折算,浪费时间,稍一不慎,还会蒙受无谓的损失。这自然引发了各种整顿、改革货币制度的主张和议论。1860年以前在货币领域中的探讨和议论,仍未超出传统货币制度、货币思想的范围。1860年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逐渐发生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货币领域中的问题,已不可能维持现存的货币制度,而必须以西方的信用货币制度为蓝本,进行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有人甚至宣扬“币制救国论”,认为改革货币制度是中国脱贫致富,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关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⑴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
    ⑵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
    ⑶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
    ⑷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