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代省官节用与高薪养廉说。
杜佑认为节省财政开支是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而节省财政开支主要是精简机构,杜佑既主张省官,又主张减少官俸。白居易主张既省官,又提高官俸,在《白香山集》卷47《策林》说“禄厚则吏清,吏清则俗阜”。
第1题:
唐代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以上案件。
第2题:
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说的是唐代的()制度。
第3题: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
第4题:
简述什么是节用论?
第5题:
简述唐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第6题:
兼有唐代尚书省职能的辽朝南面官机构是()。
第7题:
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第8题:
唐代官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动因,是只有官学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第9题:
南枢密院
南宣徽院
南大王院
吏房
第10题:
死刑
流刑
徒刑
杖刑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唐代“六学二馆”是指()。
第14题:
()“物不平则鸣”语出唐代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宝玉说出此话是为谁鸣不凡?
第15题:
简述唐代省官节用与高薪养廉说。
第16题:
简述唐代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往。
第17题:
唐代官学的学生一律称为“()”。
第18题:
简述唐代三省六部的职能及历史作用。
第19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第20题:
简述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第21题:
第22题:
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第23题:
第24题:
三省六部
府兵
科举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