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中国农业近代化迟滞的原因。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中日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措施,并比较分析二者结果迥异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在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近代教育的兴办和发展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两国兴办近代教育都开始于19世 纪中叶,它既是两国近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和制约两国近代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状况。 (2) 近代日本的教育改革,从1868年明治 维新开始,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时基本 完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 1868年到1884年,是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一度占据优势而又衰落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从 1885年到1894年,是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确立的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895年到1912年, 是国家主义教育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加强的时期。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一是确立教育改 革的基本方针。1868年3月14日,明治政 府颁布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其中,提出了 “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要求,明确地表明了明治政 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二是颁布教育改革法令。1872年8月,在参考欧美教育制 度和对日本原来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文部省颁布了仿效法国教育制度制定的 《学制令》。三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四是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五是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六是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七是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为日本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为 曰本经济的飞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然而,在“富国强兵"和“大振皇基” 的指导思想下,这次教育改革也带有浓厚的 军国主义和皇权主义色彩,并在明治维新后 的学校教育领域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3) 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样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同日本的教育近代化相比,中国教 育近代化的三个阶段更加明显。即1862年 至1894年的洋务运动时期,1895年至1898 年的戊戌变法时期,以及1901年至1912年 的清末新政时期。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一 是创办新式(洋务)学堂。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860年英法联军侵华以后,洋务派痛感外交、军事、生产技术人才缺乏, 认识到旧教育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必须依照西方教育兴办新式学校以培养洋务人才。这种新式学堂主要有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二是留学教育。经 过两次鸦片战争,洋务派认为必须熟悉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但是,只靠在国内兴建学堂是不够的,需要到外国学习考察: 1872年,容闳带领三十名幼童远渡重洋,迈 出了中国人大规模留学的第一步。但赴美留学仅进行了四期就告终止。1876年,李鸿章、沈葆祯又上书请派学生到欧洲留学。三是设立京师大学堂以为全国教育之表率,并 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四是兴办地方学堂。在积极创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维新变法期间又令各督抚将各省、府、厅、州、县 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校. 省会的大书院为高等学堂,府城书院为中等学堂,州县书院为小学堂,地方自行捐办之义学、社学等,亦一律中西兼学。五是废除八股取士法,改革进而废除科举制度。六是 颁布学堂章程,制定学制系统。七是改革教 育行政机构,设立学部。八是厘定教育宗 旨,凸显“中体西用"之精神。 (4)中日教育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总体来 看,虽然明治时期的教育近代化呈现出一个日益保守和反动的态势,但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培养近代国家需要的专门人才这方 面讲,还是比较成功的。从19世纪60年代 到20世纪的最初20年,日本的近代教育一 直是有计谋有目标地均衡发展,只用了六七 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甚至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由教育落后的国家萨身教育发达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行列。而中 国在19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前,近代教育发展相当缓慢,严格地说还处于启动阶段。尽管20世纪最后20年,近代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极端薄弱,仍相当落后。日本领土只有中国的1/30左右. 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1/8左右,而在1920 年,其在校小学生人数为8 633 000人,中 国只有4 852 642人,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多一点;日本在校中学生为337 300人,中国是117740人,只相当于日本的1/3;日本 在校大学生为70 900人,中国为17 620人, 只相当于日本的1/4左右。中日两国几乎同 时起步兴办近代教育,然而只过了短短六七 十年的时间,日本就把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 面,两国的差距是惊人的,而这种差距的形 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领导者的素质差异。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领导者均是体制内的旧官僚,他们很难说有多少近代眼光和超前意识,他们 仍然抱持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不放。他们进行改革是很勉强的,是受外界压力的结果。这些领导者的目的并非培养宪政时代的一代新人或者能使国家臻于富强的 人民,而是培养一种热爱清王朝和始终孝忠清帝的人。而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却是热情有 多余,而能力不足,他们明显缺乏治理一个大国的素养,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 曰本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明治政府。 这个政府是在与幕府的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 的,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其主要成 员大多是既有深厚学养,又有丰富的政治活 动经验;既对本国事务了如指掌,又能清楚地认清世界形势的资产阶级改革家。我们如果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大畏重信和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对比,把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对比,高低上下一清 二楚。 第二,经济基础不同。教育是投资大、 见效慢的长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没有国家财力、物力 的巨大支持,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是根本不 可能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家经济发 展一直比较迅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 家财力得到加强,投资于近代教育的经费不断增加。 对比日本1868年以后相对和平的环境, 中国可谓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外有西方 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各地反清势力层出不穷 的威胁,特别是同盟会成立后,清政府的生存环境更是十分恶劣。《马关条约》和《辛 丑条约》的赔款加利息高达15亿两白银, 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支付能力。经济落后影 响教育进步,教育落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发 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模仿对象的差异。日本新政权建 立后,就立即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列国,学 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先进经验。“脱亚人欧” 一直是日本孜孜追求的目标。日本的教育体 制先后学习了法国、美国和德国,虽然基本上是在走下坡路,但毕竟是坚持不懈地学习 西方。清政府和中国人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中看到了日本的巨大进步和可怕的实力,对曰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日本当作学习的榜样,实际上日本的教育制度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继续学习只能是更差而不可能更好。 曰本可以直接从西文译书,中国人却经日文转译,日本青年直接去欧美发达国家学习, 中国人却以去日本留学为时髦,结果可想 而知。 第四,接受外来文化的差异。日本文化的基本形态属于“什么都可以”型,中国则 属于“非并存”型。在日本,一个人可以同 时信仰佛教与神道教而不受社会歧视,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日本在摄取外来文化时,不只是学习科学技术,而是全面学习包括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在内的全部内容,加 以全面吸收,而中国则是有区别、有选择地接受,结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第2题:

    拉伸试验机摆杆回行迟滞的原因可能是缓冲器调整不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束缚

  • 第4题:

    结合史实,试从近代化角度,概括指出清后期三次思想论战的实质、实行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近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一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要不要近代化”的论争,洋务派近代化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其特征是“技术近代化”,即只要经济、军事兼及教育的近代化,不要政治近代化。
    二是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要不要政治的近代化和怎样近代化”的论争。维新派近代化指导思想是“维新立宪”,其特征是“制度近代化”,即不仅要经济、文化近代化,还要政治近代化。
    三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怎样实现制度近代化”的论争,革命派近代化指导思想是“革命共和”,其特征是通过革命手段,实现民主共和的制度近代化。

  • 第5题:

    试述中国农业近代化迟滞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缺乏现代理性政府;
    2、商品市场不发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交通落后;
    3、农业近代化的步伐缓慢,化肥使用率、农业机械化程度在中国近代有所提高,但其增长的数量和水平是十分有限的。
    4、缺乏资本主义革命,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甚至没有增长。
    5、农业生产再投资的制约,一方面地主收取的地租转化为城市消费资金,从而使农业再生产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农民租税负担沉重。
    6、缺乏稳定的政局,地主不肯投资,农民无力投资,政府不闻不问,水利设施不能恢复。

  • 第6题:

    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

  • 第7题:

    在智力迟滞的分级标准中,"能教育"者相当于()。

    • A、轻度智力迟滞
    • B、中度智力迟滞
    • C、重度智力迟滞
    • D、极重智力迟滞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精神发育迟滞的可能病因。

    正确答案: 从胎儿到18岁以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多数患者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以社会文化因素或两者兼有者为少数。
    (1)遗传因素:①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②遗传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有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戈谢病等。
    (2)先天性颅脑畸形:常见的有家族性小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等。
    (3)围生期有害因素:母孕期各种病毒、细菌等感染;服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药物以及抗肿瘤和水杨酸类药物;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接触被有害物质(如铅、汞等)污染的环境、食物和水;接触放射线和电磁波;分娩期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等使胎儿颅脑损伤或缺氧的并发症;母亲妊娠年龄偏大、营养不良、抽烟、饮酒,遭受强烈或长期的心理应激产生持续的情绪抑郁、焦虑等;未成熟儿、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核黄疸、新生儿肝炎、胎儿颅缝早闭等新生儿疾病。
    (4)出生后因素:大脑发育成熟之前各种影响大脑发育的疾病以及早期缺乏文化教育都可能导致精神发育迟滞。①脑损伤: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颅脑外伤,脑缺氧,甲状腺功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等。②环境因素:听觉或视觉障碍、贫困、与社会隔离等因素使儿童缺乏接受文化教育或人际交往机会,影响智力发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农业近代化迟滞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传统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的保持
    (1)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是近代时期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只是土地占有者的身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近代的官僚,依靠政治和军事暴力进行赤裸裸的强买强卖和抢占土地,高利贷和商业资本更广泛的介入了土地兼并过程,中外资本家业加入了兼并土地的行列。
    (2)国家占有的土地特别是官田大为减少,官田私化加速。
    由于土地逐渐集中到少数地主手中,他们将土地分割成零星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以剥削地租,土地租佃制度仍然是中国农村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
    (3)地租形态仍然以实物地租为主,其中分成组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货币地租则有增加趋势。
    2、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
    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使中国经济难以正常运行,农业生产总量及其增长率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十分缓慢,相应的土地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几乎没有增长。
    3、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1)缺乏现代的理性政府,不能体谅农民的利益,各届政府都没能在政策上做出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
    (2)商品市场不发达,19世纪末期商业性农业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3)农业近代化的步伐缓慢,化肥使用率、农业机械化程度在中国近代有所提高,但其增长的数量和水平是十分有限的。
    (4)缺乏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甚至没有增长。
    (5)农业生产再投资的制约,一方面地主收取的地租转化为城市消费资金,从而使农业再生产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农民租税负担沉重。
    (6)缺乏稳定的政局,地主不肯投资,农民无力投资,政府不问不问,水利设施不能恢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智力迟滞的分级标准中,"能教育"者相当于()。
    A

    轻度智力迟滞

    B

    中度智力迟滞

    C

    重度智力迟滞

    D

    极重智力迟滞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束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

    正确答案: 由学校教师、家长、临床心理治疗师以及职业治疗师相互配合进行。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使患者能够掌握与其智力水平相当的文化知识、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临床心理治疗师针对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行为治疗来矫正患者的异常行为。在对患者进行教育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智力水平因材施教。对各种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教育训练内容如下所述。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一般能够接受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文化教育,最好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但如果患者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也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同一内容反复强化。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辨认钱币、购物、打电话、到医院看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基本的劳动技能、回避危险和处理紧急事件等。当患者成长到少年期以后开始对他们进行职业训练,使其成年后具有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能力。
    (2)对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着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洗漱、换衣,与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和礼貌,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等内容,同时给予一定的语言能力训练。
    (3)对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训练患者与照料者、护理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简单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如进餐、定点如厕、简单语言交流以表达饥饱、冷暖、避免受外伤等。可采用将每一种技能分解成几个步骤,再逐步反复强化训练的方法。
    (4)对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几乎无法实施任何教育训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近代中国农业近代化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延续,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
    • B、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 C、人口增长带来经营规模狭小
    • D、农业生产条件恶化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试述“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的区别。


    正确答案: 精神发育迟滞——个体在发育期内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且伴有适应行为缺损的智能障碍。
    痴呆——由脑部疾病引起的具有渐进性性质且不可逆的智力严重障碍。
    区别——精神发育迟滞是省杭发育成熟之前(18岁之前),大脑发育因遗传缺陷、孕期病毒感染、分娩窒息等而导致智力停留在低能的某一阶段,这种低能是出生后一直存在的;痴呆则是18岁之前智力正常,只是后来因脑部器质性病变而导致智能慢性减退。

  • 第15题: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以下不能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设立总理衙门,外交近代化
    • B、引进西方技术设备,生产手段近代化
    • C、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教育体制内容近代化
    • D、政治体制和人的观念近代化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地主阶级洋务派对中国近代化的最突出的贡献是使中国()

    • A、政治体制近代化
    • B、生产手段近代化
    • C、思想观念近代化
    • D、生产关系近代化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近代化学之父是谁()

    • A、拉瓦锡
    • B、道尔顿
    • C、海尔蒙特
    • D、波义耳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学者刘大年认为,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件事,不能互相代替,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据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
    • B、没有近代化,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 C、可以同时并举实现两个任务,毕其功于一役
    • D、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 清政府立宪举措: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1年,清政府面临列强蚕食中国的局面,于1905年清廷派大臣考察列国宪政,以期仿效谋国家富强,其目的有三:一是皇位永固;二是抵御外侮;三是兼有削藩统权。实施预备立宪是清廷不得巳而为之的结果。
    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此后,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
    一是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
    二是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的权利义务。清末钦定宪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它一方面激起了人民的激愤,同时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
    三是《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其采用责任内阁制,在形式上限制了君权,扩大了国会和总理的权力,但用君主立宪的形式保持皇帝的统治地位,对人民民主权利只字未提,暴露了它的欺骗性和反动性。
    意义:
    认识晚清预备立宪的保守性和欺骗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看待它的积极意义:
    一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
    二是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三是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四是《钦定宪法大纲》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宪政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失民主政治的成分,客观上对当时人们思想起到了不小的冲击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五是《钦定宪法大纲》它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毕竟同旧有的传统封建法典不同,它打破了传统中华法系的传统结构,使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独立于刑法、民法等普通法之外,全面、集中地规定了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六是《钦定宪法大纲》的结构比较完整。具备了名称、正文、附录、实施日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近代中国农业近代化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延续,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

    B

    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C

    人口增长带来经营规模狭小

    D

    农业生产条件恶化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正确答案: 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主要是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在作祟,它是罪魁祸首。具体表现是国家商税繁重。明朝的情况是“百里之内,辖者三关,一货之来,榷者数税”;清朝的情况是“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此外还有上至皇帝下到底层官僚五花八门的巧取豪夺。政治腐败的最大腐败是经济上的以权谋私。在一个重农国家里,商人及其他自由经济的业主要想发展;不打通官吏的关系是不行的。明清两代官员为大贪污犯的如过江之纫,民间的富庶甚至引起皇帝的垂涎。明朝万历皇帝就因贪财而激起南方的民变。他曾派亲信太监到全国各地做“税监”,所到之处,工商业者被弄得断绝生计,在苏州、潮州、景德镇及锦州等地爆发了大规模反税监的起义。清朗中期以后官吏的贪污之风比明朝有过之无不及,因为它有一项规定,可以捐纳买官;而康熙乾隆特别是后者的几下江南,把扬州的盐商搞得长期凋敝。由于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加之政府自身的府败,使中国失去了一个与西方竞强的时机,这都是造成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的区别。

    正确答案: 精神发育迟滞——个体在发育期内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且伴有适应行为缺损的智能障碍。
    痴呆——由脑部疾病引起的具有渐进性性质且不可逆的智力严重障碍。
    区别——精神发育迟滞是省杭发育成熟之前(18岁之前),大脑发育因遗传缺陷、孕期病毒感染、分娩窒息等而导致智力停留在低能的某一阶段,这种低能是出生后一直存在的;痴呆则是18岁之前智力正常,只是后来因脑部器质性病变而导致智能慢性减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轻、中、重、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①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②在幼儿期即可表现出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特别是语言发育延迟;③学习困难,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或者留级,最终勉强完成小学的学业;④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⑤通过职业训练只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可学会一定谋生技能和家务劳动。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①智商在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②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但词汇贫乏以致不能完整表达意思,计算能力为个位数加、减法的水平;③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就读。④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在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①智商在20~34之间,心理年龄约3~6岁;②在出生后即可出现明显的发育延迟,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不会计数,不能学习;③不会劳动,日常生活需人照料,无社会行为的能力;④可同时伴随显著的运动功能损害或脑部损害。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①智商在20以下,心理年龄在3岁以下;②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对危险不会躲避,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的情绪,如哭闹、尖叫等表达需求;③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④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害,伴有躯体畸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