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批评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批评”名称取自美国批评家()的著作《新批评》。

    • A、瑞恰兹
    • B、布鲁克斯
    • C、退特
    • D、兰色姆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新批评派倡导通过()进行文本解读。


    正确答案:细读法

  • 第3题:

    新批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兰色姆在1941年《新批评》一书中称艾略特、瑞恰兹和温特斯等人为新批评家,新批评派由此得名。
    ①产生背景:19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以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为主导。实证主义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和心理、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对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只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热衷于谈论灵感、激情、天才、想象和个性。这两种批评方式都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新批评的兴起正是对这一理论倾向的反拨,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最薄弱的环节而以一整套完整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进行批判,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流派在西方文论界都占据主导地位。
    ②发展历程:新批评派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形成,3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经过长足发展达到鼎盛,60年代之后逐渐衰落。退特、布鲁克斯与沃伦在30年代成立了“南方集团”。维姆萨特、韦勒克、布鲁克斯、沃伦等人在40年代后期成立“耶鲁集团”。从艾略特和瑞恰兹到南方集团再到耶鲁集团体现了新批评发展的一条主线。
    ③流派特点:
    ⑴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彻底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文化、与读者作者及社会效果等的关联。
    ⑵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细致深入,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因素。
    ⑶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文学语言的研究。
    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其理论一般都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④代表人物:
    ⑴瑞恰兹是新批评的奠基者之一。新批评学派十分重视瑞恰兹将语义学引进文学研究的努力,从中获得了基本方法论,但另一方面新批评派又对他的心理逐主义加以尖锐的抨击。其语义学六年、对诗歌语言的具体分析和细读法对新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⑵艾略特是新批评的奠基者之一。艾略特提出“有机形式主义”的观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有机的独立自足的象征物,针对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崇尚情感自我表现的基本观点,他提出非个人化说,否认作家个性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批判以自己内心呼声为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观点,重新评价玄学派诗歌,强调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新批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⑶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是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其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一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的信息,同时也为新批评派奠定下了理论基调。
    ⑷兰色姆是新批评发展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⑸退特、布鲁克斯与沃伦在30年代成立了“南方集团”。
    ⑹燕卜荪所著《复义七型》一书成为新批评方法的第一个实践范例,运用语义学文学理论于批评实践,对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产生很大影响。
    ⑺维姆萨特、韦勒克、布鲁克斯、沃伦等人在40年代后期成立“耶鲁集团”。
    ⑤评价影响:新批评学派反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给文学理论带来了新潮流,影响深远且风靡一时。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起对之后的结构主义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本身一味强调文学的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完全弃之不顾,割裂了文学与作者、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从而具有鲜明的狭隘性。这些局限性最终导致它因无法解释一些文学重大问题而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 第4题:

    威廉•维姆萨特的新批评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维姆萨特是新批评派最博学的理论家之一。他的主要观点有:
    ①意图谬见与感受谬见:
    ⑴所谓意图说批评是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意图谬见在于将诗歌和诗歌的起源和产生过程相混淆,从诗歌创作的心理原因中推演批评标准最终只能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意图谬见的结果是取消了作为批评的具体对象的文学作品本身。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在诗歌之外寻找创作意图并批判诗就是多此一举。维姆萨特对意图说的批判高度强调了作品本身的重要性,这对于传统文学批评中只注重作者意图的传记式批评的批判,的确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意图说还将矛头指向历史批评、社会批评及其他传统文学研究,尤其是完全割断了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联,又走向了一种新的片面性,只将是个看作一种形式方面的风格技巧,谬误更为明显。
    ⑵所谓感受说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从诗歌的心理效果推演出批评标准最终只能导致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维姆萨特这一观点是对瑞恰兹的批评理论中所包含的心理主义因素的批判。这种反感受理论得出了作品与其社会效果无关的结论,更进一步的割断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②文学作品的具体普遍性:
    维姆萨特将作品看成是一种具体的一般物,认为一件文学作品是一个细节综合体,是一个人类价值错综复杂的组成物,其意义要依靠理解方式构成。这一具体普遍性形成的原因有二:
    ⑴首先与文学的语言性特征相关。
    ⑵其次与文学表现的手段即细节描写联系在一起。细节描写也是区分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大因素,具体性赋予文学以力量,正是从文学本身的特征之中,维姆萨特看到了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将个别与一般相结合成为具体普遍物的根本原因。
    不但整个文学作品是一个具体普遍物,就连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一个具体普遍物。人物形象的多方面特征应当根据一个统一的原则加以安排,使人物的诸种品质组成一个相互联结的网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具体普遍性。维姆萨特因而批判兰色姆,认为他正是没有看到这一具体普遍性才走入了片面性,割裂了构架与肌质的关系。
    ③对隐喻机制的分析:
    ⑴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体之间的相异性。隐喻的两极距离越远越有力量。
    ⑵隐喻也是一种具体的抽象。隐喻后面有一种喻旨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由此产生了一个更一般化的类,比喻产生的一般化的类只有通过比喻本身才能被理解。
    ⑶隐喻要强调的东西是复杂的,不可一概而论。强调之处可能在相似之处,也可能在相反之处,在于某种对比或矛盾。
    ⑷隐喻离不开语境,假如一个比喻脱离语境之后放在任何上下文中都是一个意义则失去了生命力。
    ④维姆萨特使新批评派的文本中心主义发展到了极端化,使之与作者读者彻底割断了联系,使新批评派成为彻底的客观主义批评,同时也预示着新批评派必将因其极端狭隘性而走向衰落。

  • 第5题:

    英美新批评


    正确答案: 二十纪二十年代发端于英国四五十年代盛行于美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流派之一,它的基本理论原则是:一、诗歌是一个客观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统一体。二、诗歌使读者能够具体地、感性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经验。但由于新批评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性、忽视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的联系,所以在五十年代后期它逐渐失势,走向衰落。

  • 第6题:

    新批评


    正确答案: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 第7题:

    简述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


    正确答案:(1)英美新批评力图规避将文学作品看成社会学或心理学注脚的文学研究,主张文学批评的重心必须转移到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文本”。
    (2)他们借助于“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这两个术语,试图斩断文学作品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是独立存在的客体,使之成为独立自足的存在物。
    (3)提出了“肌质和构架”这一组新的概念,试图取代内容/形式的二元结构。

  • 第8题:

    问答题
    威廉•维姆萨特的新批评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维姆萨特是新批评派最博学的理论家之一。他的主要观点有:
    ①意图谬见与感受谬见:
    ⑴所谓意图说批评是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意图谬见在于将诗歌和诗歌的起源和产生过程相混淆,从诗歌创作的心理原因中推演批评标准最终只能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意图谬见的结果是取消了作为批评的具体对象的文学作品本身。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在诗歌之外寻找创作意图并批判诗就是多此一举。维姆萨特对意图说的批判高度强调了作品本身的重要性,这对于传统文学批评中只注重作者意图的传记式批评的批判,的确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意图说还将矛头指向历史批评、社会批评及其他传统文学研究,尤其是完全割断了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联,又走向了一种新的片面性,只将是个看作一种形式方面的风格技巧,谬误更为明显。
    ⑵所谓感受说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从诗歌的心理效果推演出批评标准最终只能导致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维姆萨特这一观点是对瑞恰兹的批评理论中所包含的心理主义因素的批判。这种反感受理论得出了作品与其社会效果无关的结论,更进一步的割断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②文学作品的具体普遍性:
    维姆萨特将作品看成是一种具体的一般物,认为一件文学作品是一个细节综合体,是一个人类价值错综复杂的组成物,其意义要依靠理解方式构成。这一具体普遍性形成的原因有二:
    ⑴首先与文学的语言性特征相关。
    ⑵其次与文学表现的手段即细节描写联系在一起。细节描写也是区分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大因素,具体性赋予文学以力量,正是从文学本身的特征之中,维姆萨特看到了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将个别与一般相结合成为具体普遍物的根本原因。
    不但整个文学作品是一个具体普遍物,就连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一个具体普遍物。人物形象的多方面特征应当根据一个统一的原则加以安排,使人物的诸种品质组成一个相互联结的网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具体普遍性。维姆萨特因而批判兰色姆,认为他正是没有看到这一具体普遍性才走入了片面性,割裂了构架与肌质的关系。
    ③对隐喻机制的分析:
    ⑴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体之间的相异性。隐喻的两极距离越远越有力量。
    ⑵隐喻也是一种具体的抽象。隐喻后面有一种喻旨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由此产生了一个更一般化的类,比喻产生的一般化的类只有通过比喻本身才能被理解。
    ⑶隐喻要强调的东西是复杂的,不可一概而论。强调之处可能在相似之处,也可能在相反之处,在于某种对比或矛盾。
    ⑷隐喻离不开语境,假如一个比喻脱离语境之后放在任何上下文中都是一个意义则失去了生命力。
    ④维姆萨特使新批评派的文本中心主义发展到了极端化,使之与作者读者彻底割断了联系,使新批评派成为彻底的客观主义批评,同时也预示着新批评派必将因其极端狭隘性而走向衰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新批评派倡导通过()进行文本解读。

    正确答案: 细读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一般认为,“新批评”之说来自()的著作《新批评》。
    A

    布鲁克斯

    B

    燕卜荪

    C

    理查兹

    D

    兰色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新批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兰色姆在1941年《新批评》一书中称艾略特、瑞恰兹和温特斯等人为新批评家,新批评派由此得名。
    ①产生背景:19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以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为主导。实证主义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和心理、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对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只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热衷于谈论灵感、激情、天才、想象和个性。这两种批评方式都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新批评的兴起正是对这一理论倾向的反拨,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最薄弱的环节而以一整套完整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进行批判,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流派在西方文论界都占据主导地位。
    ②发展历程:新批评派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形成,3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经过长足发展达到鼎盛,60年代之后逐渐衰落。退特、布鲁克斯与沃伦在30年代成立了“南方集团”。维姆萨特、韦勒克、布鲁克斯、沃伦等人在40年代后期成立“耶鲁集团”。从艾略特和瑞恰兹到南方集团再到耶鲁集团体现了新批评发展的一条主线。
    ③流派特点:
    ⑴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彻底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文化、与读者作者及社会效果等的关联。
    ⑵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细致深入,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因素。
    ⑶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文学语言的研究。
    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其理论一般都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④代表人物:
    ⑴瑞恰兹是新批评的奠基者之一。新批评学派十分重视瑞恰兹将语义学引进文学研究的努力,从中获得了基本方法论,但另一方面新批评派又对他的心理逐主义加以尖锐的抨击。其语义学六年、对诗歌语言的具体分析和细读法对新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⑵艾略特是新批评的奠基者之一。艾略特提出“有机形式主义”的观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有机的独立自足的象征物,针对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崇尚情感自我表现的基本观点,他提出非个人化说,否认作家个性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批判以自己内心呼声为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观点,重新评价玄学派诗歌,强调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新批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⑶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是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其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一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的信息,同时也为新批评派奠定下了理论基调。
    ⑷兰色姆是新批评发展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⑸退特、布鲁克斯与沃伦在30年代成立了“南方集团”。
    ⑹燕卜荪所著《复义七型》一书成为新批评方法的第一个实践范例,运用语义学文学理论于批评实践,对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产生很大影响。
    ⑺维姆萨特、韦勒克、布鲁克斯、沃伦等人在40年代后期成立“耶鲁集团”。
    ⑤评价影响:新批评学派反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给文学理论带来了新潮流,影响深远且风靡一时。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起对之后的结构主义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本身一味强调文学的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完全弃之不顾,割裂了文学与作者、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从而具有鲜明的狭隘性。这些局限性最终导致它因无法解释一些文学重大问题而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新批评文论的思想观点。

    正确答案: [1]提出文学本体论;
    [2]倡导内在批评;
    [3]把语言的功能分为科学性与情感性;
    [4]提出“构架--肌质”两元论;
    [5]倡导细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批评”之谓,来自兰色姆的著作()。

    • A、《文学理论》
    • B、《新批评》
    • C、《实用批评》
    • D、《含混七型》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一般认为,“新批评”之说来自()的著作《新批评》。

    • A、布鲁克斯
    • B、燕卜荪
    • C、理查兹
    • D、兰色姆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英美新批评的代表性文论作品是()

    • A、《新批评》
    • B、《含混的七种类型》
    • C、《意图谬误》
    • D、《感受谬误》)。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新批评派


    正确答案: 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批评流派。新批评派一反依靠介绍背景知识和发挥个人印象的批评方式,回避作品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淡化文学的社会意义。注重对作品文本的精密分析,在现代诗歌的分析上有独到之处,是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重要流派。T.S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

  • 第17题:

    “新批评”一词虽源于兰瑟姆的《新批评》一书,但这一流派的缘起可追朔到()

    • A、雅各布森
    • B、什克洛夫斯基
    • C、艾略特和瑞恰兹
    • D、索绪尔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


    正确答案: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

  • 第19题:

    判断题
    新批评流派更执着于文本。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英美新批评的代表性文论作品是()
    A

    《新批评》

    B

    《含混的七种类型》

    C

    《意图谬误》

    D

    《感受谬误》)。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新批评”名称取自美国批评家()的著作《新批评》。
    A

    瑞恰兹

    B

    布鲁克斯

    C

    退特

    D

    兰色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新批评派

    正确答案: 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批评流派。新批评派一反依靠介绍背景知识和发挥个人印象的批评方式,回避作品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淡化文学的社会意义。注重对作品文本的精密分析,在现代诗歌的分析上有独到之处,是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重要流派。T.S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

    正确答案: 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文学中的“新批评”一词源自于美国文艺批评家约翰·兰色姆的哪一本书?()
    A

    《诗歌:本体论笔记》

    B

    世界的躯体》

    C

    《实用批评》

    D

    《新批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