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根据逝者的身份和亲属关系,给吊丧者制定了()的丧服制度,来标志等级和亲疏。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属于服制制度亲等的是( )。
A. “齐衰”
B.“大功”
C.“斩衰”
D.“孙功”
第3题:
第4题:
中国古代丧服制分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作“()”,它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第5题:
我国古代实行以男系宗亲为中心的亲属制度,当时是依照生者祭奠死者所穿丧服的差别、等级来反映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的。丧服制源于周礼,迄至明、清律制定《丧服图》,沿用至清末民初。丧服分为()。
第6题:
“五服”本意指“五等丧服”,后演变主要指家族亲属关系,从高祖一辈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五服”了。演变后的“五服”主要反映了:()
第7题:
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
第8题:
关于我国古代丧服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第9题:
中国古人将丧服分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制”,这种制度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第10题:
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古代丧服制度不仅仅以世数为依据,还受着尊卑、性别、名分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丧服制度能准确地表达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程度
古代丧服制度的效力不仅及于亲属关系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周代丧服五种:()、()、()、()、()
第14题:
中国古代以丧服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
A.五刑制度
B.五礼制度
C.五丧制度
D.五服制度
第15题:
《仪礼•丧服》记载:根据服丧人与死者的关系,依尊卑亲疏的不同,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以上被统称为
第16题:
所谓宗法,就是以___为中心,根据___来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第17题:
彝族会根据来客的(),亲疏程度用不同的牲口来招待。
第18题: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第19题:
周代根据逝者的身份和亲属关系,给吊丧者制定了()的丧服制度,来标志等级和亲疏。
第20题:
亲等是计算亲属关系()。
第21题:
五礼
丧制
五服
五期
第22题:
五丧
五刑
五听
五服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