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A.《大学》
B.《中庸》
C.《礼记》
D.《史记》
第1题:
“温病……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出自()
第2题: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出自()。
第3题: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第4题:
翻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第5题:
下面哪句话出自《庄子·渔父》?()
第6题:
()“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
第7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第8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两句话出自()
第9题: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道德经》
第10题:
《说文解字》
《春秋》
《礼记·礼器》
《尚书·乐记》
第11题:
《文心雕龙》
《诗品》
《礼记·乐记》
《声无哀乐论》
第12题:
论语
孟子
荀子
左传
第13题: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这句话出自()。
第14题:
在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在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第15题: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出自哪里?()
第16题: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出自于()
第17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句话出自《()》。
第18题: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
第19题: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第20题:
《礼记》
《国语》
《左传》
《论语》
第21题: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道德经》
第22题: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第23题:
《大学》
《中庸》
《礼记》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