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汉中央朝廷同王国势力斗争的性质与意义。
歼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7人,先后杀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废张敖,仅余吴芮。与此同时分封一批刘姓子弟即同姓王。
平定七国之乱
景帝三年吴王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发动波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是地方割据和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景帝巩固削藩成果,损黜王国官制及职权,降低诸王权力,规定诸王不再治民。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增强。
汉武帝继续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武帝时期,诸侯王虽不象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有的王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元朔二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武帝以后,每一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进一步解决。
诸侯王问题解决后,全国还有列侯百余。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备,剥夺106个列侯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陆续失爵。然此后仍不断有功臣侯、恩泽侯之封,列侯数量不少。
第1题:
如何理解我们同“三股势力”斗争的性质?
第2题:
简述德宗、顺宗时期朝廷与藩镇的斗争。
第3题:
“七国之乱”、“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第4题:
西汉王国问题与唐朝藩镇割据同属()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②统一与分裂的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④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
第5题:
试论同光体与中晚唐诗派在近代诗歌中的性质。
第6题: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力分权的矛盾。其中,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始于()
第7题:
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第8题: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第9题:
西汉景帝时的大臣,颍州人
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主张募兵充实塞下,积极防御匈奴
建议削夺诸侯王国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
因七国叛乱,被朝廷杀害
主要论文有《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等
第10题:
秦朝
西汉
隋唐
北宋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关于封国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14题:
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请从中探究这场思想斗争的性质和意义。
第15题: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第16题:
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第17题:
试论西汉中央朝廷同王国势力斗争的性质与意义。
第18题:
为什么专项斗争要将“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起打击?
第19题:
西汉在中央朝廷设立由三公九卿等职官,在地方上实行的是()制。
第20题:
试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及意义。
第21题:
第22题:
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
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
新型地主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