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国的发展:晋献公在位时,扩建绛都,整顿内政,统一了今山西南部地区,发展成为北方的强国。晋献公晚年废嫡立庶,引起内乱,公子重耳出逃在外。献公死后,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他奖励生产,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整顿吏治,“举善援能”,作三军,使长期内乱的晋国又振兴起来。
(2)城濮之战与践土之盟: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郑、许师围宋,宋向晋告难,晋以救宋为名,联合齐、秦,于前632年伐楚。晋军为避开楚军锋芒,主动退军“三舍”到卫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集中兵力打败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集中兵力打败楚军左翼,使整个战役获得胜利。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郑州北)会盟诸侯,周天子也应召参加,并册封晋文公为侯伯。史称“践土之盟”。晋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
(3)鄢陵之战:楚庄王当政时,国势日强。前606年,楚庄王挥师北上,“问鼎之轻重”。前598年,楚迫使宋国降楚求和。晋派兵救宋,双方战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晋军大败。前594年,楚又攻宋,宋向晋告急,晋畏楚不敢出兵。此后,中原各国纷纷背晋向楚,楚庄王当上了霸主。楚庄王死后,楚国势日弱。前575年,晋楚又交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北),晋大败楚师,重新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晋楚争霸前后达80年之久。
第1题: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叫()。
第2题:
城濮之战是()。
第3题: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第4题:
简述晋楚争霸。
第5题:
《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
第6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
第7题:
晋楚的百年争霸战争,雅典与斯巴达争霸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都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
第8题:
第9题:
远交近攻
发动群众
坚壁清野
不要向霸主挑战
第10题:
齐一晋一秦
晋一秦一楚
秦一宋楚
齐一秦一晋
第11题:
秦、晋
秦、楚
晋、楚
吴、越
第12题:
晋楚
晋秦
楚秦
宋晋
第13题:
晋楚争霸之战中,楚成王让申叔去谷,让()去宋。
第14题:
出身于春秋晋楚争霸的战争时期的成语是()
第15题:
城濮之战是()的一次战役
第16题:
下列对春秋时期各国称霸的顺序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第17题:
成语"退避三舍"说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
第18题:
弭兵运动发生于以下哪些国家之间?()
第19题:
第20题:
狐偃
子玉
子文
先轸
第21题:
图穷匕见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第22题:
城濮之战
骊姬之乱
柏举之战
争霸之战
第23题:
第24题:
晋楚
齐晋
齐楚
秦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