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康德著作中对天才与艺术的关系有较多论述。 ”相关问题
  • 第1题: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康德的教育著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

  • 第2题:

    康德认为艺术天才具有()、()、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创造性;典范性

  • 第3题:

    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的美学家是()

    A贺拉斯

    B柏格森

    C克罗齐

    D康德


    B

  • 第4题:

    论述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正确答案:审美教育与艺术是紧密相连的,这是因为,不仅艺术作品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而且自古以来,艺术就是人们用以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与主要内容。虽然如此,艺术教育并不等同于审美教育,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
    (1)任务与目的相通
    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任务与目的上是相通的。
    二者的任务是: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创造美与欣赏美;培养与发展人的内在审美心理结构,有助于人们提升审美理想与审美境界;塑造和谐的人性和优美的心灵,有助于人们向真正的人生成。
    二者的目的是:实施感性教育,使人的.感性得以满足与宣泄,从而将人的感性从理性的压制下解放出来,升华为人的真正感性;实施趣味教育,使人的审美趣味得以提高;塑造健康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特点相通
    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特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具有形象性、愉悦性与自由性的特点。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都需要审美形象(或艺术形象),同时也通过审美形象把人带入审美活动,使之在审美形象的形成与发展中受到教育。二者也都是寓教于乐,受教育者在愉悦之中受到教育。二者都是让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敢于自由创造,自由地发展。
    (3)功能相通
    它们的功能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人的艺术理论修养、艺术创作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造就欣赏美的人与创造美的人。
    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区别: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确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并不等于说,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可以混同,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
    (1)二者在范围上的区别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中心,并且围绕艺术而展开的教育,它不能离开艺术。一旦它离开了艺术,就不能称之为艺术教育。而审美教育是指在一切审美活动中所进行的教育,它包括以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所展开的教育,但它又不限于艺术,它还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与科技美的教育。因此,艺术教育只是构成审美教育的一个方面,它只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部分,尽管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却不能取代整体。
    (2)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
    由于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范围上有广狭之分,这就决定它们在内容上的区别。艺术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的内容,然而审美教育的内容却并不限于此,它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与科技美的教育。显然,审美教育的内容比艺术教育的内容丰富得多。
    (3)二者在形式与方法上的区别
    艺术教育必须依赖艺术来进行,尽管艺术的门类较多,但与审美教育比较而言,就显得方法单一,形式有限了。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来进行,而审美教育既可通过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来进行,又可通过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步入科学技术领域来进行。这样,审美教育的方法就比艺术教育的方法丰富多样,其形式也更加广泛。
    总之,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无论它如何重要,也不能取代审美教育。

  • 第5题:

    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
    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 第6题: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 A、黑格尔《美学》
    • B、康德《判断力批评》
    • C、席勒《美育书简》
    • D、莱辛《拉奥孔》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举例论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正确答案:(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动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还是以原始艺术的出现为例子,如果没有经济的物质生产的需要,也不会出现早期艺术的创作内在动因。
    (2)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阶级性质。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有人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例如,十八世纪法国的路易十五终生奢糜,纸醉金迷,愉快优雅奢华感就成了统治阶级的普遍追求,于是以布歇《蓬巴杜夫人》、弗拉格纳尔《秋千》为代表的崇尚奢华、精致、装饰性甚至轻佻的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应运而生。显然洛可可艺术代表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性质;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马拉之死》,他的绘画经常带有宏大的意味、简洁的形式和主题的英雄性。
    (3)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举例来看,在中国古代,当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之后,一个充满了剥削、压迫、流血的社会产生了,与此相适应,青铜器上狞厉恐怖的饕餮纹张开了它吃人的大口。
    (4)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总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宗白华先生写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

  • 第8题:

    单选题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A

    黑格尔《美学》

    B

    康德《判断力批评》

    C

    席勒《美育书简》

    D

    莱辛《拉奥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康德是怎样认识艺术天才的?

    正确答案: 康德认为天才是一位艺术家必备的先天条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文艺创作离不开天才,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他具体论述了艺术天才的有关特征。
    一是独创性,即艺术天才不是一种能够按照任何法规来学习的才能,也不是摹仿他人的才能,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灵禀赋。正是这种心灵禀赋,决定了天才之作是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康德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习与模仿的能力多么高潮,都无法成为艺术天才。
    二是典范性,即天才的作品不仅大胆冲破了既有规则的束缚,呈现出鲜明的独创性,而且还应是新的艺术典范。
    三是不可传授性,即天才是受之于天的,是一个人在诞生之时,由上天赋予他的守护与指导的精灵。这样一种天才,自然是不可解释的,是神秘莫测的,是无法靠学习而获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在论述艺术天才时,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及学习与训练。他既承认理性原则的重要,又希望张扬与经验论哲学相关的想象、天才、自由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正确答案: 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题记中说其作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种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他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心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婉,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举例论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动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还是以原始艺术的出现为例子,如果没有经济的物质生产的需要,也不会出现早期艺术的创作内在动因。
    (2)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阶级性质。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有人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例如,十八世纪法国的路易十五终生奢糜,纸醉金迷,愉快优雅奢华感就成了统治阶级的普遍追求,于是以布歇《蓬巴杜夫人》、弗拉格纳尔《秋千》为代表的崇尚奢华、精致、装饰性甚至轻佻的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应运而生。显然洛可可艺术代表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性质;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马拉之死》,他的绘画经常带有宏大的意味、简洁的形式和主题的英雄性。
    (3)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举例来看,在中国古代,当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之后,一个充满了剥削、压迫、流血的社会产生了,与此相适应,青铜器上狞厉恐怖的饕餮纹张开了它吃人的大口。
    (4)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总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宗白华先生写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的美学家是()
    A

    贺拉斯

    B

    柏格森

    C

    克罗齐

    D

    康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评康德的“艺术天才论”。


    参考答案:

    康德认为天才是一位艺术家必备的先天条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文艺创作离不开天才,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他具体论述了艺术天才的有关特征。
    一是独创性,即艺术天才不是一种能够按照任何法规来学习的才能,也不是摹仿他人的才能,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灵禀赋。正是这种心灵禀赋,决定了天才之作是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康德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习与模仿的能力多么高潮,都无法成为艺术天才。
    二是典范性,即天才的作品不仅大胆冲破了既有规则的束缚,呈现出鲜明的独创性,而且还应是新的艺术典范。
    三是不可传授性,即天才是受之于天的,是一个人在诞生之时,由上天赋予他的守护与指导的精灵。这样一种天才,自然是不可解释的,是神秘莫测的,是无法靠学习而获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在论述艺术天才时,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及学习与训练。他既承认理性原则的重要,又希望张扬与经验论哲学相关的想象、天才、自由等。


  • 第14题:

    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论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与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28(简答题)

  • 第15题:

    康德是怎样认识艺术天才的?
    康德认为天才是一位艺术家必备的先天条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文艺创作离不开天才,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他具体论述了艺术天才的有关特征。
    一是独创性,即艺术天才不是一种能够按照任何法规来学习的才能,也不是摹仿他人的才能,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灵禀赋。正是这种心灵禀赋,决定了天才之作是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康德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习与模仿的能力多么高潮,都无法成为艺术天才。
    二是典范性,即天才的作品不仅大胆冲破了既有规则的束缚,呈现出鲜明的独创性,而且还应是新的艺术典范。
    三是不可传授性,即天才是受之于天的,是一个人在诞生之时,由上天赋予他的守护与指导的精灵。这样一种天才,自然是不可解释的,是神秘莫测的,是无法靠学习而获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在论述艺术天才时,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及学习与训练。他既承认理性原则的重要,又希望张扬与经验论哲学相关的想象、天才、自由等。

  • 第16题:

    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正确答案: 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题记中说其作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种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他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心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婉,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 第17题:

    康德是怎样论述艺术特征的?


    正确答案: 康德主要是通过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手工艺的比较,作出自己对艺术及其本质特征的回答。
    (一)艺术不同于自然
    康德认为,艺术不同于自然,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活动与人的理性无关,而艺术则是人通过主体活动创造的成品,是人的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
    (二)艺术不同于科学
    科学是无所谓美丑的,而艺术则是以追求美为重要目的的。
    (三)艺术不同于手工艺
    康德认为,是否出于自由意愿,是否伴随着快乐,也就成了衡量艺术活动与非艺术活动的重要标志。
    此外,康德还将快适艺术与美的艺术进行了比较。康德所说的快适艺术,是指单纯以享乐为目的的艺术,这类艺术只为了欢娱消遣,只是为了叫人忘怀于时间的流逝。与此相反,美的艺术,则是一种意境,它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官能感觉的快乐,而是拿反思者的判断力作为准则的。
    康德还谈到,艺术活动中实际上也存在着某些强制因素,如诗艺里的语法规则、形式韵律等,但康德认为,它在形式上的合目的性,使它好象只是一自然的产物。
    总之,在康德看来,艺术是合目的性的主体自由创造的产物。

  • 第18题:

    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你如何理解艺术家与天才、疯子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①宽广深厚的生活基础与审美经验。②与众不同的艺术才能:
    (1)独特的艺术感觉能力;
    (2)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3)良好的艺术传达能力。③先进正确的世界观艺术创作需要才能,如同任何工作需要才能一样,那么,才能是从何而来的呢?历史上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天才,可称为天赋论;有人强调学习,可称为教习论;有辩证者认为来自二者的综合,可称为辩证论。在艺术的创作才能问题上,天才论的探讨很多。辩证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才能来自天赋与教习的结合。
    对于先天素质大致相同的人,后天的教习是重要的;对于后天环境差不多的人,天赋是重要的——由于同一时代人的生存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天赋就显出了它的重要性,这大概是很多人谈论天才的原因。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才能,但在某一类别的活动中,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这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也有水平的不同,这是产生一流艺术家、二流艺术家、三流艺术家、末流艺术家的根源之一。
    正是因为艺术家必须具备与常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传达能力才能超越同辈,创新艺术,因此,艺术家常常显示出某种“另类”或“不太正常”的品质,以至于西方的一些人将艺术家视为精神病人或疯子,并举出陀斯妥耶夫斯基、凡高、爱伦坡、海明威、庞德、伍尔芙等一批确实患有某种程度精神病的作家作为证据。对这种论断我们要有得意忘言的精神,领会其合理的精神内核,遗弃其夸张的表达形式。

  • 第19题:

    问答题
    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你如何理解艺术家与天才、疯子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宽广深厚的生活基础与审美经验。②与众不同的艺术才能:
    (1)独特的艺术感觉能力;
    (2)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3)良好的艺术传达能力。③先进正确的世界观艺术创作需要才能,如同任何工作需要才能一样,那么,才能是从何而来的呢?历史上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天才,可称为天赋论;有人强调学习,可称为教习论;有辩证者认为来自二者的综合,可称为辩证论。在艺术的创作才能问题上,天才论的探讨很多。辩证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才能来自天赋与教习的结合。
    对于先天素质大致相同的人,后天的教习是重要的;对于后天环境差不多的人,天赋是重要的——由于同一时代人的生存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天赋就显出了它的重要性,这大概是很多人谈论天才的原因。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才能,但在某一类别的活动中,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这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也有水平的不同,这是产生一流艺术家、二流艺术家、三流艺术家、末流艺术家的根源之一。
    正是因为艺术家必须具备与常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传达能力才能超越同辈,创新艺术,因此,艺术家常常显示出某种“另类”或“不太正常”的品质,以至于西方的一些人将艺术家视为精神病人或疯子,并举出陀斯妥耶夫斯基、凡高、爱伦坡、海明威、庞德、伍尔芙等一批确实患有某种程度精神病的作家作为证据。对这种论断我们要有得意忘言的精神,领会其合理的精神内核,遗弃其夸张的表达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康德是怎样论述艺术特征的?

    正确答案: 康德主要是通过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手工艺的比较,作出自己对艺术及其本质特征的回答。
    (一)艺术不同于自然
    康德认为,艺术不同于自然,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活动与人的理性无关,而艺术则是人通过主体活动创造的成品,是人的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
    (二)艺术不同于科学
    科学是无所谓美丑的,而艺术则是以追求美为重要目的的。
    (三)艺术不同于手工艺
    康德认为,是否出于自由意愿,是否伴随着快乐,也就成了衡量艺术活动与非艺术活动的重要标志。
    此外,康德还将快适艺术与美的艺术进行了比较。康德所说的快适艺术,是指单纯以享乐为目的的艺术,这类艺术只为了欢娱消遣,只是为了叫人忘怀于时间的流逝。与此相反,美的艺术,则是一种意境,它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官能感觉的快乐,而是拿反思者的判断力作为准则的。
    康德还谈到,艺术活动中实际上也存在着某些强制因素,如诗艺里的语法规则、形式韵律等,但康德认为,它在形式上的合目的性,使它好象只是一自然的产物。
    总之,在康德看来,艺术是合目的性的主体自由创造的产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评康德的“艺术天才论”。

    正确答案: 康德认为天才是一位艺术家必备的先天条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文艺创作离不开天才,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他具体论述了艺术天才的有关特征。
    一是独创性,即艺术天才不是一种能够按照任何法规来学习的才能,也不是摹仿他人的才能,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灵禀赋。正是这种心灵禀赋,决定了天才之作是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康德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习与模仿的能力多么高潮,都无法成为艺术天才。
    二是典范性,即天才的作品不仅大胆冲破了既有规则的束缚,呈现出鲜明的独创性,而且还应是新的艺术典范。
    三是不可传授性,即天才是受之于天的,是一个人在诞生之时,由上天赋予他的守护与指导的精灵。这样一种天才,自然是不可解释的,是神秘莫测的,是无法靠学习而获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在论述艺术天才时,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及学习与训练。他既承认理性原则的重要,又希望张扬与经验论哲学相关的想象、天才、自由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康德认为艺术天才具有()、()、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 创造性,典范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康德著作中对天才与艺术的关系有较多论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