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题目

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46号)中规定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深入调查,科学确定住房建设发展目标
    B:突出重点,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及要求
    C:加强领导,认真制定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D:加强调整,明确新建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结构比例

    答案:D
    解析:
    《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46号),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领导,认真制定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2)深入调查,科学确定住房建设发展目标;(3)突出重点,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及要求;(4)加强监督,明确住房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2题:

    下列关于近代城市规划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遭受了严重破坏,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较快发展。
    B.近代西方殖民者在开埠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青岛、大连形成了典型的城市规划。
    C.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最具有代表性。
    D.抗战结束后,编制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城市规划方案,其中1949上海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和重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最具代表性。

    答案:B
    解析:
    中国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和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类型。

  • 第3题:

    下列关于近期建设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B.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以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为依据
    C.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需要反映计划与市场变化的动态衔接和合理弹性,提高计划的可实施性
    D.年度实施计划是近期建设规划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A项,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近期建设规划制定的依据包括: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等。C项,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需要反映计划与市场变化的动态衔接和合理弹性,提高计划的可实施性。D项,年度实施计划是近期建设规划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

  • 第4题:

    请简述《“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政策特点。


    正确答案:《“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章节内容更加全面。新增了“巩固家庭养老传统社会基础”、“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三个小节。较之《国家规划》,老龄工作重点任务更加充实、具体。
    (二)栏目设置更具特色。新增了“银龄安康行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医养结合示范工程”、“养老服务品牌和产业集群建设工程”、“银龄志愿行动”、“安徽省老龄基本信息库建设工程”等6个专栏,进一步明确了近期安徽省老龄工作需要集中力量攻坚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指标量化更加精准。《“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围绕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持、宜居环境、老年教育、社会参与、投入保障等“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应当完成的7项一级指标,制订了22项二级指标。较之《国家规划》,新增11项量化任务,指标评价的操作性更强。
    (四)任务分工更显明确。《“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新增了部门重点任务分工,提出9大类31项重点任务,明确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督查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老龄办等42家具体落实单位,并指定各项重点任务的牵头单位,以此推动各项举措切实落地,着力形成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大老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 第5题:

    简述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分类与层次。


    正确答案: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分类:
    1)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规划。
    2)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规划。
    3)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层次:
    1)概念模型。
    2)逻辑模型。
    3)物理模型。

  • 第6题:

    简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以人为本
    (2)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4)高效、和谐、可持续

  • 第7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大致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权由国民党直接控制
    这一点通过我们前述的立法体制可以充分加以证明,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党的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或中央政治会议不仅对各种法律的立法原则拥有实际的决定权,同时也对法律拥右审查权,国民政府中的立法院只是一个具体起草、部分审议法律的办事机关而已,并不真正拥有独立的立法权。此外,立法院的委员们也基本上由国民党员来担任,从而更加确保了国民党对立法活动的掌控,各种利益集团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和机制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二)法律制定的速度较快
    尽管南京国民政府所规定的立法程序较为科学,按照立法程序纲领的规定,任何一部法律要想获得通过,从议案提起,到法律案形成,直至最后审议通过,必须经过反复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但由于整个立法过程被执政党所完全控制,因而立法所设计的各种环节均未能发挥实际作用,导致法律制定的速度快,修改的频率高。
    (三)数量大、内部协调性较差
    南京国民政府存在期间所制定的法律数以万计。如果仅从表面看,各种门类的法律一应俱全,达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最完备的阶段。但由于立法过程中讨论不够充分,加之因人设法等问题,法律内在的协调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好,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其质量。

  • 第8题:

    下列关于近期建设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 B、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以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为依据
    • C、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需要反映计划与市场变化的动态衔接和合理弹性,提高计划的可实施性
    • D、年度实施计划是近期建设规划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 早期的: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理论: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的《明天,和平改革之路》一书中阐述了“花园城市”的规划设想和结构模式。强调城市应该有一定的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之后应有周边的城市容纳超过的居民,城市周边有环城绿化带,用于控制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张,土地归公众所有,有居民委员会代为管理;花园城市是一个占地1000英亩、人口规模为3万德小城镇。城镇周围是绿地、农业林带,城外有一条主要铁路把花园城与其他城市联结起来。城市中y地带是公共建筑和市政中心,市政中心外围主要是商店、宽阔的中心公园、住宅区和花园,再环城地带有一些工厂,城外是广阔的农业地带。
    实践是:莱奇华斯、韦林。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1915年盖迪斯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发展了霍华德的城市规划理论,较早的提出了区域规划的思想。城市的发展应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强调应当把自然环境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把地区得调查与分析作为规划的基础;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统一体系中,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以及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的规划。其中还有影响的是欧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朗方的华盛顿规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正确答案: (1)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2)节约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3)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土地使用要求,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和影响;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也有一定的管理要求。
    (4)不断完善、深化城市规划。规划管理就是将规划制定的成果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是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编制成果具体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南京的建筑风貌及形成背景。

    正确答案: “中国固有之形式”建筑创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1、教会学校建筑
    金陵大学:东大楼、北大楼、西大楼、实验室等
    金陵女子大学:中西合璧式建筑
    2、纪念性、文化性建筑
    1926年开始建造的的中山陵-吕彦直
    谭延闿墓园(1935-1936年)-杨廷宝
    仰止亭、光化亭(1935-1936年)-刘敦桢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纪念堂、纪念塔(1928-1935年)-墨菲
    中山陵藏经楼(1936年)-卢树森
    3、政府部门的公署建筑
    铁道部、交通部、考试院、国民党党史陈列馆、中央博物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正确答案: 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成立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1929年12月颁布“首都计划”。
    1)城市分区:
    ①“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
    ②“首都计划”对南京的街道系统作了通盘规划,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
    ③“首都计划”中把住宅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住宅区和旧住宅区。
    2)对建筑形式的规定:
    “首都计划”对于城市建筑形式规定在“中国本位”思想支配下,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别强调“公署及公共建筑犹当尽量采用”。对于商业建筑,,计划认为可以采用外国形式,但“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答案:
    解析:
    近代教育的特点有: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 第14题:

    1920年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推进市政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的一部分主要城市在运用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或在欧美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其中南京的( ),上海的“大上海计划”等具有代表性。

    A.“陪都计划”
    B.“首都计划”
    C.“大南京计划”
    D.“都市计划”

    答案:B
    解析:
    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推进市政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的一部分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重庆、天津、杭州、成都、武昌以及郑州、无锡等城市都相继运用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或在欧美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其中南京的“首都计划”、上海的“大上海计划”等具有代表性。发布于1929年的南京“首都计划”,对南京进行功能分区,共计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中央政治区是建设重点。

  • 第15题:

    简述近代国外与海外秘书的特点。
    (1)社会职业化
    (2)知识专业化
    (3)办公自动化
    (4)队伍女性化
    (5)学科发展较早,建立了多种秘书协会组织

  • 第16题:

    简述近代自然观特点。


    正确答案:近代自然观是基于作为上帝创造物的自然界与为人工制品的各类机械的比较,形成机械的自然观,把自然看成一部机械的“钟表”。
    这种观念的基本特点:
    第一,事物由基本的机械元件组成,合成事物可以还原为基本*部件,复杂运动可以还原为简单的机械运动。
    第二,物质世界的根本动因是外在的,宇宙的初始动因是外在于宇宙的神秘力量——“第一推动”。

  • 第17题:

    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正确答案: 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成立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1929年12月颁布“首都计划”。
    1)城市分区:
    ①“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
    ②“首都计划”对南京的街道系统作了通盘规划,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
    ③“首都计划”中把住宅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住宅区和旧住宅区。
    2)对建筑形式的规定:
    “首都计划”对于城市建筑形式规定在“中国本位”思想支配下,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别强调“公署及公共建筑犹当尽量采用”。对于商业建筑,,计划认为可以采用外国形式,但“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

  • 第18题:

    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早期的: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理论: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的《明天,和平改革之路》一书中阐述了“花园城市”的规划设想和结构模式。强调城市应该有一定的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之后应有周边的城市容纳超过的居民,城市周边有环城绿化带,用于控制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张,土地归公众所有,有居民委员会代为管理;花园城市是一个占地1000英亩、人口规模为3万德小城镇。城镇周围是绿地、农业林带,城外有一条主要铁路把花园城与其他城市联结起来。城市中y地带是公共建筑和市政中心,市政中心外围主要是商店、宽阔的中心公园、住宅区和花园,再环城地带有一些工厂,城外是广阔的农业地带。
    实践是:莱奇华斯、韦林。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1915年盖迪斯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发展了霍华德的城市规划理论,较早的提出了区域规划的思想。城市的发展应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强调应当把自然环境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把地区得调查与分析作为规划的基础;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统一体系中,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以及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的规划。其中还有影响的是欧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朗方的华盛顿规划。

  • 第19题:

    简述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正确答案: (1)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2)节约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3)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土地使用要求,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和影响;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也有一定的管理要求。
    (4)不断完善、深化城市规划。规划管理就是将规划制定的成果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是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编制成果具体化。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以人为本
    (2)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4)高效、和谐、可持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国外与海外秘书的特点。

    正确答案: (1)社会职业化
    (2)知识专业化
    (3)办公自动化
    (4)队伍女性化
    (5)学科发展较早,建立了多种秘书协会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 46号)中规定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

    深入调查,科学确定住房建设发展目标

    B

    突出重点,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及要求

    C

    加强领导,认真制定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D

    加强调整,明确新建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结构比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

    正确答案: (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
    (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
    (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
    (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
    (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
    (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上海都市计划》代表着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B

    重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将城区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

    C

    《大上海都市计划》的整个中心区路网采用小方格和放射路相结合的形式,中心建筑群采取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的手法

    D

    1929年南京《首都规划》的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造为环城大道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