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史学方法论和认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归纳法。
    其特点是:
    1.对经济规律得到看法比历史学派更为极端,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克尼斯还没有把这种观点贯穿到研究中,而施莫勒则把否认一起规律作为新历史学派的特点。他认为构成经济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没有因果关系。一般的东西是复杂的、最靠不住的。因此经济学只能具体收集经验材料,加以分类整理。
    2.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抽象法,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法。这里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变成了历史统计法,而且以这种历史统计法来排斥和否认一切其他的研究方法。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资产阶级需要有关,也与德国的历史条件有关。

  • 第2题:

    年鉴学派的史学方法论和史学认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方法论上,主张运用法则归纳式方法或实证归纳方法对群体性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揭示出群体行为和现象的结构、模式或总体趋势。
    在认识论上,反对客观主义的史学认识论。

  • 第3题:

    史学认识论


    正确答案: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

  • 第4题:

    西方传统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方法论上,强调运用所谓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从精心考证过的第一手资料中领悟精英人物的思想、目的、动机,进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具体的“个别描述”,而回避进行任何总体性或理论性的概括。
    在认识论上,他们倡导客观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主张历史学家“排除自我”的一切先入为主之见和一切理论干扰,一切结论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即所谓“让史料说话”或“让事实说话”。

  • 第5题:

    阿贝拉德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方面。

    • A、逻辑和认识论
    • B、逻辑和方法论
    • C、认识论与方法论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难免陷于谬误?

    正确答案: 历史相对主义认为,一切历史现象都是相对于历史认识者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存在的;历史事实自身不具有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而只是由历史研究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们描绘出来的。
    应该承认,克罗齐等人强调一切历史认识都取决于认识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由此而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或者即使不完全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也强调那个客体历史的真相不可能被认识,这就走过头了,陷于谬误了。这是因为:
    (1)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因而历史是通过大脑的加工而重新构建起来的,都是包含着历史认识者的主体意识的历史——主体化的历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学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正确答案: 之所以将美学观点和历史学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在于二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讲在于它们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既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其一,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作品应该是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结果,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看它是否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是否具有美的结构形态和形式韵味,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同时一切文学作品又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作品有没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从而衡定作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这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其二,对一切作品的微观分析和具体评价,只有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其三,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学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丰富的、辨证的、开放的内涵。就其丰富性而言,美学的观点在具体手法、文体特征、人物性格、典型环境等等方面都有提要求。而历史的观点则要求把作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它与历史的或明或暗的关系。辨证性是指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美的观点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历史的观点也不能脱离对文学作品的美的审视。开放性是指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相互促进的,二者作为宏大的批评视野,对其它的批评模式也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上种种特性都说明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具有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方法论的内涵要求。
    总的看来将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方法论也是经过长期的批评实践检验过了的,是得到了大家公认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史学方法论和认识论?

    正确答案: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认识论、()三个部分。

    正确答案: 史学本体论,史学方法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美国新实在主义者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些共同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⑴哲学家应当像科学家那样在工作中进行合作,采取共同的科学研究方法;
    ⑵哲学家应当像科学家那样,把他们的部题各个孤立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研究分析,也就是把认识论问题孤立起来,只须研究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而不要预先断定、甚至不要提出关于认识的主体或被认识的客体的最终性质问题;
    ⑶至少某些我们所认识的具体事物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它们的时候就已存在;
    ⑷至少某些我们所认识的本质或共相在我们还没认识到它们时,就一直存在着;
    ⑸至少某些实在的具体事物以及共相是直接被认识的,而不是通过摹写或精神映象被间接认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并解释本体论决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原理。

    正确答案: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持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如哲学上讲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指出人们的世界观决定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同样,人们的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社会历史观直接转化为研究历史的指导原则。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或者说,唯物史观不是教条,而是研究历史的指南,都是说的同一个意思。
    历史学的本体论还直接主导着史学认识论。这是因为史学认识论像一般哲学认识论一样,首先需要回答“认识的产生、发展、演变是否来源于生活实践以及是否有规律?”的问题。你如果相信“生活决定意识”是真理,你就会对上述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否则就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史学认识论面临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历史研究是否能揭示科学真理,或者,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历史研究的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你如果在本体论上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会认为历史研究能够揭示科学真理,而且历史研究的结论——涉及历史现象和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而不是单项史料或史事的真伪是非的考证性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也能以历史和现实中呈现出来的类似的因果关系的事实来加以对照和检验。相反,你如果在本体论上根本不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具有客观真实性,更不相信客观上存在着历史发展规律,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必然会认为历史研究不可能揭示科学真理,更不可能承认有检验历史研究结论的是非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阿贝拉德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方面。
    A

    逻辑和认识论

    B

    逻辑和方法论

    C

    认识论与方法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正确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

  • 第14题: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认识论、()三个部分。


    正确答案:史学本体论;史学方法论

  • 第15题:

    试述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并解释本体论决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原理。


    正确答案: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持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如哲学上讲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指出人们的世界观决定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同样,人们的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社会历史观直接转化为研究历史的指导原则。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或者说,唯物史观不是教条,而是研究历史的指南,都是说的同一个意思。
    历史学的本体论还直接主导着史学认识论。这是因为史学认识论像一般哲学认识论一样,首先需要回答“认识的产生、发展、演变是否来源于生活实践以及是否有规律?”的问题。你如果相信“生活决定意识”是真理,你就会对上述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否则就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史学认识论面临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历史研究是否能揭示科学真理,或者,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历史研究的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你如果在本体论上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会认为历史研究能够揭示科学真理,而且历史研究的结论——涉及历史现象和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而不是单项史料或史事的真伪是非的考证性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也能以历史和现实中呈现出来的类似的因果关系的事实来加以对照和检验。相反,你如果在本体论上根本不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具有客观真实性,更不相信客观上存在着历史发展规律,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必然会认为历史研究不可能揭示科学真理,更不可能承认有检验历史研究结论的是非标准。

  • 第16题:

    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学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正确答案: 之所以将美学观点和历史学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在于二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讲在于它们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既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其一,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作品应该是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结果,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看它是否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是否具有美的结构形态和形式韵味,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同时一切文学作品又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作品有没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从而衡定作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这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其二,对一切作品的微观分析和具体评价,只有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其三,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学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丰富的、辨证的、开放的内涵。就其丰富性而言,美学的观点在具体手法、文体特征、人物性格、典型环境等等方面都有提要求。而历史的观点则要求把作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它与历史的或明或暗的关系。辨证性是指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美的观点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历史的观点也不能脱离对文学作品的美的审视。开放性是指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相互促进的,二者作为宏大的批评视野,对其它的批评模式也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上种种特性都说明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具有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方法论的内涵要求。
    总的看来将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方法论也是经过长期的批评实践检验过了的,是得到了大家公认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 第17题:

    问答题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归纳法。
    其特点是:
    1.对经济规律得到看法比历史学派更为极端,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克尼斯还没有把这种观点贯穿到研究中,而施莫勒则把否认一起规律作为新历史学派的特点。他认为构成经济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没有因果关系。一般的东西是复杂的、最靠不住的。因此经济学只能具体收集经验材料,加以分类整理。
    2.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抽象法,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法。这里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变成了历史统计法,而且以这种历史统计法来排斥和否认一切其他的研究方法。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资产阶级需要有关,也与德国的历史条件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正确答案: “实践唯物主义”在史学本体论上的含义在于,突出物质实践活动在唯物史观原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在史学认识论上的含义在于,强调他们主张的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它不像后者那样认为外部感性世界决定人的意识,而是认为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样,它既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的偏颇,也克服了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因为它:
    第一,肯定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独立于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论你是否认识了它,也不论你怎样认识它,它都始终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着;
    第二,认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第三,它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真相,是能够被研究者逐步认识清楚的。这是因为:(1)过去的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虽然它们是互不联系地、零落散乱地存在着,但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也就是一个基本上符合实际的社会历史观,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年鉴学派的史学方法论和史学认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方法论上,主张运用法则归纳式方法或实证归纳方法对群体性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揭示出群体行为和现象的结构、模式或总体趋势。
    在认识论上,反对客观主义的史学认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

    正确答案: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移情式领悟方法:主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代表:柯林武德,兰克学派;法则归纳式方法:又称实证归纳方法,主张根据多次经验观察到的常规性的法则或结构模式。代表:密尔五法,年鉴学派)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和史学认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什么是对艺术存在的反思,对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的领悟和揭示()
    A

    反映论

    B

    艺术本体论

    C

    认识论

    D

    方法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正确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西方传统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方法论上,强调运用所谓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从精心考证过的第一手资料中领悟精英人物的思想、目的、动机,进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具体的“个别描述”,而回避进行任何总体性或理论性的概括。
    在认识论上,他们倡导客观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主张历史学家“排除自我”的一切先入为主之见和一切理论干扰,一切结论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即所谓“让史料说话”或“让事实说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