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第1题: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规律不违背价值规律?
第2题: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1)从全社会看,所有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所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2)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3)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第3题:
为什么我们说个性心理是有规律的?
个性规律性有如下表现:
个性的显著标志是独特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就是一种规律。
个性形成过程的规律性。个性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首先受生物因素影响,特别是对神经系统、脑机制的依赖,其在个性形成过程中所起到作用是有规律的。其次外界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个性心理对外界的依赖,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和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个性行动的规律性。个性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不同情境的表现有一致性,这也是个性规律性表现。
略
第4题:
为什么说生活规律是保健之首?
第5题:
个性规律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说个性心理是有规律的)
第6题:
为什么说矿产的形成和矿床的发现都服从一定的概率规律?
第7题:
为什么说独立分配规律是杂交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实践中能否做出何种准确程度的预见,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
唯物史观从历史全过程上肯定了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自己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然性,而且肯定这个必然性预期的前景最终一定会变为现实。必然性在每一个具体历史进程中总是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必然和偶然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而是共同的因果必然性规律与其具体展现形态之间的关系。偶然最终归结为必然,最终归属于一个共同的因果必然性规律,所以客观上并不存在无规律可循的、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来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件的存在和发展、演变,都是有因果必然性的规律的,因而在理论上都应该是可以预测的。
人们只是由于受到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许多事件的存在及其发展、演变的因果必然性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认识清楚,或者对促成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演变的初始条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因此对它们的未来变化也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我们不可能对历史进程做出像年历、节气或日食、月食那样的预报。但这不是因为社会历史进程本身没有规律,而是因为要根据那个规律做出具体预报所需要的有关“初始条件”难于准确地把握,特别是将要出现的“初始条件”更不可能事先知道,至多只能作一些推测。因此,根据唯物史观揭示的普遍规律对历史进程作预测时,大多只能采取“如果出现某种情况,就会有某种结果”的预测形式,事实证明,只要充分地掌握了预测所需的“初始条件”,根据唯物史观阐明的原理或普遍规律就能对历史进程做出相当准确的预测。
第14题:
第15题: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
第16题:
什么是剩余价值规律?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第17题:
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
第18题:
机理就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它包含()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本性说”
“情感说”
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衍生及其影响扩散的自身规律
应急管理主体自身的运行规律
“属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