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题目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相似考题
更多“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B.1895年公车上书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D.1898年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

  • 第2题:

    清政府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 )。

    A.李鸿章
    B.丁汝昌
    C.奕新
    D.奕裸

    答案:D
    解析:
    中法战争后.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大臣,庆郡王奕勖、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为帮办。

  • 第3题:

    更换牵引梁磨耗板时使用氧气-乙炔焰割除旧磨耗板,割除时注意勿割伤牵引梁本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 B、1895年公车上书
    •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 D、1898年百日维新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对()的依赖性去除得越彻底,发展新动能才越有积极性。

    • A、旧动能
    • B、旧能源
    • C、旧资源
    • D、旧技术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 A、梁启超
    • B、曾国藩
    • C、李鸿章
    • D、康有为

    正确答案:D

  • 第7题:

    1898年,张謇鼓动()上书,反对废黜光绪帝。

    • A、康有为
    • B、刘坤一
    • C、李鸿章
    • D、袁世凯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试述“周虽旧邦,其命唯新”


    正确答案:周人在继承方面的做法,一方面是继有利者,如:商之血缘统治,一方面维新,正如《诗》所云:周虽旧帮,其命维新。
    表现:1宗法制度的建立。
    2礼乐制度。即制礼作乐,礼的明等级,以防犯上。乐以和天下,以怀柔。
    3由神走向人,天命糜常,唯德是辅。

  • 第9题: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对()的依赖性去除得越彻底,发展新动能才越有积极性。
    A

    旧动能

    B

    旧能源

    C

    旧资源

    D

    旧技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海马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损伤前的旧记忆几乎消失而并不影响新的记忆形成

    B

    损伤前的旧记忆不受影响而新的记忆形成受到阻碍

    C

    损伤前的旧记忆和新的记忆形成都不受影响

    D

    损伤前的旧记忆消失且新的记忆无法形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周虽旧邦,其命唯新”

    正确答案: 周人在继承方面的做法,一方面是继有利者,如:商之血缘统治,一方面维新,正如《诗》所云:周虽旧帮,其命维新。
    表现:1宗法制度的建立。
    2礼乐制度。即制礼作乐,礼的明等级,以防犯上。乐以和天下,以怀柔。
    3由神走向人,天命糜常,唯德是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惟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求光绪皇帝加紧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C.对封建势力表现出软弱性与妥协性
    D.要光绪皇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维新派的局限性。
    【正确分析】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政治上,他们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第二,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三,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干扰分析】材料中维新派建议光绪帝不要废除旧衙门,也不要革封建大臣的职,对维新人士也不用加官进爵,而只要允许其上奏即可,这明显体现了维新派对封建势力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B、D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

  • 第14题:

    下面划线部分是“前置宾语”的是()

    • A、彼何荣势之云哉 
    • B、维道是奋 
    • C、去本而末是务 
    • D、去旧而新是图 
    • E、翁穷昼夜是习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洋务运动的失败
    • C、德国强占胶州湾
    • 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崇实即是崇尚实际,尊崇事实,这是做到以实为本的思想根基。崇实,应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崇实,应做到勿图虚荣,勿图虚名。只有做到了(),才算真正做到了崇实。

    • A、实效
    • B、实心
    • C、实行
    • D、实言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唯德学,唯才艺”接句为:()

    • A、不如人,当自砺
    • B、若衣服,若饮食
    • C、不如人,勿生戚
    • D、勿自暴,勿自弃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招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A、要光绪皇帝加强对顽固官僚的争夺
    • B、要光绪皇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 C、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
    • D、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装备使用中,弹药的使用遵循是的原则是()

    • A、用旧存新
    • B、宁新勿旧
    • C、节约为主
    • D、用零存整

    正确答案:A,D

  • 第20题:

    革卦和鼎卦的意思分别是()。

    • A、变旧;取新
    • B、变旧;稳固
    • C、维持;取新
    • D、维持;稳固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多选题
    下面划线部分是“前置宾语”的是()
    A

    彼何荣势之云哉 

    B

    维道是奋 

    C

    去本而末是务 

    D

    去旧而新是图 

    E

    翁穷昼夜是习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洋务运动的失败

    C

    德国强占胶州湾

    D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唯德学,唯才艺”接句为:()
    A

    不如人,当自砺

    B

    若衣服,若饮食

    C

    不如人,勿生戚

    D

    勿自暴,勿自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