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要分析“五四”时期中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简要评述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公元30年,罗马宣布废除共和制,建 立实行独裁统治的帝国。为了把学校作为统洽 工具,对学校进行了一些改革。在罗马帝国时期 比较重大的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 (1)改革学校培养目标。小学培养忠于帝国 的顺民,文法学校、高等修辞学校培养国家官吏、 文士。 (2) 对初等学校(私立)实行国家监督,把部 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便于国 家对教育的严格控制。 (3) 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教师的私人 选聘为国家委派。把教师变成国家官吏,免除兵 役、劳役,发放津贴。 (4) 加强宗教教育。

  • 第2题:

    五四时期广告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我国名族工商业有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使广告媒介种类增加。
    第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思想意识的巨大转变。

  • 第3题:

    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
    1、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到了广泛运用。
    3、副刊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第七版、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中国记者走向世界。
    5、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 第4题:

    ()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正确答案:儿童中心论

  • 第5题:

    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

    • 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 B、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 D、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秋收起义时期
    • C、土地革命时期
    • D、五四运动前后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正确答案: 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 第8题:

    《女神》中的多数诗篇写于()

    • A、"五四"高潮时期
    • B、"五四"退潮时期
    • C、"五四"前夕
    • D、大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试对王安忆小说创作不同时期的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王安忆早期小说世界纯真细腻,代表作为以《雨,沙沙沙》为首的“雯雯”系列小说。80年代初,王安忆的目光从雯雯身上投向现实人生的广阔世界,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态,以此探求生活的意义所在。代表作有《本次列车终点》、《69届初中生》等。84年后艺术视野迅速拓宽,由对现实人生的社会性反思伸入向对人性和历史的文化反思。《小鲍庄》标着着王安忆创作的突破,并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有对性爱文化、市民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如“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鸠雀一战》。后期创作采用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如《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在艺术上,王安忆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风格。

  • 第10题:

    单选题
    《女神》中的多数诗篇写于()
    A

    五四高潮时期

    B

    五四退潮时期

    C

    五四前夕

    D

    大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中国律师制度的推行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晚清时期

    C

    民国初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人到工人中间 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 第14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近代”是指()。

    A清末时期

    B民初时期

    C五四前后

    D清末民初


    D
    “近代”上起嘉道之际,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亦即近来习称之“清末(或晚清)民初”时段。

  • 第15题:

    中国律师制度的推行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 B、晚清时期
    • C、民国初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是()。

    • A、教育方针的演变
    • B、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
    • C、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 D、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在“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那么,三四十年代以后,散文的发展情况如何?请作一简要而全面的点评。


    正确答案: 1.30年代的散文创作比“五四”时期更繁荣丰盛。
    2.在30年代,散文的文体意识大为加强,尤其是杂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品文也极为繁荣。(1分)
    3.40年代尽管饱受战争影响,但散文创作并未减弱。
    4.在40年代,散文创作的总量超过了前两个十年的总和,抗战初期,报告文学一枝独秀,尔后杂文又唱主角,其他散文也多姿多彩。

  • 第18题:

    在中国,作家独立创作童话始于“五四”时期的(),他的童话的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叶圣陶;《稻草人》

  • 第19题:

    中国诗歌史上,街头诗、朗诵诗的兴起是在()

    • A、"五四"时期
    • B、北伐大革命时期
    • C、左联时期
    • D、抗战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简要分析“五四”时期中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正确答案:五四时期,中国教育界提出改革学制,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
    因此自1919年起,由全国教育会发起,讨论修改学制系统,一时间,全国教育界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热潮。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 第21题:

    问答题
    五四时期广告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我国名族工商业有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使广告媒介种类增加。
    第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思想意识的巨大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五四”时期中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正确答案: 五四时期,中国教育界提出改革学制,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
    因此自1919年起,由全国教育会发起,讨论修改学制系统,一时间,全国教育界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热潮。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对王安忆小说创作不同时期的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王安忆早期小说世界纯真细腻,代表作为以《雨,沙沙沙》为首的“雯雯”系列小说。80年代初,王安忆的目光从雯雯身上投向现实人生的广阔世界,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态,以此探求生活的意义所在。代表作有《本次列车终点》、《69届初中生》等。84年后艺术视野迅速拓宽,由对现实人生的社会性反思伸入向对人性和历史的文化反思。《小鲍庄》标着着王安忆创作的突破,并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有对性爱文化、市民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如“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鸠雀一战》。后期创作采用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如《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在艺术上,王安忆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在“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那么,三四十年代以后,散文的发展情况如何?请作一简要而全面的点评。

    正确答案: 1.30年代的散文创作比“五四”时期更繁荣丰盛。
    2.在30年代,散文的文体意识大为加强,尤其是杂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品文也极为繁荣。(1分)
    3.40年代尽管饱受战争影响,但散文创作并未减弱。
    4.在40年代,散文创作的总量超过了前两个十年的总和,抗战初期,报告文学一枝独秀,尔后杂文又唱主角,其他散文也多姿多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