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鉴于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以“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作为指导思想,在文教政策上也与秦朝截然不同,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也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汉武帝时遂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确定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具体有三点: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②兴太学以养士,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更多“简述汉朝文教政策的演变经过。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


    正确答案: (1)倒向西方的"一边倒"外交战略;
    (2)"双头鹰"式的全方位外交战略;
    (3)强国外交政策。

  • 第2题: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正确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3、19世纪末到二战前。4、二战后,5、70年代中期后,6、80年代中后期,7、二战后。

  • 第3题:

    简述汉代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


    正确答案: 原因:汉初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教育政策发生改变,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允许开办私学,促进了各家学派的发展;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儒家学者们强烈的进取精神,大力促进儒学传播。
    内容:“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兴太学以养士;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措施:设五经博士,并为博士配备弟子;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
    影响:
    (1)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
    (2)使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3)形成了世人攻读儒经的社会风尚。

  • 第4题:

    汉代文教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正确答案: (一)汉初是“黄老政治”,他放松了对文化教育的钳制,使得知识分子群体及文化活动的再度兴盛。(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董仲舒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不可替代的统治作用。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交进。”

  • 第5题: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经过了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总体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美国建国到1934年以保护贸易为主要政策倾向;从1934年到1974年以自由贸易为主要政策倾向;从1974年开始,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公开放弃“自由贸易”的口号,转而强调“公平贸易”。

  • 第6题:

    简述汉朝文教政策的演变经过。


    正确答案:鉴于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以“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作为指导思想,在文教政策上也与秦朝截然不同,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也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汉武帝时遂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确定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具体有三点: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②兴太学以养士,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
    第一,书同文。
    第二,行同伦
    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汉朝文教政策的演变经过。

    正确答案: 鉴于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以“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作为指导思想,在文教政策上也与秦朝截然不同,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也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汉武帝时遂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确定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具体有三点: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②兴太学以养士,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正确答案: (一)“书同文”、”行同伦”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所谓“书同文”,就是进行文字的改革和统一文字的工作。所谓“行同伦”,就是融合各民族各地风俗,规范道德行为的标准。
    (二)“颁挟书令”和“禁私学以吏为师”
    这项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藏书的规定。除博士官所藏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民间所藏诗书、百家经典皆烧毁;有敢谈论者皆获罪。
    第二,关于办学的规定。按照“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方针,由政府统一实施法治教育,其它私学一律取消。
    (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为了推行“书同文,行同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秦朝在各乡设置“三老”,专门掌管教化,对百姓进行法治教育、耕战教育和法令政策、伦理道德的教育。“三老掌教化“这个政策对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3、19世纪末到二战前。4、二战后,5、70年代中期后,6、80年代中后期,7、二战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正确答案: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特点。

    正确答案: A.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
    B.以维护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
    C.以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 A、汉朝
    • B、魏晋
    • C、唐代
    • D、元朝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正确答案: (一)“书同文”、”行同伦”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所谓“书同文”,就是进行文字的改革和统一文字的工作。所谓“行同伦”,就是融合各民族各地风俗,规范道德行为的标准。
    (二)“颁挟书令”和“禁私学以吏为师”
    这项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藏书的规定。除博士官所藏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民间所藏诗书、百家经典皆烧毁;有敢谈论者皆获罪。
    第二,关于办学的规定。按照“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方针,由政府统一实施法治教育,其它私学一律取消。
    (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为了推行“书同文,行同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秦朝在各乡设置“三老”,专门掌管教化,对百姓进行法治教育、耕战教育和法令政策、伦理道德的教育。“三老掌教化“这个政策对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15题:

    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
    第一,书同文。
    第二,行同伦
    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 第16题:

    简述秦代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文教政策。


    正确答案: (1)书同文,即以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标准。
    (2)行同论,即匡正异风异俗,使原六国遗民的旧习俗风尚均合乎秦朝的法度。
    (3)设三老以掌教化,即由乡官之一的“三老”负责向乡民宣教统治阶级的思想、法度、纲纪、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以钳制异端学说,扼杀民间学术活动。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法令是唯一的学习内容,法教的任务由执法的官吏来担任。

  • 第17题: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来,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始终相伴随,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贸易政策的基调不相同。又是以自由贸易政策为主,有时掀起保护贸易的浪潮
    (1)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时期,西欧各国普边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通过限制货币的输出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积累财富
    (2)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由贸易政策为特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论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超保护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出现贸易自由化倾向
    (5)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又掀起了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6)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商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流通自由化的浪潮

  • 第18题:

    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


    正确答案: (1)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2)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3)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4)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5)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6)颁布“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商人对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告发者可获被告人财产的一半。

  • 第19题:

    单选题
    “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A

    汉朝

    B

    魏晋

    C

    唐代

    D

    元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

    正确答案: (1)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2)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越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3)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4)商人所纳算赋要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5)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6)颁布”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商人对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告发者可获被告财产的一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宋代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宋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正确答案: 宋代文教政策的内容是:“兴文教”和“儒、佛、道三教并用”。这一文教政策对宋代教育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
    (1)在“兴文教”政策的指导下,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大力推行科举,积极鼓励世人读书学文,并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官学,促进了官学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2)“儒、佛、道三教并用”的政策使得儒、佛、道三教得以长期共存,在相互斗争中相互融合,最终融合为一形成理学。理学对于宋代官学的发展、书院的兴盛等都有重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汉代文教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正确答案: (一)汉初是“黄老政治”,他放松了对文化教育的钳制,使得知识分子群体及文化活动的再度兴盛。(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董仲舒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不可替代的统治作用。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交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1)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立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
    (2)建立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
    (3)以儒术取士。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4)视学制度。君子视学自古有之,皇帝每次视学都要聚众亲自宣讲,以弘扬儒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实施措施。

    正确答案: 1.设《五经》博士
    2.建立博士弟子制
    3.以儒术取士
    4.视学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