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962年
第1题:
A.夸大事实
B.凭空捏造
C.合理想象
D.因果不符
第2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第3题:
第4题:
木瓜发展目标:()
第5题:
今年平度市有一种经济作物经专家现场实测亩产创世界纪录,它是()
第6题:
亩产100kg以上皮棉,亩铃数一般要求()。
第7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第8题:
媒体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第9题:
有一段时期,《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过渡时期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
文革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第12题:
甲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两个村的平均亩产量有相同代表性
无法判断
第13题:
以下粮食作物中,2003年的亩产量最高的是( )。
A.早稻
B.晚稻
C.小麦 ()
D.玉米
第14题: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
第15题:
第16题:
甲、乙两村粮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000千克和1250千克,标准差分别为45千克和49千克,可以判断()。
第17题:
2018年6月19日上午,在蓼兰镇青丰种子公司小麦滴灌水肥一体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示范田,经过面积丈量、机械收割、现场称重、水分测量等实打验收程序,专家组验收结果为十亩攻关田平均亩产807.87公斤,这是平度市小麦单产首次跨越800公斤大关,也创造了青岛市小麦亩产新的纪录。
第18题:
等量资本投入不同地块获得级差地租Ⅰ的有()
第19题:
某地小麦亩产量与施肥量的相关系数为-1.08。
第20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这些“豪言壮语”出现在()
第21题: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培育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第22题:
1956年
1958年
1960年
1962年
第23题:
亩产600千克
亩产700千克
亩产550千克
亩产500千克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