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①绘画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任何一种艺术都摆脱不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并以“明劝戒”的作用服务于社会。
②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
③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绘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为反映思想意识形态的绘画艺术,一方面,以“存形”的特殊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有史以来社会政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审美作用;社会生活因艺术而丰富多彩,艺术为反映社会生活而不断发展。
④《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历代名画记》的“穷神变,测幽微”,《林泉高致》“令人识万世礼乐”等即指绘画的审美认识功能;所谓的《鲁灵光殿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画品序》的“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等即指绘画的审美教育功能;所谓的《画山水序》的“畅神”,《续画品》的“悦情”《历代名画记》的“怡悦情性”等即指绘画的审美娱乐功能;所谓《东庄论画》的“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即指绘画的审美心理调剂功能。


更多“论述古典论中关于绘画的审美作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论述导游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首先,导游对于旅游审美活动有引导和教育意义。在游客游览和审美过程中,导游不仅要为游客解释、阐述,还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审美氛围,导游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讲述者和信息传达者,自己的言行和能力大小都在影响着游客对整个旅游过程的综合感受。一个良好的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导演,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合理的线路安排,增加游览过程的趣味性,减少游客的疲劳感。将旅游审美的过程当成一场完美的演出,让游客沉浸在从头到尾的享受中。其次,导游员对旅游者还有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导游员对旅游者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审美和非审美两个方面上。导游员对旅游者进行艺术教育的审美作用表现在培养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审美能力,培养审美的敏感能力和培养完形知觉能力。导游在旅游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导游员主要塑造旅游者三个层次的审美境界。感性愉悦的审美境界;领悟愉快的审美境界;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导游在陶养游客性情方面,导游员应该是施教者,而旅游者是受教者,旅游资源就是教育媒介。施教者要熟悉了解媒介的本质和特征才能有效的选择和利用媒介对受教者进行有效的艺术教育。

  • 第2题:

    简析《文心雕龙.神思》中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正确答案:《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他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里他不仅道出了想象活动的特点——“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并对它做了非常精彩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更进一步,他阐述“志气”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即分别是“统其关键”和“管其机枢”,这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与终,或曰动因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方其搦(nuò)管(执笔),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意翻空”和“言征实”总是文学创作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言”和“意”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

  • 第3题:

    谈古典画论中绘画风格的含义


    正确答案: ①绘画风格的形成: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画家是由艺术部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是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绘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
    ②个人风格(创作个性):丰富多彩的现实,只有通过多种独特风格的画家的作品才能在绘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所决定了的绘画欣赏者的多样的审美需要,也只有多种独特风格的作品才能和他相适应。中国古代画论主张“画乃吾自画”,“必须处处有我”,即强调画家要有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则是创作个性的流露。画家必须“自立门户”,“别创一格”,并要求“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不断创造新的风格。“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反映了不同的个人风格。
    ③时代风格(创作共性):在同一时代,所有画家的作品内,看到的基本特点的类似和统一性,这叫做时代的风格。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淡”,初盛唐之画“雄浑壮丽”,晚唐之画“清丽而渐渐薄“,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④民族风格(表现形式):由于个人,时代和历代的绘画风格,形成了民族的绘画风格。这种民族风格虽说具体的显现在民族绘画的形式之内,但民族风格也可以说是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两个不同的民族,虽说绘画的形式很接近,但风格绝不会相同。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别哪些是日本画,哪些是中国画,就在于风格上的判断。
    ⑤个人风格与时代、民族风格的关系。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

  • 第4题:

    印度古典戏剧理论著作《舞论》对()作了全面论述。

    • A、庄严论
    • B、戏剧的美学理论
    • C、戏剧演出实践
    • D、韵论
    • E、艳情味

    正确答案:B,C

  • 第5题:

    阿尔伯蒂的“大艺术”三部曲分别是()。

    • A、《论绘画》、《论哲学》、《论文学》
    • B、《论绘画》、《论哲学》、《论建筑》
    • C、《论绘画》、《论雕塑》、《论文学》
    • D、《论绘画》、《论雕塑》、《论建筑》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英国十七世纪文学批评的创始人是(),他在《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学原则,为英国古典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德莱顿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调剂作用。

    正确答案: ①绘画作品可以起到修身作用。“林泉之志,烟霞指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②绘画作品可以起到养性作用。南朝宋王微《叙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③绘画作品可以起到静心作用。“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清王昱《东庄论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印度古典戏剧理论著作《舞论》对()作了全面论述。
    A

    庄严论

    B

    戏剧的美学理论

    C

    戏剧演出实践

    D

    韵论

    E

    艳情味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论述立普斯移情论美学。

    正确答案: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论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1903)、《再论移情作用》(1905)是移情论美学的集大成之作。立普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移情现象分析,指出"美在移情"。
    所谓"移情"是指主体情感外射到对象中去,使对象获得像人一样的生命和情趣;这种"灌注生命"的方式,使得"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因而变得更美。
    移情论的实质是描述"我"的主观情志移置于物,而使对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具有了美的特质。
    移情现象在文艺创作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等。
    移情论是西方美学中有巨大影响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立者立普斯甚至被尊敬为"美学史上的达尔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谈古典画论中绘画风格的含义

    正确答案: ①绘画风格的形成: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画家是由艺术部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是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绘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
    ②个人风格(创作个性):丰富多彩的现实,只有通过多种独特风格的画家的作品才能在绘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所决定了的绘画欣赏者的多样的审美需要,也只有多种独特风格的作品才能和他相适应。中国古代画论主张“画乃吾自画”,“必须处处有我”,即强调画家要有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则是创作个性的流露。画家必须“自立门户”,“别创一格”,并要求“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不断创造新的风格。“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反映了不同的个人风格。
    ③时代风格(创作共性):在同一时代,所有画家的作品内,看到的基本特点的类似和统一性,这叫做时代的风格。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淡”,初盛唐之画“雄浑壮丽”,晚唐之画“清丽而渐渐薄“,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④民族风格(表现形式):由于个人,时代和历代的绘画风格,形成了民族的绘画风格。这种民族风格虽说具体的显现在民族绘画的形式之内,但民族风格也可以说是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两个不同的民族,虽说绘画的形式很接近,但风格绝不会相同。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别哪些是日本画,哪些是中国画,就在于风格上的判断。
    ⑤个人风格与时代、民族风格的关系。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古典论中关于绘画的审美作用。

    正确答案: ①绘画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任何一种艺术都摆脱不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并以“明劝戒”的作用服务于社会。
    ②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
    ③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绘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为反映思想意识形态的绘画艺术,一方面,以“存形”的特殊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有史以来社会政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审美作用;社会生活因艺术而丰富多彩,艺术为反映社会生活而不断发展。
    ④《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历代名画记》的“穷神变,测幽微”,《林泉高致》“令人识万世礼乐”等即指绘画的审美认识功能;所谓的《鲁灵光殿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画品序》的“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等即指绘画的审美教育功能;所谓的《画山水序》的“畅神”,《续画品》的“悦情”《历代名画记》的“怡悦情性”等即指绘画的审美娱乐功能;所谓《东庄论画》的“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即指绘画的审美心理调剂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被马克思称为“关于自由贸易理论之古典的始终一贯的论述”的著作是()
    A

    诺思的《贸易论》

    B

    魁奈的《经济表》

    C

    斯密的《国富论》

    D

    配第的《赋税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被马克思称为“关于自由贸易理论之古典的始终一贯的论述”的著作是()

    • A、诺思的《贸易论》
    • B、魁奈的《经济表》
    • C、斯密的《国富论》
    • D、配第的《赋税论》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分别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不同绘画题材相应的社会审美作用。


    正确答案: ①人物、道释神仙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
    ②花鸟画、山水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
    ③分别举例说明;《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历代名画记》的“穷神变,测幽微”,《林泉高致》“令人识万世礼乐”等即指绘画的审美认识功能;所谓的《鲁灵光殿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画品序》的“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等即指绘画的审美教育功能;所谓的《画山水序》的“畅神”,《续画品》的“悦情”《历代名画记》的“怡悦情性”等即指绘画的审美娱乐功能;所谓《东庄论画》的“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即指绘画的审美心理调剂功能。

  • 第15题:

    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认识作用。


    正确答案: ①通过绘画认识善恶,例举:P62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②通过绘画认识历史,例举: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故鲁殿纪兴废之事,麟阁绘勋业之臣。迹旷代之幽潜,托无穷之炳焕。
    ③通过绘画认识社会,例举:古人图画,无非劝戒。今人撰《明皇幸兴庆图》,无非奢丽;《吴王避暑图》,重楼平阁,徒动人侈心。

  • 第16题:

    论述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论。


    正确答案: (1)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对纠正当时诗坛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材”即诗歌题材,“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即:吟咏情性。反对以知识学问为具体内容和表现对象,反对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气。他认为只有吟咏情性的诗歌,才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效果。
    (3)“趣”指艺术旨趣,“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殊的艺术旨趣,“别趣”又名“兴趣”或“兴致”,它的具体内涵有三:第一,它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即情性,别趣以别材为前提条件。第二,要求在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趣等艺术表现上做到“不落言筌”,“无迹可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整体,创造出透彻浑成的意境,使读者领悟到丰富的艺术旨趣。第三,别趣并不否定理性内容的存在,严羽反对的是以诗歌讲理的概念化倾向,主张将理趣寄寓在审美的境界中。
    (4)“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这一理论相对忽视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是其不足。

  • 第17题:

    论拉斐尔前派在英国绘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答案:(1)“拉菲尔前派”是兴起于19世纪中期英国画坛上的一个流派,P?R?B.为该画派的标记。不过他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为法国印象派的兴起成为了影响全欧洲较强的势力。所以当美国画家惠斯勒把印象派风格引进英伦之后便代替了拉斐尔前派的地位。其发起人是亨特,中心人物是罗塞蒂,另外的成员还有米莱斯等。
    (2)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由于对早期文艺复兴画家诚挚探索艺术的崇尚,对于扭转英国美术界保守的惰性,实用的市侩作风,由浪漫型向实证型转型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他们的宗旨是反对上流社会艺术中的那种庸俗市侩风气,从画派的名字来看,他们崇尚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们对艺术探索的诚挚感情。力求在艺术上创造出不同流俗的新兴艺术。
    (3)当时美国权威评论家罗斯金是拉斐尔前派理论和意义上的支持者,他为捍卫这个艺术团体与当时的学院派做了尖锐的论战,并为他们举办展览会和发行杂志,扩大影响。拉斐尔前派存进了当时英国绘画,诗歌和装饰美术的发展。对于推进英国美术由传统型向现代性(新艺术运动)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 第18题:

    问答题
    谈古典画论中绘画流派的含义。

    正确答案: ①流派形成的内在因素:绘画流派,是由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所形成,他们或由于父子,师徒关系,或由于思想感情,创作主张(当然也要体现于创作实践)上的共同点,或由于气质上的接近,或由于取材范围的一致,或由于表现方法,艺术技巧方面的类似,而与另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相区别。一个绘画流派可以包括从事不同绘画种类和体裁的绘画创作的画家,它可以存在一个时代,活跃一个时期,也可以有相当长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②历代主要流派:1顾,陆的“密体”和张,吴的“疏体”,兴盛于晋唐时代2董,巨的南方山水画,荆,关的北方山水画,徐,黄两家花鸟画,形成五代,北宋间绘画上的主要流派3明清,是绘画上流派最多的时期,如戴,吴的“浙派”,文,沈的“吴门派”,董其昌的“松江派”,曾鲸的“波臣派”,“三王”的“娄东派”,王翚的“虞山派”,晖(竖心旁)寿平的“常州派”,罗牧的“江西派”等等,不下十余种。
    1、人物画流派
    2、山水画流派
    3、花鸟画流派P215-326
    ③董其昌的“南北宗”、把中国画分成南宗和北宗,不免有“南”贬“北”之偏见,但南宗实质“文人画”,北宗实指“院体画”,乃是中国绘画史上两个最大绘画流派。而以文人画一派势力最雄厚,影响也最深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造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③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法随自然的法则。1、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2、作画要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3、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4、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论。

    正确答案: (1)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对纠正当时诗坛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材”即诗歌题材,“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即:吟咏情性。反对以知识学问为具体内容和表现对象,反对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气。他认为只有吟咏情性的诗歌,才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效果。
    (3)“趣”指艺术旨趣,“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殊的艺术旨趣,“别趣”又名“兴趣”或“兴致”,它的具体内涵有三:第一,它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即情性,别趣以别材为前提条件。第二,要求在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趣等艺术表现上做到“不落言筌”,“无迹可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整体,创造出透彻浑成的意境,使读者领悟到丰富的艺术旨趣。第三,别趣并不否定理性内容的存在,严羽反对的是以诗歌讲理的概念化倾向,主张将理趣寄寓在审美的境界中。
    (4)“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这一理论相对忽视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是其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拉斐尔前派在英国绘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答案: (1)“拉菲尔前派”是兴起于19世纪中期英国画坛上的一个流派,P?R?B.为该画派的标记。不过他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为法国印象派的兴起成为了影响全欧洲较强的势力。所以当美国画家惠斯勒把印象派风格引进英伦之后便代替了拉斐尔前派的地位。其发起人是亨特,中心人物是罗塞蒂,另外的成员还有米莱斯等。
    (2)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由于对早期文艺复兴画家诚挚探索艺术的崇尚,对于扭转英国美术界保守的惰性,实用的市侩作风,由浪漫型向实证型转型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他们的宗旨是反对上流社会艺术中的那种庸俗市侩风气,从画派的名字来看,他们崇尚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们对艺术探索的诚挚感情。力求在艺术上创造出不同流俗的新兴艺术。
    (3)当时美国权威评论家罗斯金是拉斐尔前派理论和意义上的支持者,他为捍卫这个艺术团体与当时的学院派做了尖锐的论战,并为他们举办展览会和发行杂志,扩大影响。拉斐尔前派存进了当时英国绘画,诗歌和装饰美术的发展。对于推进英国美术由传统型向现代性(新艺术运动)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分别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不同绘画题材相应的社会审美作用。

    正确答案: ①人物、道释神仙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
    ②花鸟画、山水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
    ③分别举例说明;《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历代名画记》的“穷神变,测幽微”,《林泉高致》“令人识万世礼乐”等即指绘画的审美认识功能;所谓的《鲁灵光殿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画品序》的“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等即指绘画的审美教育功能;所谓的《画山水序》的“畅神”,《续画品》的“悦情”《历代名画记》的“怡悦情性”等即指绘画的审美娱乐功能;所谓《东庄论画》的“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即指绘画的审美心理调剂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阿尔伯蒂的“大艺术”三部曲分别是()。
    A

    《论绘画》、《论哲学》、《论文学》

    B

    《论绘画》、《论哲学》、《论建筑》

    C

    《论绘画》、《论雕塑》、《论文学》

    D

    《论绘画》、《论雕塑》、《论建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