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 ”相关问题
  • 第1题:

    汉武帝时在对地方的监察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 ).

    A.部州

    B.郡

    C.道

    D.路


    正确答案:A
    A在地方,为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秦时各郡常设的“监御史”改由丞相随时派出的“丞相史”行监察数郡之责。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部州,设刺史一名专事监察。刺史在御史中丞的领导下按武帝规定的“六条问事”行使监察权。

  • 第2题:

    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每个部派设一名刺史。

    • A、十四州部
    • B、十五州部
    • C、十二州部
    • D、十三州部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

    • A、11.0
    • B、12.0
    • C、13.0
    • D、10.0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分部巡行监察。刺举不法。西汉时刺史属于中央派往各地定期巡视监察的官员,还不是地方政府的首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察举规定有六项范围,主要针对()。

    • A、中央官
    • B、地方豪强
    • C、郡守
    • D、及其地方豪强、郡守的子弟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正确答案: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

  • 第8题:

    填空题
    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

    正确答案: 郡县制,汉武帝,元封五年,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朔方,东汉末年,郡(州)县二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察举规定有六项范围,主要针对()。
    A

    中央官

    B

    地方豪强

    C

    郡守

    D

    及其地方豪强、郡守的子弟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13刺史部(州),河北北部主要属于()
    A

    冀州

    B

    豫州

    C

    青州

    D

    幽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
    A

    刺史

    B

    御史

    C

    廷尉

    D

    司隶校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13刺史部(州),河北北部主要属于()

    • A、冀州
    • B、豫州
    • C、青州
    • D、幽州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州,负责监察每州地方政治的是()

    • A、太尉
    • B、御史大夫
    • C、刺史
    • D、丞相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


    正确答案:郡县制;汉武帝;元封五年;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朔方;东汉末年;郡(州)县二级制

  • 第17题: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 A、路
    • B、府
    • C、州
    • D、道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

    • A、刺史
    • B、御史
    • C、廷尉
    • D、司隶校尉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判断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分部巡行监察。刺举不法。西汉时刺史属于中央派往各地定期巡视监察的官员,还不是地方政府的首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每个部派设一名刺史。
    A

    十四州部

    B

    十五州部

    C

    十二州部

    D

    十三州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正确答案: 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京畿以外,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是三级制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