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乐舞,后来巫术盛行,巫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渐演变为民间歌舞和小调。古代在每年腊月还举行一种 驱鬼逐疫的仪式,叫做“驱傩”或“大傩”。由四个人头戴面具,身穿熊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这叫“方相”;或由十二人朱发画衣,手执麻鞭,甩动作响,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的神名,这叫“傩舞”,以后逐渐演变为戏曲,就叫“傩戏”。古代还有一些专门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人,在天子、诸侯设宴时进行一些乐舞滑稽表演,这些人叫作“俳优”、“倡优”。以上这些乐舞,都可看作是戏曲的起源。
秦汉时代,出现了“百戏”,其中包括杂技和歌舞。秦汉时的“百戏”就是由角力相斗演变来的,汉代又称为“角抵戏”。为了 管理宫廷的歌舞、百戏等排练、演出活动,唐代开始设立“教坊”。唐玄宗时又在宫廷禁苑里选择了“梨园”作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通晓音律的唐玄宗亲自教正习歌舞的艺人,这些艺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因此后世称戏班为“梨园”,称演员为“梨园弟子”,奉唐玄宗为戏曲祖师。
在秦汉俳优的基础上,唐代出现了“参军戏”,由参军、苍鶻两个角色作一些滑稽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也讽刺朝政和社会现象。到宋代进一步发展成为“杂剧”,角色也不限二人,一般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五个角色扮演。后来,南方杂剧发展演变为“南戏”,北方杂剧则发展演变为“元杂剧”。明代中叶以后,南戏已成为“传奇”,一直到清乾隆年间,传奇盛行一时,其结构比南戏更完整,曲调也比南戏更丰富,角色分行,表演艺术都接近今天的戏曲。
戏曲的剧种主要有昆腔、弋阳腔、青阳腔、高腔等,剧作家有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今天的昆曲、浙江的绍剧、江西的赣 剧等就是从南戏和传奇演变而来。
元杂剧流行于元代,角色已有正末、正旦、净等多种,当时以元大都、山西平阳、杭州为演出中心,现存最早的戏剧壁画和金 元时代修建的戏台,都保存在山西,说明山西是元杂剧的发源地之一。明中叶以后,元杂剧衰落,陕甘一代的民间曲调与元杂剧结合形成最早的梆子戏秦腔。明末清初主要唱吹腔、二黄等调;几乎与此同时,南下湖广地区的秦腔,又吸收了安徽传入的二黄,逐渐发展成汉调,主要唱西皮、二黄等调。从清乾隆五十五年开始,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以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的京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