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正确答案: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 第2题:

    白朴的作品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元杂剧《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作者是()

    • A、白朴
    • B、乔吉
    • C、张可久
    • D、贯云石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 《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 第5题:

    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正确答案:“秋雨梧桐落叶时”

  • 第6题:

    白朴留存至今的杂剧有()

    • A、《墙头马上》
    • B、《梧桐雨》
    • C、《汉宫秋》
    • D、《拜月亭》

    正确答案:A,B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正确答案: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和诸多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起来,《梧桐雨》关注的不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主干突出、结构紧凑。故事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用“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的秋夜梧桐雨,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是由正末,也就是男主角独唱全本的,因此剧中杨贵妃只有很少的道白,形象比较模糊,没有什么明显的性格特征。而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第一折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盟誓定情,第二折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沉香亭畔的霓裳羽衣舞,第三折写唐明皇含悲忍痛赐死杨贵妃。而最后一折则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元杂剧《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作者是()
    A

    白朴

    B

    乔吉

    C

    张可久

    D

    贯云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白朴杂剧代表作。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是以爱情主题创作的历史剧。不同点:白的《梧》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感受。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历史事实出入较大,是马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寿和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正确答案: 1.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论白朴《梧桐雨》和马致远《汉宫秋》的不同特色。

    正确答案: 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虽同为历史剧,但却有着不同的特色。白朴的《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已有很大不同。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李、杨荒淫误国的揭露,淡化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并将全剧的重心放在表现唐明皇晚年失去贵妃、失去权位的孤寂生活和心理感受,借剧中人物来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马致远的《汉宫秋》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但作者却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故事作了创造性的改编,与历史史实出入颇大:毛延寿因阴谋败露而卖国投敌;昭君不是汉元帝主动赐给呼韩邪单于,而是匈奴大兵压境强行索要;昭君并未嫁到匈奴,而是在汉蕃交界处投江自杀。突出的不是昭君和蕃,而是借昭君之恨抒发了作者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由此可见,两剧在对历史事实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融入作者主观感受这一点上有相同之处,但表达的现实感受则有明显的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正确答案: 1、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
    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 第14题:

    白朴的《梧桐雨》杂剧在题材的处理上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白朴的这种处理客观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正确答案: 白朴的《梧桐雨》杂剧主要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再创造的。但在题材的处理上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两点不同。
    第一、白居易笔下的李杨爱情不涉及男女秽事,显得很纯洁;白朴在杂剧中增加了有关李杨宫廷艳史的交待和描写,对这些进行了欣赏性的揭露。唐明皇夺儿媳为妃子和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私情如两个赘瘤,破坏了爱情机体的纯洁,因而这种同情和前边的揭露显得矛盾。这一题材处理上的失误给作品带来致命伤,使全局就总体面言只以文采取胜而缺乏思想的光华。
    第二、删去了《长恨歌》结尾临邛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为唐明皇寻觅太真仙子,太真仙子托道士给唐明皇捎回爱情信物的浪漫主义笔墨,而以唐明皇思念杨贵妃成梦,醒来只听雨打梧桐,更添愁闷结束全剧。对这一题材处理上的变动,作者用整个第四折来完成。
    在《梧桐雨》第四折中,作者反复渲染唐玄宗思念杨贵妃的迷惘状态,展开了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作品在深沉的悲剧气氛中结束。虽然这种心理描写不少地方都表现了李隆基对过去豪华风流,沉湎声色的帝王生活的缅怀,如他哭太真妃遗像时只想到:“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迴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妖娆。”(见[滚绣球])另外还有“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筯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至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细腰,依旧的两般儿点缀上阳宫”更是把肮脏的生活当宝贝来追忆,使人觉得他除了面对爱妃遗像“雨泪嚎咷”,“泪染龙袍”外,早已不配有什么好希望。
    但是,第四折的曲辞能把人物的心理刻划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辞句清缓,意境苍凉。如唐明皇在梦中同杨贵妃刚得欢会,却被窗外“梧桐雨”惊醒,他感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似“珍珠落”;拟“笙歌闹”;似“寒泉瀑”;似“征鼙操”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构成他的多半生生活的艺术回顾,把眼前景和心中事联系起来,使他感到:“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此时,这位“退君谢位”的迟暮老人,真象一株秋夜风雨中的落叶梧桐,无怪他要叫喊“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以上引文,均见[叼叼令]),[倘秀才]二曲)。这两支曲子,写尽此时此景中的唐明皇悔恨交加,懊恼不已的心境。
    正因为这种悔恨交加,懊恼不已的心境,又面对想修一座杨妃庙也不能如愿的现实,这个曾经致唐中兴,颇有作为的一代君王更清醒些了。第三折马嵬兵变时闪过的“可知道陈后主遭着杀伐,皆因唱后庭花。”(见[风入松]曲)的忏悔又在他心头荡漾,他终于唱出了一支难得的[滚绣球]:“长生殿那一宵,转迴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裳霓舞六么,红牙筯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炒炒(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载排下今日凄凉,厮辏着暗地量度。”唐明皇未能以政治力量庇护长生殿的誓约,也未能因牺牲爱情而保住皇帝的宝座,在权柄和爱情两失的苦闷彷徨中,他不能不想到“今日凄凉”是昔日繁华埋下的恶果,这确实是繁华阅尽后,置身于冷雨孤灯里的警觉心理,这种描写是符合历史的准确性的。尽管作者想用这种悔恨的痛苦来净化前期爱情的目的基本上没有达到;但这样来处理题材及为这种处理服务的成功的心理描写却使爱情的不幸始终贯穿于唐明皇的政治悲剧中。在客观上可以使读者和观众认识到:杨、李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腐败,而政治的失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这种认识上的客观的效果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 第15题:

    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是以爱情主题创作的历史剧。不同点:白的《梧》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感受。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历史事实出入较大,是马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寿和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感。

  • 第16题:

    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和诸多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起来,《梧桐雨》关注的不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主干突出、结构紧凑。故事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用“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的秋夜梧桐雨,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是由正末,也就是男主角独唱全本的,因此剧中杨贵妃只有很少的道白,形象比较模糊,没有什么明显的性格特征。而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第一折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盟誓定情,第二折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沉香亭畔的霓裳羽衣舞,第三折写唐明皇含悲忍痛赐死杨贵妃。而最后一折则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 第17题:

    白朴的()虽乏思想光彩,却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 A、《墙头马上》
    • B、《梧桐雨》
    • C、《汉宫秋》
    • D、《拜月亭》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项不是白朴的杂剧作品。

    • A、《西厢记》
    • B、《东墙记》
    • C、《墙头马上》
    • D、《梧桐雨》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填空题
    白朴的《梧桐雨》全名《()》,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正确答案: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 《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的代表作。
    A

    关汉卿

    B

    白朴

    C

    马致远

    D

    王实甫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白朴的()虽乏思想光彩,却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A

    《墙头马上》

    B

    《梧桐雨》

    C

    《汉宫秋》

    D

    《拜月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白朴的作品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白朴的《梧桐雨》杂剧在题材的处理上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白朴的这种处理客观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正确答案: 白朴的《梧桐雨》杂剧主要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再创造的。但在题材的处理上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两点不同。
    第一、白居易笔下的李杨爱情不涉及男女秽事,显得很纯洁;白朴在杂剧中增加了有关李杨宫廷艳史的交待和描写,对这些进行了欣赏性的揭露。唐明皇夺儿媳为妃子和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私情如两个赘瘤,破坏了爱情机体的纯洁,因而这种同情和前边的揭露显得矛盾。这一题材处理上的失误给作品带来致命伤,使全局就总体面言只以文采取胜而缺乏思想的光华。
    第二、删去了《长恨歌》结尾临邛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为唐明皇寻觅太真仙子,太真仙子托道士给唐明皇捎回爱情信物的浪漫主义笔墨,而以唐明皇思念杨贵妃成梦,醒来只听雨打梧桐,更添愁闷结束全剧。对这一题材处理上的变动,作者用整个第四折来完成。
    在《梧桐雨》第四折中,作者反复渲染唐玄宗思念杨贵妃的迷惘状态,展开了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作品在深沉的悲剧气氛中结束。虽然这种心理描写不少地方都表现了李隆基对过去豪华风流,沉湎声色的帝王生活的缅怀,如他哭太真妃遗像时只想到:“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迴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妖娆。”(见[滚绣球])另外还有“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筯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至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细腰,依旧的两般儿点缀上阳宫”更是把肮脏的生活当宝贝来追忆,使人觉得他除了面对爱妃遗像“雨泪嚎咷”,“泪染龙袍”外,早已不配有什么好希望。
    但是,第四折的曲辞能把人物的心理刻划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辞句清缓,意境苍凉。如唐明皇在梦中同杨贵妃刚得欢会,却被窗外“梧桐雨”惊醒,他感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似“珍珠落”;拟“笙歌闹”;似“寒泉瀑”;似“征鼙操”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构成他的多半生生活的艺术回顾,把眼前景和心中事联系起来,使他感到:“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此时,这位“退君谢位”的迟暮老人,真象一株秋夜风雨中的落叶梧桐,无怪他要叫喊“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以上引文,均见[叼叼令]),[倘秀才]二曲)。这两支曲子,写尽此时此景中的唐明皇悔恨交加,懊恼不已的心境。
    正因为这种悔恨交加,懊恼不已的心境,又面对想修一座杨妃庙也不能如愿的现实,这个曾经致唐中兴,颇有作为的一代君王更清醒些了。第三折马嵬兵变时闪过的“可知道陈后主遭着杀伐,皆因唱后庭花。”(见[风入松]曲)的忏悔又在他心头荡漾,他终于唱出了一支难得的[滚绣球]:“长生殿那一宵,转迴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裳霓舞六么,红牙筯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炒炒(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载排下今日凄凉,厮辏着暗地量度。”唐明皇未能以政治力量庇护长生殿的誓约,也未能因牺牲爱情而保住皇帝的宝座,在权柄和爱情两失的苦闷彷徨中,他不能不想到“今日凄凉”是昔日繁华埋下的恶果,这确实是繁华阅尽后,置身于冷雨孤灯里的警觉心理,这种描写是符合历史的准确性的。尽管作者想用这种悔恨的痛苦来净化前期爱情的目的基本上没有达到;但这样来处理题材及为这种处理服务的成功的心理描写却使爱情的不幸始终贯穿于唐明皇的政治悲剧中。在客观上可以使读者和观众认识到:杨、李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腐败,而政治的失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这种认识上的客观的效果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