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两大来源,即国家税收和()
A.内外借款
B.外国支援
C.工商业利润
D.国内募捐
第1题:
隋文帝推行“()”,政府由此增加了所辖户口和财政收入,扩大了力役来源。
第2题:
对于民国北京政府来说,财政收入主要有两大来源,即()和()。
国家税收;内外借款
略
第3题:
国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它具有强制性、广泛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第4题:
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曾经位于()。
第5题:
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第6题:
民国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两大来源,即国家税收和()
第7题:
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邮政大致分为()邮政。
第8题:
第9题:
建设费
农业投资
债务费
银行资本
第10题:
《十九信条》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
第11题:
第12题:
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第13题:
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
第14题: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外国在华贸易投资的增加,外商的经营网由城市伸向农村,从沿海伸向内地,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农副产品的直接收购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国商品的销售量。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的购销领域,尤其在铁路修通、轮船通航、汽车通行后,使各种货物进出便利快捷,有些原来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货物,也开始成为大宗出口货物。
(3)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扩大了进出口贸易量,仅就进口而言,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
略
第15题:
民国北京政府的财政开支往往是赤字,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其财政支出主要有两项即军费和()
第16题:
北京政府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包括()。
第17题:
隋文帝推行“()”与“()”,政府由此增加了所辖户口和财政收入,扩大了力役来源。
第18题:
电路的串杂音产生来源,主要有两大类,即机械内部串杂音和()。
第19题:
税收是一国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第20题:
内外借款
外国支援
工商业利润
国内募捐
第21题:
政府债务
国家税收
企业利润
政府收费
第22题:
政府财政收入
国家税收收入
国家国民收入
国家教育收入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