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1)发生阶段
该阶段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以前的中国原始公社时期。由于没有国家机构,部落酋长和其他管理人员由氏族全体人员或部落联盟会议民主选举产生。那些在部落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具有一定才能的贤德之士往往被推选出来管理部族事务,这就是原始的贤能制时代。后来,这种贤能制发展成为以贤能为标准、通过让贤的方式来产生首领继承人的禅让制。到了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中国的人事行政基本上是实行以宗法血统关系为特征的世袭制,即世卿世禄制;而王位继承则实行父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为主,弟继承为辅。
(2)发展阶段
该阶段从秦朝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对人事行政制度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实行以郡县为基础的君主集权制,废除了奴隶制的封国制和官吏世袭制;破除了宗法血缘的封亲制,采用立功进仕、招聘等多样方式,招揽人才,选拔官吏;建立官吏的考核制度;废除食封制和世禄制,实行俸禄制;设立官学和私学,培养人才;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
从两汉到南北朝,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事行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人才录用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汉朝的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察举,又称荐举或乡举里选,指由皇帝每年下诏征求人才,诏书规定所需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要求。这是一种大规模、经常性、制度化的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的方式。②征僻,指由中央高级官吏和地方官吏直接征聘人才,作为自己官府的属吏或向皇帝推荐。征僻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辅助方式,有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③九品中正制,始于魏朝,延续至南北朝。具体做法是:在各州郡设置大、下中正官负责选拔官吏,“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中正官必须由本地人充佃,负责将本地人评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以此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但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阀土族政治,中正之权都被士族控制,对人才的选拔标准蜕变为依据门第的高低,而非德才,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的现象。
(3)成熟阶段
该阶段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在隋炀帝(公元606年)时正式建立。科举制,即分科举士之意,它通过分门别类的考试来确定官吏的选拔和任用,考试成绩是主要的标准。科举制在唐朝得到长足发展。科举制为中国隋唐以后的各个朝代的统治集团收罗了大量的人才,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到了明清时代,科举制步入了八股文的歧途,日趋僵化,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