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汉唐货币制度演变。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详细说明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
    牙买加货币体系,20世纪70年代至今。

  • 第2题:

    论述受教育权的演变及发展。


    正确答案: (1)最早把受教育作为权利写进宪法的是1791年的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出于反对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把受教育权规定在宪法当中。其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学校的规模不足以使每个儿童实现普遍平等的受教育权,因而受教育权在当时具有个人权利特点。
    (2)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不断高涨,受教育权与其他权利一起被写进各国的宪法,成为法定的不容剥夺的公民的权利。受教育权逐渐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国家要承担相应义务,保证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机会的均等。
    (3)二战后,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大批新兴起独立国家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受教育权利的发展。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具体规定了儿童的各种权利及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于1990年加入这一公约,成为第105个签字国。

  • 第3题:

    论述汉唐货币制度演变。


    正确答案: 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元鼎四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 第4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这种情况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是个严重阻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最终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资本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的义务。1974年4月1日,正式解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 第5题:

    论述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土壤的熟化过程:是土壤在正确的耕作制度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和土壤改良措施,改善理化生物特性,定向地培育肥力的过程。
    ②、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1)栽培作物,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营养物质,作物的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回到土壤,影响土壤的结构性能。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的氮含量。
    (2)耕作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创造了土壤的疏松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加速有机质的分解。耕作结合施肥,改善土壤的养分条件、物理性和生物性。
    (3)合理的灌溉排水,通过水分调节土壤的空气、温度条件,促进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以满足作物生长要求。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国际金本位:就是在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又包括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2、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汇率与某一特定货币挂钩,一国当局持有大量外汇,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
    3、布雷顿森林体系: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b.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国际货币基金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解决收支困难。
    e.取消外汇管制。
    f.制订”稀缺货币”条款。
    4、牙买加体系:
    a.浮动汇率合法化
    b.黄金非货币化
    c.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d.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e.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和()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正确答案: 1.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分析
    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低;
    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上升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分析费结构变化使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处于有利地位;
    国民收入的增长增加投资,拉动生产资料工业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带动工业的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工业内部存在着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两股力量势均力敌。
    3.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及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分析
    第三次产业的资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
    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
    服务性产品差别小,因而该产业内竞争激烈,不易形成垄断;服务产品附加价值少,服务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而导致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的有利因素,大部分被该产业产品附加价值较小的不利因素相低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详细说明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
    牙买加货币体系,20世纪70年代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汉唐货币制度演变。

    正确答案: 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元鼎四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演变:
    金本位制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材料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1)金币本位制以金币作为本位币流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中最典型的形式。金币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是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由于战争、经济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削弱了黄金基础,金币本位逐渐转向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
    (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但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制货币符号等可以按照规定限额与金块汇兑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国内不流通金币。流通中的货币符号可以兑换黄金,但规定了限额,必须要具有了一定数额才能与金块兑换。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货币符号,也才可以兑换黄金,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富人本位”。该制度的条件是国际收支平衡,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大量黄金外流时,这种制度就难以为继。因此,192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英法等国被迫停止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也不允许银行券等货币符号汇兑金块,而是用银行券等货币符号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也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也不能兑换金块,只能同另一个实行金币本位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存放外汇黄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币值稳定。这就必然存在很大的依附性,是一种带有殖民性质的货币制度。
    二、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最终使金本位制崩溃,过渡到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黄金开始了非货币化进程。黄金退出流通市场,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议”,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非货币化使得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纸币本位,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论述唐宋元明时期茶类生产的演变。


    正确答案:唐朝和六朝以前的习俗是一样的, 都是生产团茶和饼茶, 到了北宋前期, 仍然和过去一样, 生产团茶饼茶为主的紧压茶类, 而且有的地方比如北苑在贡茶生产技术上日趋精湛。 不断创新把中国古代团茶饼茶的生产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颠峰, 到了宋朝后期一直到元朝中期,由生产团茶饼茶为主转向从生产散茶进一步的说明宋朝大部分时间片茶的生产一直多于散茶, 到了元朝中期散茶才明显的超过片茶, 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 但是元朝中期从前的贡茶仍然是采用紧压茶类, 到了明朝朱元章下令废除了团茶制一律生产散茶。

  • 第13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1、国际金本位:就是在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又包括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2、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汇率与某一特定货币挂钩,一国当局持有大量外汇,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
    3、布雷顿森林体系: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b.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国际货币基金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解决收支困难。
    e.取消外汇管制。
    f.制订”稀缺货币”条款。
    4、牙买加体系:
    a.浮动汇率合法化
    b.黄金非货币化
    c.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d.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e.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 第14题:

    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演变:
    金本位制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材料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1)金币本位制以金币作为本位币流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中最典型的形式。金币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是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由于战争、经济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削弱了黄金基础,金币本位逐渐转向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
    (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但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制货币符号等可以按照规定限额与金块汇兑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国内不流通金币。流通中的货币符号可以兑换黄金,但规定了限额,必须要具有了一定数额才能与金块兑换。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货币符号,也才可以兑换黄金,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富人本位”。该制度的条件是国际收支平衡,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大量黄金外流时,这种制度就难以为继。因此,192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英法等国被迫停止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也不允许银行券等货币符号汇兑金块,而是用银行券等货币符号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也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也不能兑换金块,只能同另一个实行金币本位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存放外汇黄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币值稳定。这就必然存在很大的依附性,是一种带有殖民性质的货币制度。
    二、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最终使金本位制崩溃,过渡到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黄金开始了非货币化进程。黄金退出流通市场,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议”,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非货币化使得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纸币本位,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 第15题:

    论述领导理论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1)领导特质理论:侧重领导者本身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其前提假设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2)领导行为理论:试图用领导者做什么来解释领导现象和领导效能,并主张通过其领导行为而不是内在素质来评判领导者。
    3)权变领导理论:60年代后期出现,认为不同的领导方式会适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反之亦然

  • 第16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信用本位制: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 第17题:

    问答题
    汉唐宋元都城布局之演变?

    正确答案: 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东汉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
    北魏洛阳城,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利用了汉魏晋以来的旧城址。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为全城的重心所在。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调、社稷及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工商业区设在宫城以南,明堂辟雍及灵台、太学等礼制建筑则设在城外南郊。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城东北有大明宫与城相连。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北宋东京汴梁城深埋于今开封市下,考古工作难以进行。今人据文献记载,对其大概形制进行了恢复,北宋东京城大体呈三重城墙套合的结构,城市总体布局上更加突出中轴线,宫城在最中心,至迟在北宋中期以后,东京已经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这是与隋唐长安城最大的不同,出现了井字形的街道甚至斜街,商业的繁荣可见于“清明上河图”。城内河道水系发达,景色美丽。元大都遗址在北京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
    始建于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偏在皇城东部。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即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刻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相同。此外,元大都考古发现还包括城门、城内街道、城内水系、居住遗址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及元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各城址布局图可参见大百科全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论述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呈现为无序之中的有序状况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信用本位制: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国家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正确答案: 大致的演变顺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这种情况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是个严重阻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最终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资本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的义务。1974年4月1日,正式解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正确答案: 当代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几乎都与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演变为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关。当代金融可以发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这种功能产生的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可以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