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央政府负责公文勘合工作,并被称为是呈文给皇帝的“咽喉之处”的机构是()
A.内阁
B.六科
C.兵部
D.通政司
第1题:
明代市舶制度衰落主要表现在()。
A.勘合制度的实施
B.市舶机构不稳定
C.市舶司职能萎缩
D.市舶机构数量减少
第2题:
明代中国限制朝贡贸易的许可证制度是()。
第3题:
下列属于农合机构会计结算部门需要负责的事务有()。
第4题:
明代中央负责公文勘合业务的机构是()
第5题:
明代中央负责文移勘合工作的机构是()
第6题:
清初勘合公文,偏重于()官署派往()衙署差官的身份;清代中、后期,勘合的用途逐渐演变为侧重于作为沿途关津()的凭证。
第7题:
明代的行移勘合制度如何?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第8题:
内阁
六科
兵部
通政司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银台司
兵部
工部
通政院
第13题:
行移勘合制度是明代中央发文核对制度。
A对
B错
第14题:
行移勘合制度是明代中央发文核对制度。
第15题:
明代市舶制度衰落主要表现在()。
第16题: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中央政府内专门负责公文传递工作的机构是()
第17题:
钟祥明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并具有其独特之处,表现在()。
第18题:
清代,用来证实所差官员身份,便于差官通过关津并动用驿站车马的凭证性公文文种是()。
第19题:
明代中央政府负责公文勘合工作,并被称为是呈文给皇帝的“咽喉之处”的机构是()
第20题:
内阁
司礼监
六科
通政司
第21题:
公凭
勘合
引票
过所
第22题:
内阁
通政司
六科
司礼监
第23题:
勘合制度的实施
市舶机构不稳定
市舶司职能萎缩
市舶机构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