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及其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宋代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宋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参考答案:

    宋代文教政策的内容是:“兴文教”和“儒、佛、道三教并用”。这一文教政策对宋代教育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
    (1)在“兴文教”政策的指导下,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大力推行科举,积极鼓励世人读书学文,并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官学,促进了官学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2)“儒、佛、道三教并用”的政策使得儒、佛、道三教得以长期共存,在相互斗争中相互融合,最终融合为一形成理学。理学对于宋代官学的发展、书院的兴盛等都有重大影响。


  • 第2题:

    蒋介石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是对日本经济侵华的反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


    正确答案: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彻底放弃银本位制,推行纸币制度,发行“法币”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实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防,使中国货币制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第4题:

    何谓“法币政策”。


    正确答案: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要点如下:
    ①本月11日4日起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钞票为法币。
    ②三行之外的钞票,不得增发,限时退出流通。
    ③成立发行准备委员会。
    ④银本位币兑换法币,其余银类依含量兑换。
    ⑤旧契约以法币履行。
    ⑥外汇交由“三行”无限制买卖。

  • 第5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的原因和作用。


    正确答案:法币发行的原因:
    外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英国的帮助、美国白银政策的冲击;日本入侵,东北收入减少。
    内部:各地货币混乱,白银大量外流;“废银改两”的成功,在技术上为法币发行铺平了道路;军费的需求。
    法币发行的作用:反面作用:四大家族敛财措施。
    正面作用:以纸币代替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完成对全国金融的垄断,推动经贸和国内生产的发展;成为“真强抗战能力的最大因素”。

  • 第6题:

    法币政策


    正确答案: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法币政策、进行货币制度改革。该政策规定,以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禁止银币流通;该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混乱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7题:

    法币政策的作用?


    正确答案:法币政策的实施,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很大。
    (1)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币流通以后,资金开始松动,利率下降,金融市场趋于安定;物价普遍回升,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2)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国防。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实行金融殖民化政策,严管通货,发行伪钞,禁银“出口”,高价收购从内地私运出口的白银,再运往伦敦出售,用以购买军用物资,屠杀中国人民。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3)法币政策的实施,对于统一混乱的货币,形成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4)法币政策的实施,加强了官僚金融资本垄断体制,加强其对民族金融资本的控制。日后的通货膨胀,法币贬值,使人民遭受损失,无疑是对人民的掠夺。

  • 第8题:

    问答题
    简答“法币政策”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①发行法币
    ②逐步收回旧钞
    ③成立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
    ④银应换成法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

    正确答案: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彻底放弃银本位制,推行纸币制度,发行“法币”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实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防,使中国货币制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投资政策及其内容。

    正确答案: 投资政策是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目标规划,而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及其管理行为所确立的基本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质量标准、投资财务标准等基本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及其内容。

    正确答案: 法币,即法定货币,是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强制通用的货币。所谓法币政策是指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施的废除银两,改用纸币的一次币制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颁布新币。该令把由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掌握的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规定所有完粮、纳税以及一切公私款项支付和市面货币流通,均用法币。
    第二,禁用白银。该令宣布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在市场上流通。以前使用的银元,均须向中央银行等兑换法币。
    第三,制定汇价。该令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1936年又规定:法币一元等于美元零点二九五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信用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内容。

    正确答案: 信用政策是企业根据自身营运情况制定的有关应收账款的政策。
    信用政策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
    (1)信用标准。
    (2)信用期限。
    (3)现金折扣。
    (4)收账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46年2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制订了新的货币兑换率,确定1美元兑换()元法币。
    2020

  • 第14题:

    简述信用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内容。


    正确答案: 信用政策是企业根据自身营运情况制定的有关应收账款的政策。
    信用政策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
    (1)信用标准。
    (2)信用期限。
    (3)现金折扣。
    (4)收账政策。

  • 第15题:

    简答“法币政策”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①发行法币
    ②逐步收回旧钞
    ③成立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
    ④银应换成法币

  • 第16题:

    简述再贴现政策及其内容?


    正确答案: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业务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1)规定再贴现的对象。
    即要确定中央银行贴现窗口接受哪些类型的票据。
    (2)规定再贴现票据的条件。
    即要确定金融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贴现贷款,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哪种类型的贴现贷款。
    (3)制定再贴现率。
    首先要确定是实行统一再贴现率,还是实行差别再贴现率制度,其次是要适时调整再贴现率。

  • 第17题:

    简述法币改革的原因。


    正确答案:从两方面分析:
    (1)外部原因:
    A.始自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国际贸易领域,还扩展到货币信用领域,造成1931-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
    B.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C.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对种种复杂因素的考虑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派出了诸如甘末尔、杨格、李滋·罗斯等经济专家来华参与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
    D.由于日本的入侵,导致东北收入的减少。
    (2)内部原因:
    A.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是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
    B.“废两改元”的成功,在技术上为法币改革铺平了道路。
    C.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政局的变化,进一步说,就是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法币改革不仅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综上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推行,绝非是个别人主使和带有偶发性的金融事件。法币改革的完成,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呼唤,中国货币制度内部矛盾发展所使然;又是当时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所导致。

  • 第18题:

    简述北京政府法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1)援用旧律行威吓报复主义刑法原则
    ①北洋政府法律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中华民国之名,行军阀专制之实,具体体现为《暂行刑律补充条例》的颁行。
    ②公布《徒刑改遣条例》,将清末已废除的遣刑重加恢复;公布《易笞条例》,重新恢复临时政府明令废止的笞刑。
    (2)严刑峻罚镇压革命
    ①《暂行新刑律》专设《内乱罪》一章,矛头指向革命活动;
    ②为钳制人民群众的所有活动,颁布了一系列剥夺人民民主权利的法规。
    (3)维护地主官僚买办阶级利益
    ①北京政府法律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封建地租剥削;
    ②北京政府先后颁行《中华汇业银行则例》等银行法规,确认官僚买办阶级垄断的银行,受政府委托可经理国库、筹集资金或举借外债、发行国币,以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4)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
    ①北京政府通过《矿产条例》等立法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资本进行经济掠夺的合法;
    ②通过《暂行新刑律》中专设的《妨害国交罪》一章,保护列强在华政治特权。

  • 第19题:

    我国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时也放弃了银本位货币制度。

    • A、1931年
    • B、1932年
    • C、1934年
    • D、1935年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填空题
    1946年2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制订了新的货币兑换率,确定1美元兑换()元法币。

    正确答案: 202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法币政策的作用?

    正确答案: 法币政策的实施,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很大。
    (1)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币流通以后,资金开始松动,利率下降,金融市场趋于安定;物价普遍回升,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2)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国防。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实行金融殖民化政策,严管通货,发行伪钞,禁银“出口”,高价收购从内地私运出口的白银,再运往伦敦出售,用以购买军用物资,屠杀中国人民。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3)法币政策的实施,对于统一混乱的货币,形成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4)法币政策的实施,加强了官僚金融资本垄断体制,加强其对民族金融资本的控制。日后的通货膨胀,法币贬值,使人民遭受损失,无疑是对人民的掠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时也放弃了银本位货币制度。
    A

    1931年

    B

    1932年

    C

    1934年

    D

    1935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法币政策

    正确答案: 亦称“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实施的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经币制度的币制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规定法币准备金,实行白银国有,确定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推行新辅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