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尚书》的史学价值。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新社会主义史学)及其一般特点?


    正确答案: 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地位的确立得益于1946年成立的英国共产党领导的史学家小组,其成员来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其代表人物有汤普森、希尔等,从整体来看,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一般特点有:
    一强调扩大整体社会史观念,就是强调把史学研究扩充到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他们不注重精英人物的历史而注重研究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历史。他们挖掘了教堂和医院的档案,土地登记册以及绘画,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民众日常生活的新史料,试图再现普通民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中的社会生活如汤普森在他的书中再现了工人在酒吧的生活场景
    三、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熟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在他们的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非常明显,但是他们不会从理论出发,而注重历史过程的调查,并把理论性和叙事性结合起来,他们探讨的领域有些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探讨过,如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领域,有写是马、恩探讨过如资本主义文化,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些是马、恩采取过的,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阶级斗争历史规律等,有些是马、恩是没有采取过的,如他们更加强调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观作用。由此可见,新史学都在一定理论系统中进行发展推论的如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上能够借鉴和吸取社会科学新技术和方法,形成特色各一的史学研究新方法,打破了学科的间隔,进行推动了史学研究的繁荣四、发扬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史学传统,强调对历史特殊性的认识,坚持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实发展过程的科学。

  • 第2题:

    论述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正确答案:一、(1)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其历史、政治、民族、史学几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尤为突出。(2)历史和政治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密不可分,他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批判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3)历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1、他认为历史的变异有客观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他认为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历史变异的趋势,并根据适当的力量有所作为。3、王夫之具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是进化的思想。4、王夫之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螺旋形的迂回曲折中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二、在政治观方面,1、历史发展了,社会各项制度应当随之而变。2、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对君主专制加以限制。3、王夫之主张通商,开关交易。4、王夫之主张严惩官场贪污,改革取士方法。三、在民族观方面:1、王夫之主张“夷夏之防”,各族区域、气质、习俗等不同,不可能共处。2、所说“夷夏之防”含义主要是各安其防,互不侵犯,反对名族融合。3、王夫之读《通鉴论》中提出正统论,否认非汉族从中原建立了统治的合法地位,进而否认清朝统治额合法性。4、历史思想、爱国主义和名族大节。

  • 第3题:

    论述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一般化特征。


    正确答案: 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的确立得益于1946年成立并由英国共产党领导的史学家小组.,到1952年,《过去与现在》杂志的创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俄有了自己固定的言论阵地,其理论源自两方面:1,景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多布,代表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研究》,希尔,着有《英国革命:1640年》,汤普森,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共有的习惯》等总体来说,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般化特征是:
    第一,强调扩大的总体社会史概念。即强调把史学研究扩充到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社会史概念认为,社会史只是研究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的历史。但新社会史学派认为,社会史应该是总体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应该把各个方面作为研究视角,来全面分析社会各种现象,进行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因而,一方面,他们每每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历史;另一方面,他们的结论又具有深刻的理论色彩。如霍布斯鲍姆从工人戴鸭舌帽、足球运动的兴起、食品的标准化包装和大众化的休假等现象中,探讨了英国工人阶级在何时形成这样深刻的理论问题。
    第二,不注重精英人物的历史,而更重视研究社会下层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他们挖掘了教堂和医院的档案、土地登记册以及绘画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新史料,试图再现普通民众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中的社会生活。如汤普森在探讨英国工人阶级的文化时,依靠新史料,再现了酒吧、工人夜校的场景,研究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人的休闲方式。
    第三,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熟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他们的书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色彩非常明显。但是,他们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注重对历史过程的调查,并把理论性与叙事性结合起来。他们探讨的领域,有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探讨过的,如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有些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探讨的,如资本主义的文化。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些是马克思、恩格斯采取过的,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阶级斗争和历史规律等,有些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采取的,如更加强调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观作用(当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由此可见,新史学都是在一定的理论系统中进行发展推论的,而且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新史学呈现的特点是能借鉴吸收其它社会科学新技术和方法,借鉴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方法,形成特色各异的史学研究新方法,如计量方法、心理方法、口述方法等等,打破学科的间隔,注重跨学科的研究。

  • 第4题:

    论述对乾嘉考据史学的评价。


    正确答案:积极作用:1、乾嘉考据学家对于史料的搜集、考订、辑佚、辨伪、编纂等工作使得中国古籍经过长期流传出现的,如:传抄错误、移轶残缺、真伪莫辨、艰深难解等许多问题变得大致可以读通了。许多设计历史文化的史实问题变得大致清楚了,有益于后人对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他们在把古籍记载变为历史科学的有用资料上贡献是巨大的,应当受到肯定和尊重。2、乾嘉学者在学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严密的考证方法,实事求是的学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
    消极作用:1、以顾炎武为代表清朝初学者治学所关心的是当世之务,学术研究力主经世之用,而乾嘉时代的考据学者虽在治学方法与研究对象上继承了清朝初期大师们所开辟的道路,但他们却把人家的治学手段变为目的,他们埋头于明代以前的固执堆中,懂不阐释书中的思想内容,完全脱离了社会现实,这种学风大大阻碍了社会发展,束缚了科学的进步。2、乾嘉时期古籍整理的成就使广大人民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乾嘉学派中的许多聪明才智之士,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葬送在固执堆中的重大牺牲而换来的。

  • 第5题:

    简述口述史的史学价值。


    正确答案:通过访谈历史见证人形成的历史性材料(包括文字、录音等),被称为口述史。口述史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具体表现为:(1)口述史来源的原始性;(2)口述史内容鲜活生动,可读性强,具有实用价值;(3)尽管口述史(尤其是口述自传)通常易出现自我吹嘘与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第一史料的史料价值,只是在运用时需要进行甄别和取舍。

  • 第6题:

    问答题
    请你论述近代客观主义史学。

    正确答案: 1、兰克的史学实践与成就
    2、兰克与“兰克学派”
    3、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
    ①以“如实直书”为基础
    ②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
    ③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论述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

    正确答案: (1)梁启超
    史学观点大致分为三阶段:
    ①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
    ②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
    ③1920年以后:使用李凯尔特的历史思想,由普遍史转向文化史
    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
    (2)章太炎
    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
    (3)夏曾佑
    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
    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尚书》的史学价值。

    正确答案: 《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保存了商周二代,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将其记录同甲骨文、金文等相参证,对于我们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都有很高价值。
    2、《尚书》在体例上拥有三个第一
    (l)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实际上又开了编年体的先河。
    (3)《尚书》中的《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了先例。(《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要论述中国传统史学的特征。

    正确答案: 1.人文主义传统。
    2.经世致用传统。
    3.秉笔求真传统。
    4.把作史当作不朽之业的传统。
    5.德才学识结合的传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新社会主义史学)及其一般特点?

    正确答案: 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地位的确立得益于1946年成立的英国共产党领导的史学家小组,其成员来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其代表人物有汤普森、希尔等,从整体来看,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一般特点有:
    一强调扩大整体社会史观念,就是强调把史学研究扩充到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他们不注重精英人物的历史而注重研究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历史。他们挖掘了教堂和医院的档案,土地登记册以及绘画,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民众日常生活的新史料,试图再现普通民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中的社会生活如汤普森在他的书中再现了工人在酒吧的生活场景
    三、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熟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在他们的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非常明显,但是他们不会从理论出发,而注重历史过程的调查,并把理论性和叙事性结合起来,他们探讨的领域有些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探讨过,如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领域,有写是马、恩探讨过如资本主义文化,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些是马、恩采取过的,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阶级斗争历史规律等,有些是马、恩是没有采取过的,如他们更加强调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观作用。由此可见,新史学都在一定理论系统中进行发展推论的如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上能够借鉴和吸取社会科学新技术和方法,形成特色各一的史学研究新方法,打破了学科的间隔,进行推动了史学研究的繁荣四、发扬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史学传统,强调对历史特殊性的认识,坚持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实发展过程的科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史记》的史学价值。

    正确答案: 1司马迁总结先秦史家的体例,创立纪传体,成为全部封建正史的正宗体例,在中国历史编纂学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开创意义。这一体例是以人物为中心,将历史看作是人类活动的演变,人神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2求实精神。司马迁恪守历史的真实而秉笔直书,既表达了主观爱憎,又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批判,包括汉代的最高统治者。
    3司马迁的进步的历史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对乾嘉考据史学的评价。

    正确答案: 积极作用:1、乾嘉考据学家对于史料的搜集、考订、辑佚、辨伪、编纂等工作使得中国古籍经过长期流传出现的,如:传抄错误、移轶残缺、真伪莫辨、艰深难解等许多问题变得大致可以读通了。许多设计历史文化的史实问题变得大致清楚了,有益于后人对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他们在把古籍记载变为历史科学的有用资料上贡献是巨大的,应当受到肯定和尊重。2、乾嘉学者在学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严密的考证方法,实事求是的学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
    消极作用:1、以顾炎武为代表清朝初学者治学所关心的是当世之务,学术研究力主经世之用,而乾嘉时代的考据学者虽在治学方法与研究对象上继承了清朝初期大师们所开辟的道路,但他们却把人家的治学手段变为目的,他们埋头于明代以前的固执堆中,懂不阐释书中的思想内容,完全脱离了社会现实,这种学风大大阻碍了社会发展,束缚了科学的进步。2、乾嘉时期古籍整理的成就使广大人民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乾嘉学派中的许多聪明才智之士,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葬送在固执堆中的重大牺牲而换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正确答案: 1、既反对“务考索”的汉学,也反对“空谈性天”的宋学,倡导史学“所以经世”的思想。
    2、他在史书体例与史书编著问题上别识心裁。吸取个体之长,促进改革方案。
    3、章学诚提出了“史义”的理论。史义就是历史著述的宗旨。史文、史义、史事三者关系:“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事”是对历史事实的记载,而“文”根据历史事实写成的文章,是观点与史实的表现形式,史义是在记事行文的基础上表述思想以达到一定的宗旨,因此,史书应以史义为主,而“文”和“事”只不过是存“义”的材料和工具。
    4、章学诚对刘知几的史才三长理论有所发挥,明确提出史德论:他认为一定要辨别史实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要尽可能以理性制约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感情尽量符合客观史实。
    5、章学诚系统阐发了“六经皆史”说。“六经皆史”不能包括所有的史。其意义是:①扩大了历史研究史料的范围。②举起了反对空谈心性的宋学和反对汉学刘弊的大旗。章学诚的思想带有封建思想的局限性。
    6、章学诚建立起了方志学的理论体系。①方志学要有经世之史的作用。还要为朝廷修国史提供资料。②他对方志体系的创新。提出了分立三书,三书分别为志,常故、文延“在三书之处又设了丛谈。地方记要立外纪、年谱、考、传。③对修志做了总结,提出了指导思想。④他建议各级都设立志科,来为修志创造条件。

  • 第14题:

    比较史学的应用价值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
    2、运用史学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

  • 第15题:

    《通典》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体例等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 《通典》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该书是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的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在此之前,刘秩曾作《政典》,杜佑受此启发撰写《通典》。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各门之下有子目。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全按历史顺序排列材料。可为后人研究典章制度提供比较系统的史料。

  • 第16题:

    《史通》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体例等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专著。作者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理论家。它首次对唐以前的史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把唐以前的史学著作归结为“六家”(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二体”(编年、纪传),勾划了历代史学发展的线索。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总结了编纂理论,提出了改造旧史的主张。全书分为内、外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的得失及史书编纂方法;外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并评论某些历史著作。

  • 第17题:

    ()的出现使我国史学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史学逐步变成了“经世之学”。

    • A、《尚书》
    • B、《显学》
    • C、《左传》
    • D、《春秋》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问答题
    论述罗歇尔的旧历史学派思想。

    正确答案: ①提出了“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即历史方法。
    ②提出每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史都可分为三个时期,作为生产三要素的自然、劳动和资本在各个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③全盘接受萨伊的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创造价值,只不过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体现的价值有所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以史实论述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正确答案: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因著有〈希波战争史〉及其巨大的史学贡献而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贡献有:
    (1)开创了西方史学研究和著述的基本准则;例如写作目的为了垂训后世;叙事的方法;政治史为主要内容;人本主义历史观等等。
    (2)在写作过程中坚持求真和批判的精神。
    (3)其视野广泛把当时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包含近来,是一部“总体史”。
    (4)创立了“借鉴史学”的基本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正确答案: 1、既反对“务考索”的汉学,也反对“空谈性天”的宋学,倡导史学“所以经世”的思想。
    2、他在史书体例与史书编著问题上别识心裁。吸取个体之长,促进改革方案。
    3、章学诚提出了“史义”的理论。史义就是历史著述的宗旨。史文、史义、史事三者关系:“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事”是对历史事实的记载,而“文”根据历史事实写成的文章,是观点与史实的表现形式,史义是在记事行文的基础上表述思想以达到一定的宗旨,因此,史书应以史义为主,而“文”和“事”只不过是存“义”的材料和工具。
    4、章学诚对刘知几的史才三长理论有所发挥,明确提出史德论:他认为一定要辨别史实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要尽可能以理性制约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感情尽量符合客观史实。
    5、章学诚系统阐发了“六经皆史”说。“六经皆史”不能包括所有的史。其意义是:①扩大了历史研究史料的范围。②举起了反对空谈心性的宋学和反对汉学刘弊的大旗。章学诚的思想带有封建思想的局限性。
    6、章学诚建立起了方志学的理论体系。①方志学要有经世之史的作用。还要为朝廷修国史提供资料。②他对方志体系的创新。提出了分立三书,三书分别为志,常故、文延“在三书之处又设了丛谈。地方记要立外纪、年谱、考、传。③对修志做了总结,提出了指导思想。④他建议各级都设立志科,来为修志创造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世界上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

    《学记》

    B

    《论语》

    C

    《尚书》

    D

    《孟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的出现使我国史学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史学逐步变成了“经世之学”。
    A

    《尚书》

    B

    《显学》

    C

    《左传》

    D

    《春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尚书》的说法,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尚书》确立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

    B

    《尚书》确立了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C

    《尚书》展示了圣王的保民意识。

    D

    《尚书》是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多体裁文献汇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