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沈括的()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磁偏角现象。
A.《梦溪笔谈》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第1题:
第2题:
宋代沈括的()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磁偏角现象。
第3题: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曾指出:“读书有疑,所有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
第4题:
宋代沈括在()一书中已有关于地磁偏角的记载,这个发现比西方早400年。
第5题: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现象。
第6题:
中国地形、地貌变化比较明显的有()
第7题:
不同的()所形成的岩石和化石组合不同。
第8题:
大西洋两岸的地形
古生物化石
古生代冰川
大洋中脊
海底山链
第9题:
地震
海啸
潮汐
磁偏角
第10题:
隙积术和会圆术
小孔成像原理
地磁偏角
提倡新历法
水力侵蚀作用
第11题:
《梦溪笔谈》
《水经注》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第12题:
僧一行
郦道元
郭守敬
沈括
第13题:
中国古代最早最全面提出海陆变迁思想的是()。
第14题:
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第15题:
()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
第16题:
调查发现,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这表明海峡曾发生过()
第17题:
液化石油气切割的原理与气割相同。不同的是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与乙炔气不同,所使用的割炬也有所不同:它()了对吸管圆柱部分的孔径。
第18题:
凡是有地表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形态称为流水地貌。
第19题:
第20题:
通过化石的研究,可揭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概貌
琥珀不是化石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不需要任何条件
不可能形成木化石
第21题:
磁倾角
磁偏角
磁感应强度
磁场方向
第22题:
第23题:
地貌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