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内经》对脏腑经络论述的要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望二阴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病变的原理。


    参考答案:二阴即指前阴和后阴。前阴包括男、女外生殖器,有生殖和排尿的作用。前阴为宗筋所聚。肾司二阴,主生殖,精窍通于肾,溺窍通于膀胱;肝脉绕阴器,胆脉绕毛际。此外,任督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与前阴关系密切。后阴即肛门,又称“魄门”,有排大便的作用。肾司二阴,脾主运化、升清,大肠传导糟粕。故前后阴病变与肾、肝、脾、胃、大肠等脏腑经络有关,故望二阴能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的病变。

  • 第2题:

    试述心虚的脏腑兼证,并列举其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心虚的脏腑兼证有心肾不交、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证。
    心肾不交证:多见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痠软,伴见阴虚之象。
    心肾阳虚证:多见心悸怔仲,肢体浮肿,伴见虚寒之象。
    心肺气虚证:多见心悸,咳喘,伴见气虚证候。
    心脾两虚证:多见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伴见气血亏虚证候。
    心肝血虚证:见神志、目、筋、爪甲等失养征象,伴见血虚证候。

  • 第3题:

    有关经络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经络运行全身气血

    B、经络联络脏腑肢节

    C、经络沟通上下内外

    D、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E、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十五别络


    参考答案:E

  • 第4题:

    下列关于中风辨证要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首辨中经络与中脏腑
    B.中脏腑者辨闭证与脱证
    C.闭证常骤然起病
    D.中经络者意识清楚,中脏腑者神志昏迷
    E.中经络者仅出现肢体不用,无口眼歪斜

    答案:E
    解析:
    中经络与中脏腑者均能出现肢体不用,口眼歪斜,中经络者意识清楚,中脏腑者神志昏迷。中风首辨中经络与中脏腑,中脏腑则要辨闭证与脱证。

  • 第5题:

    中风的辨证要点为

    A.辨中经络、中脏腑
    B.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C.闭证当辨阳闭与阴闭
    D.辨病期

    答案:A,B,C,D
    解析:

  • 第6题:

    试从经络联系和脏腑功能相关两方面论述肝、肾与生殖功能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肝与肾的经络联系:督脉起于胞中而络肾,足少阴经挟阴器,故肾与胞及前阴有密切的联系;足厥阴经环阴器抵少腹,密切了肝与前阴和胞的联系;冲脉与足少阴经、足厥阴经有联系,加强了肝肾两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②肝与肾的生理联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的运行,并调畅情志,与女子月经、孕育有密切的关系,与男子的泄精也有关;肝又藏血,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也与女子月经和孕育密切相关,因而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充盈到一定程度,体内产生天葵,促使冲任二脉充盛,女子发生月经,男子精气溢泻,具备了生殖能力,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与肾主藏精之间协调共济,使精的闭藏与施泄有度,方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故有“主闭藏者,肾也;司 疏泄者,肝也”之论。

  • 第7题:

    头痛的辨证要点是()

    • A、辨外感内伤
    • B、辨疼痛性质
    • C、辨疼痛部位
    • D、辨诱发因素
    • E、辨脏腑经络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痿证的辨证要点是()

    • A、辨阴阳、气血
    • B、辨外感内伤
    • C、辨脏腑经络
    • D、辨虚实、脏腑、病位
    • E、辨经络、脏腑、气血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头痛的辨证,应首辨的要点是()

    • A、脏腑经络
    • B、寒热缓急
    • C、外感内伤
    • D、虚实缓急
    • E、寒热虚实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保健按摩对脏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以及()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A

    经络与脏腑

    B

    气血与经络

    C

    气血与脏腑

    D

    经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金匮》首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命名的意义。

    正确答案: 《金匮》一书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论述杂病的证治。就人体而言,脏腑在内,经络在外,是一个整体。就疾病而言,虽然内伤杂病多自内而发,病变多在脏腑,但常因外感“客气邪风”而来。病邪侵袭,往往先中经络,肌肤腠理,而后入脏腑,所以杂病的产生,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因此在分析杂病的病机上,《金匮》以脏腑经络理论为主,而且对疾病的分类也以脏腑经络划分,如把经络病归为阳病,脏腑病归为阴病。若能掌握脏腑经络先后病的病理传变规律,就能分清标本缓急,给予恰当的治疗。篇名中“先后病”提示临床应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杂病有在经络脏腑和出现先后的不同情况,根据这些疾病的不同表现,辨证施治才能收效。所以该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来命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痿证的辨证要点是()
    A

    辨阴阳、气血

    B

    辨外感内伤

    C

    辨脏腑经络

    D

    辨虚实、脏腑、病位

    E

    辨经络、脏腑、气血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肾虚的脏腑兼证,并列举其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肾虚的脏腑兼证有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心肾不交证:多为心烦不寐,多梦遗精,腰膝痠软和虚热症状并见。
    心肾阳虚证:表现为心悸怔仲,肢体浮肿,伴见虚寒之象。
    肺肾气虚证:表现为久咳久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伴肺肾气虚证候。
    肺肾阴虚证:表现为咳嗽少痰,腰膝痠软,遗精,伴见虚热之象。
    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腰膝痠软,胁痛,眩晕耳鸣,遗精,伴见虚热之象。
    脾肾阳虚证:表现为腰腹冷痛,久泄久痢,浮肿,伴见虚寒之象。

  • 第14题:

    保健按摩对脏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以及( )间的联系实现的。

    A.经络与脏腑

    B.气血与经络

    C.与脏腑

    D.经络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是A.神志不清 B.半身不遂 C.语言不利 SXB

    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是

    A.神志不清

    B.半身不遂

    C.语言不利

    D.肢体软瘫

    E.口舌歪斜


    正确答案:A
    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而神志障碍的有无是其划分的标志,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肢体瘫软、口舌歪斜是中风中经络和中脏腑的共同表现。

  • 第16题:

    有关经络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经络运行全身气血
    B.经络联络脏腑肢节
    C.经络沟通上下内外
    D.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E.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十五别络

    答案:E
    解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 第17题:

    保健按摩对脏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以及()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 A、经络与脏腑
    • B、气血与经络
    • C、气血与脏腑
    • D、经络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内经》对经络主要阐述了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中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对经络的论述最为详尽,主要阐述的内容为:
    ①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关系,经脉流注依次衔接,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②阐述了十二经脉功能失调时所发生的病候。
    ③分别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用。
    ④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
    ⑤阐述了人体中营、卫、气、血在经络内外流行散布的情况,以及对机体组织器官所起的营养濡润和卫外作用。

  • 第19题:

    痫病的辨证,应首先辨别的要点是()

    • A、证候虚实
    • B、脏腑经络
    • C、病情轻重
    • D、外感内伤
    • E、寒热虚实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试述《金匮》首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命名的意义。


    正确答案: 《金匮》一书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论述杂病的证治。就人体而言,脏腑在内,经络在外,是一个整体。就疾病而言,虽然内伤杂病多自内而发,病变多在脏腑,但常因外感“客气邪风”而来。病邪侵袭,往往先中经络,肌肤腠理,而后入脏腑,所以杂病的产生,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因此在分析杂病的病机上,《金匮》以脏腑经络理论为主,而且对疾病的分类也以脏腑经络划分,如把经络病归为阳病,脏腑病归为阴病。若能掌握脏腑经络先后病的病理传变规律,就能分清标本缓急,给予恰当的治疗。篇名中“先后病”提示临床应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杂病有在经络脏腑和出现先后的不同情况,根据这些疾病的不同表现,辨证施治才能收效。所以该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来命名。

  • 第21题:

    问答题
    试从经络联系和脏腑功能相关两方面论述肝、肾与生殖功能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肝与肾的经络联系:督脉起于胞中而络肾,足少阴经挟阴器,故肾与胞及前阴有密切的联系;足厥阴经环阴器抵少腹,密切了肝与前阴和胞的联系;冲脉与足少阴经、足厥阴经有联系,加强了肝肾两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②肝与肾的生理联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的运行,并调畅情志,与女子月经、孕育有密切的关系,与男子的泄精也有关;肝又藏血,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也与女子月经和孕育密切相关,因而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充盈到一定程度,体内产生天葵,促使冲任二脉充盛,女子发生月经,男子精气溢泻,具备了生殖能力,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与肾主藏精之间协调共济,使精的闭藏与施泄有度,方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故有“主闭藏者,肾也;司 疏泄者,肝也”之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保健按摩对脏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以及()之间联系来实现的。
    A

    经络与脏腑

    B

    气血与经络

    C

    气血与脏腑

    D

    经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内经》对脏腑经络论述的要点?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医学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对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认识逐渐深入,进而形成了融合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于一体的脏腑经络学说。其主要内容是揭示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关系。脏腑经络学说是《内经》理论的重要部分之一。
    2、《内经》中所讲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叶,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能不能实”。
    3、书中所述的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此外,还提出有奇经八脉,其中最重要的是任督二脉。《内经》并指出,每条阴经属于一脏,并与一腑相联络。每条阳经属于一腑,又与一脏相联络。人体各部都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 暂无解析